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抒情诗之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诗人,与柯勒律治合作出版〈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崛起。他对诗歌的著名定义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即诗歌应该用生动朴素的民谣和口语描述“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不再用晦涩难懂的词语。他与柯勒律治、骚赛一起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843年被命为“桂冠诗人”。他的著名作品有 《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杂咏》;《序曲》、《远游》;《革命与独立》; 《露西》、《咏水仙》、《不朽的征兆》等。说起来《咏水仙》这首我最为熟悉,教了几十遍,背也背过了。孙梁先生的翻译,我自认为登峰造极了,介于俗雅刚刚好之间,如行云流水般自在、舒缓;尽得诗歌原文之神魄, 又文采斐然,和谐而且合拍,实为翻译之上品。

〈露西抒情诗〉 中的这一首,描述了一种感情-思乡,赞颂了一种情操-爱国。所有人类的高尚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比如爱家乡爱祖国。像我们都熟悉的句子: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讲真奥, 每次唱起或听到我的祖国啦,一条大河啦,我都会感动的,也许我那个年龄的人听惯了奋斗、理想、情操,很容易被这些高大上的词汇感动。讲起来爱是抽象的, 那具体换化出来就是对某一具体事物或事件的想念了,比如,年轻时曾爱过的村里的姑娘,嬉戏过的草场, 攀爬过的山崖, 吃过的母亲的饭菜……而且,什么时候最爱?当故乡或祖国在千万里之外,思之而不得的时候吧。因为家乡、祖国,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了我们思想和肉体的紧密相连的部分。这样一看,这首诗就很容易理解了, 开篇第一段描述 了诗人在万里之遥的海外,孤单、寂寞的生活, 因此,他讲,此时才生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接着在第二节里, 他表达了誓再次不离开祖国 的决心。第三四节则是对祖国思念的缘由了, 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他心灵安宁的缘由, 故土是他的挚爱-露西生长和魂归之地。

《露西抒情诗之三》华兹华斯

曾经漂泊在他乡,

远涉重洋为异客;

英格兰,彼时方忆对汝情浓。

一切皆逝,那凄清梦境!

誓不再弃故土;

对汝之爱,与日俱增!

居汝之群山,

享吾追求之趣乐!

英格兰炉火旁,

结着纺车的

是吾挚爱之女郎!

黎明尽陈,夜晚悄现,

是露西曾嬉乐的树荫!

露西最后所见,

亦为你那苍翠绿茵!

《露西抒情诗之三》华兹华斯

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

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Tis past, that melancholy dream!

Nor will I quit thy shore

A second time; for still I seem

To love thee more and more.

Among thy mountains did I feel

The joy of my desire;

And she I cherish'd turn'd her wheel

Beside an English fire.

Thy mornings show'd, thy nights conceal'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