肠道菌群小科普之一:你所不知道的人类“器官”

前言

看到题目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人体器官哪里会有人不知道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被人们忽略的人体“器官”。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在有菌的环境中,空气中、水中,到处都弥散着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我们的体内也寄生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呢?有研究发现,寄居在人类肠道的菌群约有1kg重,它们自己建了一个相对的生态系统,随着宿主的状态和年龄的改变而共同演变,通过代谢、免疫和内分泌样功能来影响人类健康。所以,它可以称的上是人类的一个“器官”了。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一:你所不知道的人类“器官”

可能很多人会疑问,人体内的菌群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在我们出生之前,胚胎处于基本无菌的环境,只有低度的微生物通过胚胎循环可能提供了出生前的基础菌群。在我们出生的过程中,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的菌群迅速移至婴儿肠道。这就形成了我们最初的肠道菌群。由此我们可知,出生模式(剖腹产或阴道分娩),喂养方式(母乳或配方奶粉)或分娩环境的卫生状况都可以影响我们的肠道“器官”。在3岁之前,人体的肠道菌群是可变的,而3岁之后肠道菌群就基本固定且与成人的肠道菌群相差无几。这个时候,肠道里的特殊“器官”就正式形成了。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一:你所不知道的人类“器官”

如果粗略的将肠道菌群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类:益生菌、有害菌、中间菌

顾名思义,益生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群,是我们应该重点保护的菌群;有害菌就是对人体有害的菌群;而中间菌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作用。

和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肠道菌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年龄、饮食习惯的变化和药物都会使肠道菌群的构成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平时饮食不但为自身提供营养,也喂养这些寄生在人体内的肠道菌群。而这些营养物质可能受到肠道菌群的喜爱,或者给肠道菌群带来危害。

饮食因素或抗生素治疗一般导致的是短暂的肠道菌群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也会使一些菌群无法恢复如初。如果长时间的饮食、生活不规律以及药物治疗,则会使肠道菌群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均与肠道菌群的失调和肠道菌群代谢物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一:你所不知道的人类“器官”

2007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投入1亿1500万美元正式启动酝酿了两年之久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目标是通过绘制人体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组图谱,解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这个特殊的“器官”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清晰,而我们如何喂养和调节肠道菌群,则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撰稿:王安璐 徐浩

美编:张杰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颤”、“心梗”、“心动过缓”、“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眩晕”、“心悸”、“亚健康”、“穴位”、“检查”、“用药”、“中药”、“预防”、“饮食”、“养生”、“运动”、“住院”、“就诊”、“挂号”等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请在徐浩大夫网站(https://drxuhao.haodf.com)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关注“徐浩大夫”今日头条,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专 家 简 介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一:你所不知道的人类“器官”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病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注:特需门诊可通过好大夫在线网站-徐浩大夫申请预约加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