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教師VS手機,誰勝?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互聯網時代,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思維重塑教育

——河南教師讀書會第145期分享記錄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一、如何認識碎片、互聯網思維重構

趙建嶽:碎片是指網絡時代知識呈現的形式或方式。網絡呈現的知識是一堆碎片,是碎片化的。

楊詩云:時間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是網絡學習的主要特徵,所以需要我們進行重構,選擇對教育教學有意義的材料進行梳理歸納,為我所用。

趙建嶽:重構是應對知識碎片化的一種方法,它是指學習者以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問題解決需要為中心,對碎片化的知識進行個性化的改造,構建起個人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按照原來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行整合。

楊貴娟:這其實和我們平常處理課堂上的知識點差不多,把它們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建面成體,這就是重構的過程。

張鳳英:我所理解的重構是這樣的:比如我們每天閱讀的微信平臺文章,裡面有的文章寫得很好,但是能打動我們的可能就那麼幾句,這就需要我們把這些碎片摘錄出來,經常閱讀,然後在寫作前讀一讀,就可以從中找到靈感。

馮俊紅:我理解的重構是:每天在看各種書籍,在不同書籍中獲得不同的知識,在某一個時刻我們會把不同的知識連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看法。

強紅瑞:重構我覺得是一種融合、一種提煉,也是一種創新。

趙建嶽:互聯網思維就是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包容性思維。包容性思維是一種把信息與知識碎片化整合在一起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看待事物的信仰和態度。它主張從正面發掘一切觀點中的“合理內核”,並將所有的觀點“包容”在一起。

張鳳英:我們要把碎片化的知識架構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來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馮俊紅: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得碎片化的知識,用包容性思維重構我們的想法、指導我們的行為。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本期共讀海報

二、網絡時代的學習有什麼特點

趙建嶽:網絡帶來的信息與知識是碎片化的,有很多還是不完整的、不繫統的半成品,與其相關的學習活動也是碎片化的。這種情況下的學習必須是個性化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者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需要,選擇自己想學的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式,按照個人的節奏、步驟、進度進行學習,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韓瑞婷:我認為平時教學,可以有意識地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碎片化閱讀。

邢瑞華:我覺得我們的課程也是碎片化的學習,然後再連點成線的。

張鳳英:網絡時代的學習特點是信息稍縱即逝,如果不馬上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再找時就有點困難。我覺得“零存整取”這種學習方式也存在於我們的教學指導中,比如對學生背誦的指導、對作文的指導等。

楊詩云:“零存整取”就是要及時記錄下來自己的想法,如用博客、說說、日誌,下面有了網友的跟帖、評價後再進行修改和完善,最後可以形成完善的文章或觀點。

馮俊紅:我認為在我們平時課堂上的學習不是碎片化的學習。而課餘時間的學習應該是碎片化的、“零存整取”的學習。

楊貴娟:我現在思考的就是這樣一個重建的過程。每一個學生的學力不一樣,他們的重建結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在平常的思維導圖創作過程當中,就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在大班額授課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去具體指導呢?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們現在採取了師友小組合作的方式,效果不錯。

楊詩云:網絡學習能解決個性化學習的問題,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自己需要的。比如我們班成績優秀的同學就經常在校訊通網站上訂閱數學精品課。

邢瑞華:我覺得網絡學習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來說,是有效的、有益的補充。

強紅瑞: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知識也需要更新迭代,網絡自主學習順應了時代,推動了人們的終身學習。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河南教師讀書會logo

三、網絡時代的學習特點對我們的教與學的啟發

趙建嶽:這本書,對我們教與學的啟發有很多。比如,如何對待學生帶手機的問題,我們如何利用教育技術的輔助作用,讓手機融入我們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去,這需要我們做深入的研究和大膽的實踐。

楊詩云:我覺得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現代技術的發展和人的思想覺悟不同步。連大學生都不能控制課堂上看手機的問題,我們又怎麼能保證中小學生帶了手機在課堂上一定會用於學習呢?

張俊紅:對待學生帶手機去學校的問題,有時堵截不如疏導效果好。

強紅瑞:讓學生利用手機寫簡書、發表日誌、打卡日記,有效利用現代通訊工具為教育教學服務。

楊思鋒:手機的使用必須在家長和學校的聯合管理下進行,面對繁雜的手機信息,孩子們如果不能甄別、選擇,就容易迷失在龐大的信息量中,而且孩子用手機玩遊戲,更是容易產生手機依賴。

楊貴娟:現在小學和初中都有一部分作業是用手機完成的。英語老師讓孩子讀英語課文、背英語單詞,然後發音頻給老師檢查,能夠對孩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有一些數學題,也是通過網絡資源來進行的。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第三季度共讀次序表

趙建嶽:如今我們面對的學生跟以前已經很不一樣了,想牢牢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老師必須像藝術家對待創作一樣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要儘量新奇、有趣、富於變化。能引起學生興趣,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教學才有效。

楊貴娟: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得有創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教育的創新還得靠教師。所以教師的思想觀念更新和轉變,勢在必行。

曹衛麗:教給學生重構的方法,而非知識灌輸。

張鳳英:根據作者提出的“知識嫁接說”,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更重視傳授“知識嫁接技術”(學習方法),教會學生進行“自嫁接”(自學),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

楊貴娟: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我們可以給學生方向性的指導,但是注意不能把學生的思維禁錮起來。

趙建嶽: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個大問題,其實在這方面好多老師連想都沒想過。

強紅瑞:培養創新能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而不是單一地傳授知識。

趙建嶽:寫作是網絡時代的必需。因為寫作是一種分享,我們每個人都要善於從網絡洪流中攝取水分和營養。同時,也應該通過網絡分享我們的實踐及思維成果。一個人在網絡上分享得越多、參與得越多,收穫也就越大,分享和參與會大大加快知識流通與創新進程。

李俊平:寫作可以提升自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以後,你會寫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順暢,會時不時地運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手藝的完善,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反映。你的本事抵達了一定高度,自然會給自己帶來更多信心。

楊詩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更要具備這種互聯網思維,不僅要讓自己在碎片化學習中獲取有用的知識,還要用這些知識進行重構和創新,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傳遞思想、觀點和創意。有了互聯網思維,我們才能用互聯網思維重塑教育!

网络时代,教师VS手机,谁胜?

本週五共讀海報

領讀:禹州市潁川中心學校 趙建嶽

整理:孟州市大定小學 黨玲芬

河南教師讀書會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師讀書會,由河南教育時報社發起,成立於2009年,目前有省內外會員900餘名。讀書會倡導“讀書為己、私享匯智”,一起讀書與成長。是教師,愛讀書,就可無門檻進入。目前,每週五晚8點在QQ群(67643920)共讀一本書進行中。歡迎

單位名+敲門加入,進去後或旁聽、靜思,或跟讀、主講。我們在書鄉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