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美國又退約?這次是真的威脅到世界和平了……


「解局」美國又退約?這次是真的威脅到世界和平了……


特朗普政府又退約了。

當地時間10月20日,特朗普公開宣佈要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理由是“俄羅斯違反了條約規定”——這種理由隨後被俄方否認。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軍事領域動作不斷:升級軍費開支,重啟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如今又要退出《中導條約》。

這是要做什麼?

事件


要談這個話題,得回溯一下歷史。

《中導條約》,全稱是《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1987年12月8日由美蘇雙方簽署。其主要內容是,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在冷戰背景下,西方擔心蘇聯的導彈計劃對歐洲各國首都構成威脅。畢竟歐洲就那麼大,這些導彈足以威脅西歐絕大多數國家。

換言之,它是防止在歐洲大陸發生衝突的一個關鍵性的防範機制。從歷史上看,這一條約最終也幫助結束了冷戰,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

前不久,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指控說,俄羅斯部署了一種射程可達500千米以上的陸基巡航導彈,違反了《中導條約》。

指控到底有無道理呢?

最近幾年,俄羅斯在“伊斯坎德爾”發射系統上,部署了一款型號為R500的陸基巡航導彈。這傢伙的戰鬥力相當不錯,能把一個500千克的“快遞”(包括核彈頭等在內的七八種款式)在最多30分鐘內送到目的地。不僅如此,它“認路”能力也很強。什麼地形匹配、衛星定位、光學末制導和雷達末制導,都不在話下。

因此,美國堅持認為其射程能達到500千米,違反了條約規定。

除了R500,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也被美方認為有“越軌”嫌疑。畢竟,“伊斯坎德爾”在冷戰時期的前身“奧卡”(北約稱呼為SS24),一度是西方世界的噩夢。

當年,“奧卡”不僅非常精確,且發射準備時間非常短:在有準備的情況下,100部發射車能在在一小時裡種出300朵左右“蘑菇”。“奧卡”還專門針對當時美國開發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做了強化,可以說北約基本拿它沒辦法。

維持龐大的軍備需要大量財政支出,經濟最終拖垮了蘇聯。所以,在《中導條約》的談判中服軟的是蘇聯,戈爾巴喬夫幾乎全盤接受了美國的方案,其中就包括銷燬“奧卡”。此外,蘇聯還交出了一千幾百枚導彈,美國銷燬的數量則約為蘇聯一半。

但對於蘇軍和後來的俄軍來說,沒有了短程導彈,日子其實很難過。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一個集團軍級別的戰役縱深大約是100千米到300千米左右。沒了“奧卡”,打擊對方前沿還好說,可是如果目標是對方的後方指揮樞紐,怎麼辦

於是蘇軍開始研究如何在《中導條約》框架下研製新的戰術導彈。接近70高齡的涅波別季梅耶再次出馬,他和部下們憑著異乎尋常的勤奮和熱情,走訪了幾乎所有參與過“奧卡”設計和生產環節的人士,最終在蘇聯解體的前幾天,讓它以“伊斯坎德爾”的名義復活了。

當然,為了不觸及條約限制,一般情況下,俄羅斯都把它當做射程不到500千米的戰術導彈用。

說完這軲轆技術硬貨,我們可以分析最近的新聞了。


「解局」美國又退約?這次是真的威脅到世界和平了……

戈爾巴喬夫和里根簽署《中導條約》


形勢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要繼承並大量裝備這種導彈呢?因為俄羅斯和蘇聯的戰略環境已經大不相同。

蘇聯奉行進攻戰略。按照蘇聯設定,既然美蘇都能輕易摧毀對方,那麼雙方一定也不敢輕易發動摧毀攻擊。真到需要放手一搏的時候,蘇軍就要靠著“奧卡”之類的中短程戰術導彈等,先打掉西歐的各個重要機場和軍事據點。

用軍迷們的說法就是,先對著西歐各國的重要目標“種一輪小蘑菇”,之後沿著西歐的公路網,鋼鐵洪流一路向西,直奔大西洋。

但是因為華約和蘇聯解體,俄羅斯的戰略前沿大大後退了上千公里;同時國力嚴重衰退,只能採取戰略防禦姿態。因此,俄羅斯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打退北約可能的常規進攻

。一旦北約對俄動用導彈,俄羅斯肯定會用洲際導彈還手。這也就是俄羅斯保留和發展導彈的考量所在。

早在2013年,時任俄總統辦公廳主任的伊萬諾夫就公開說,“我們簽署了協議,我們會遵守。但是,這份協議不可能永遠有效。”普京也曾表示,為了“俄羅斯現代化”的目標,27年前做出的“終止使用陸基巡航導彈”的決定,是有爭議的。


「解局」美國又退約?這次是真的威脅到世界和平了……

“伊斯坎德爾”


誰的鍋?


那麼,這次美國退約,主要是誰的鍋?準確來說,始作俑者還是美國。

俄羅斯之所以能公開表示對《中導條約》不耐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首先退出“反導條約”,開始構建一個遍及全球的導彈防禦網絡

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力。只要美軍能構築好一個可以罩住自己和盟友的導彈防禦網絡,那麼,任何一個試圖使用導彈作為戰略反擊手段的國家,都會失去憑藉

為啥?打個比方。看過美劇《權力的遊戲》會知道,這和小剝皮用盾牌陣對付雪諾一樣:當你對敵人的盾牌無可奈何的時候,你也很難擋住敵人從盾牌背後刺過來的長矛。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美國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了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名義上,是防止伊朗對美國的歐洲盟友發射中遠程彈道導彈;實際上,這兩套系統最大的用處,就是拔掉俄羅斯向西可能伸出的反擊利爪。

更重要的是,在俄羅斯的指控中,這個名為“盾”的武器系統,隨時可以變成發射陸基巡航導彈的平臺——防禦和殺傷可以隨時切換。

只要看看美國最近折騰的“分佈式殺傷”就知道了。如果未來戰場真的實現偵察、跟蹤和打擊平臺全戰場融合,那麼,許多武器都會有巨大擴展空間。如美國的“標準6”防空導彈,也能進行反艦打擊;原來在《中導條約》下銷燬的陸基戰斧,也可以塞進陸基宙斯盾的系統內進行發射。

換言之,美國的全球導彈防禦網絡一出,“攻守之勢異也”。


「解局」美國又退約?這次是真的威脅到世界和平了……


花招


如此看來,其實在《中導條約》下,美俄雙方也啥都沒耽誤,還是各自發展,那美國為何還要退約?

這需要跳出美俄看。原本,條約只涵蓋了美蘇(俄)兩家,英法雖然有這個本事,但是不論是從擁有數量上,還是獨立國防政策方面考慮,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如今,全世界範圍內,雖然彈道導彈還不像白菜一樣普及,也有國際公約管制技術擴散,但能越過技術門檻的國家越來越多了。就連被戲稱為“拖鞋軍”的也門胡賽武裝,也能朝著沙特的首都不時來一發。美國的全球反導網絡還沒有完全建設完畢,顯然不希望中程導彈太過普及,搞得像手榴彈一樣誰都有,那隻會推高美國的戰略成本。

怎麼辦?需要謀劃。

——首先,藉著退約,營造出緊張的國際輿論氣氛,逼著國際社會(或許也包括能往美國東亞重要據點送快遞的大國)參加重新訂約談判。

——順帶敲打歐洲。目前盟友們不僅保護費交得不太及時,還在伊朗問題上挖美國牆腳,人心有點散。此舉也可告訴歐洲,我退約後,俄羅斯肯定會放開手腳搞中程導彈。對誰威脅最大?你們自己想。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美國陸軍早就在考慮,退出《中導條約》後,將開展戰略火力導彈(SFM)計劃。

根據陸軍設想,這種導彈由公路機動發射,射程達2250千米,精準制導。因為不需要固定的發射井,所以可以部署到願意接受美軍進駐的盟國去。這麼遠的距離,對付小國肯定是用不上的,主要是給能夠對“跟美國競爭的大國”形成縱深威脅。

這又是針對誰?美國不是“想打誰就打誰”麼?怎麼突然開始對縱深打擊能力不放心了呢?

不難理解。提出“亞太再平衡”時,美國打算調集60%的海軍兵力來亞太。計劃很美,做起來難。要圍堵對手,派兵少了不好使;派兵多了,都來亞太,世界其他地方怎麼辦?

說到底,美國這麼幹,還是因為在全球戰略態勢中的危機感更強了。於是,這步退約的戰略棋子,也可視作一步“聲東擊西”、“圍魏救趙”。

在不少西方人看來,《中導條約》是全球和平的關鍵支柱之一。一旦崩潰,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容小覷——按照最壞的設想推演,萬一限制核彈頭、核不擴散條約等都因為特朗普政府退約而崩潰,後果還真是有點可怕。

在接受俄媒採訪時,當年《中導條約》的締約者之一戈爾巴喬夫說:“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該撕毀舊的裁軍協議。難道他們在華盛頓就真的不明白這會導致什麼後果嗎?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的表態則更有意味:“如果美國人繼續魯莽行事……並單方面退出包括伊朗核協議在內的各種協議和機制,那麼,我們將被迫採取行動,包括軍事性質的行動。不過,我們不想做得那麼過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