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图文:林智标

导语

兴角山天妃祖殿是莆仙最早同祀三尊女神的庙宇。莆仙民间常见“三妃宫”、“三妈宫”或“三娘娘宫”,三女神除了湄洲妈祖林默娘外,其余的两位便是吴圣天妃吴四娘和临水夫人陈靖姑,而吴圣天妃比妈祖早出生300多年,比陈靖姑早250多年,故有“南有湄洲岛,北有兴角山”之美誉。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唐贞观年间,江苏浮海白鹤村吴家庄一名医世家诞生了一女婴,据说出生时屋宇瑞光四照,有祥云状若凰鸟,女婴取名吴媛,因排行第四,人称“吴四娘”。吴媛自幼天资聪颖,出落得娉婷玉立,引得纨绔少年垂涎欲滴,冰心玉洁的吴媛愤然背井离乡开始流浪生涯,机缘巧合偶遇云游真人,学得一身玄门奇术。入闽之后,沿途采药行医,悬壶济世,后由一鹤发童年老者指点,在仙游游洋兴角山结庐而居,边潜心修道,边行医问卦,不取分文。唐高宗调露元年,游洋一带瘟疫肆虐,吴媛及时问诊施药,疫情终于得以消除。乡民感念吴媛恩德,便择一良辰吉日,焚香备礼,叩谢上天赐一仙女解救人间苦难,从此,方圆百里民众都开始称吴媛为“吴仙姑”。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后其兄吴兴寻妹入闽,吴媛以洗罗帕施缓兵之计,说洗清了罗帕上“修道行善”四字就回去,怎奈费尽周折则越洗越清晰,吴兴知其妹早已道法高深,便也举家入闽居莆田华岩山下(今孔里),吴兴洗罗帕处后人称“洗字坑”。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那时,莆田延寿溪下游低洼水缓,雨季水涨泛滥,难以驯服。吴媛携同其兄倾资治水,率人日夜修筑12公里杜塘长堤,又于堤南滩地开挖62水道,北自漏头汇秋芦溪,南自郊下汇木兰溪,构建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惠及良田十几万亩,后杜塘之东木兰溪之北,统称北洋平原,垒筑延寿拦溪石堰世人称

延寿陂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唐景龙三年,有蛟龙作孽,延寿溪洪水泛滥,堰坝崩垮,民不堪其难,急坏了吴媛兄妹,其兄吴兴大喊一声“洪水清澈就是蛟龙死,洪水赤色就是我死,清赤混腾就是同归于尽。”毅然跳入洪水与孽龙搏斗,恶斗正酣,吴媛拔出银钗朝蛟龙飞掷而去,不偏不斜刺中龙眼,吴兴见状飞身而上,骑乘龙背,手起刀落,砍断龙首,下游溪水顿时变成赤色,后称“

赤溪”,吴兴的刀被洪水卷至七步邻村流域称吴刀(今称“吴江”),诛杀蛟龙后葬身“五峰”(又称吴峰或古峰),血溅桥梁称“龙桥”,斩蛟龙处称“龙潭”或“吴公潭”,斩断的龙头流到后黄附近,便有了“漏头村”之称。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唐开元二年,吴媛登兴角山采药,在石盘上坐化升天,乡民为纪念吴妈将其故居扩建为庙宇,吴缓羽化升天后,依然施泽护佑黎民百姓,各地感念其“慈感”德行也都纷纷立庙奉祀,历代皇帝也相继敕封神号,至南宋理宗淳佑年间,朝廷下旨褒扬吴媛晋升“吴圣天妃”,赐塑金身,位列正殿,朝廷置有司掌管春秋两大祭典,每岁配享祭祀仪仗,受百姓朝拜,故有“天下吴妈,祖在兴山”的颂传。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吴媛兄妹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的脚印遍及闽中大地,至今留有仙游东西乡“鞭地涌泉”、游洋“龙潭浮杉”、兴角山“托梦治病”、度尾“县官祈雨”,永泰“化身买杉”、西音“飞炉上树”、哆头“浮像立庙”、九华“林山伏虎”、南洋“商贾朝圣”、朝天宫“蜜蜂排字”、孔里“神像回娘家”、鳌山“白玉附马”、兴化“仙梦状元”、林泉“惩罚戏子”、三江“塔镇太守”等脍炙人口的优美传说。还有

“三仙传技”、“智激严少”、“度尾镇恶”、“云峰除瘴”、“显圣惩贪”、“丘八护驾”、“蝴蝶仙灵”、“鲎池蛏坑”圣迹,为群众津津乐道。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兴角山原名石犬山,因山中有一怪石形似下山之犬而得名,天妃殿

位于兴角山之巅,始建于唐,重修于明清,为单进廊院式建筑,前殿与后殿之间设有大天井,宫殿两旁各建有廊庑,殿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内殿十八根瓜菱石柱,柱础呈倒覆莲花形,气势宏伟,是难得一见的“金柱”。兴角山天妃祖殿是莆仙最早同祀三尊女神的庙宇。莆仙民间常见“三妃宫”、“三后宫”、“三妈宫”或“三娘娘宫”、“三女庙”等宫庙,三女神除了湄洲妈祖林默娘外,其余的两位便是吴圣天妃吴四娘和临水夫人陈靖姑,而吴圣天妃比妈祖早出生300多年,比陈靖姑早250多年,故有“南有湄洲岛,北有兴角山”之美誉。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祖殿的左前方是天妃铜像广场,铜像用金色青铜铸造,高20.15米,俊秀挺拔,威仪四方。广场在高隆的山脊之上,俯瞰可见千山万壑,碧翠连绵,村舍点点,阡陌交错,或见炊烟袅袅,或闻鸡犬鸣叫,静谧浑厚却不失生机盎然,流连处必生忘我之境,优哉游哉。若极目远眺,则群山环抱皆呈朝圣之势,肃穆庄严,几分虔诚,几分祈盼,落眼处有碧波如镜,于群山中祥光浩浩,蕴意盈满,这便是惠及整座莆田城的东圳水库。抬头仰望,碧空万里,高高矗立的天妃神像更显得端庄安详,雍容典雅,柔美身姿稍稍侧斜俯瞰,双目微微低垂,尽显万般慈爱,无须驻足恭瞻,大千世界便刹那无声,净澈澄明。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此时,若移步兴角山顶,则远山如黛,薄雾氤氲,山峦起伏,天桥飞架,风车锃亮耀眼,若引颈高呼,则群山应而不答,山风轻拂,阳光和煦,浑浑然物我两相忘。下了兴角山有石径蜿蜒而下直达山门,可听鸟儿嬉戏呢喃,可摘野果游戏童趣,更可咀嚼一片嫩叶寻得天妃上山采药悬壶济世的千年脚印,如梦中游,画中行。出了山门便是乡村,兴化古邑的风俗民情于乡民闲谈间隐约可见,这个孕育一方地域别称的土地也曾走出了福建第一批进士,也燃起了闽中第一把革命火种,人杰源于地灵,天妃择此地而居似乎缘于某种必然,如此,“天下吴妈,祖在兴山”之说就显得尤为悠远而又神圣。

旅游小贴士

兴角山天妃祖殿,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兴角山。

天下吴妈,祖在兴山!

林智标,网名雨巷猎人,爱好旅行与摄影,喜欢在行摄中思考人生,关注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