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大国,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Seveniny


实际上,英国就是不渗入莫卧儿帝国,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会自己把自个折腾亡国的。莫卧儿王朝到了后期,早就没有啥实权和权威性了,其统治下的数以百计的部落离心力越来越大,已经不听指挥好多年了。

总的来看,印度因为分裂而彻底沦为殖民地;中国因为统一而保持了独立。

第一、离得远,从英国本土到印度次大陆和东亚明显就不是一个难度系数,这方面就不多赘述。

第二、与大一统的中国不同,印度一直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大一统时期不超过两百多年,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是邦国分裂的状态,所以才有了遍及各地的印度王公。比如,下图,著名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印度版图——可以看出,印度南部还是诸多分散邦国,加上宗教民族成非常分纷杂,团结内部群体,抵御外敌的能力非常有限。反观大清国,虽然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但不否认的是,清朝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版图最稳定,对周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最深入的朝代。


同样,清朝统治者非常崇尚传统汉族知识分子那一套,暴力镇压各种反清复明武装的同时,清朝抓紧了开科取士,而且还扩招,结果江南知识分子忙着背书应考,就不再折腾了,丑陋的小辫子就逐渐被接受了。对比蒙古人统治的大元取消科举制,这绝对是满族统治者的高明之处,不但没有堵上读书人上升的通道,反而笼络和鼓励精英阶级的合作。所以,科举制不单是选拔人才的途径,也是一个“维稳利器”。毕竟,当时中国九成以上都是文盲、半文盲,民间的话语权就掌握在大江南北的读书人手中,他们认同了坐龙廷的王朝,就等于广大老百姓也表示了同意,政权自然就稳定下来了。
而且,从制度层面上看,清朝是中国中央集权的顶峰,皇帝对各级官员和全国疆域控制的极为牢固,说白就是——“朕即朝廷,朕即国家”,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毕竟,满族人口本来就少,一旦控制的不够到位,汉人伺机造反,大清江山将难以保存。清代虽然有军机处和内阁大学士,但是他们没有发出命令的权力,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地位高,但无实权。所以皇帝必须亲力亲为,如果皇帝哪天歇了,中央就会瘫痪。所以,清朝的皇帝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还是天天有管不完的事儿。

第三、印度的宗教、民族成分复杂。印度光民族就160多个,人种更是黑白黄各个色号的都有,还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4个种姓,外加一个等外品——贱民),都严重拖了后腿。尤其是这个种姓制度,往往被看得比国家、民族更重要。

印度人不好团结,比如,因为信仰的问题,有不吃猪肉的(伊斯兰教)、有不吃牛肉的(印度教,牛是印度教的大神)、所有动物制品都不吃的(印度教的中高种姓阶层都吃素),低种姓绝不能和高种姓同吃同住同行、同劳动......等等等等

比如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因就是英国给印度雇佣军发的子弹用了猪油、牛油来包裹,结果大家都受不了了,国家可以亡,皇帝和王公们可以被囚禁、流放,但是信仰绝不能被亵渎。但因为不能真正团结一致对外,结果起义很快被镇压。

对比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民族和宗教都相当单纯,而且民族向心力非常强,加上儒家思想对“忠君、报国”等理念的大肆宣传,一句“誓死报效朝廷,效忠当今皇上”,便可以团结所有阶层、民族的群众。

在中国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什么满汉之分、外来的还是土著的,都不是很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力强大,在17世纪前,各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水准。即便19世界末沦为了半殖民地,饿死的骆驼也比马大,清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对列强的入侵也一直进行着有组织的抵抗,虽然,大部分结果都是战场失利或者谈判桌的失败。

第三、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自始至终一直被宗教冲突所困扰。

莫卧儿帝国是由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入侵印度所建立的一个帝国。而突厥化蒙古人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信仰伊斯兰教,比如著名的泰姬陵就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所以,所以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自始至终其实一直面临一个非常不协调的问题,就是宗教冲突。

比如,莫卧儿帝国在统治印度期间,曾经长时间对非穆斯林群体征收“人税”,限制其他信仰的人进入管理层,诸多不平等的待遇曾多次引发占印度人口主体的印度教信徒、印度教王公们(地方邦国)的不满,印度教徒曾多次发动暴动。

同时,莫卧儿帝国后期,还多次卷入与周边国家的战争。比如公元1738年到1740年,来自波斯的阿尔沙夫王朝就曾经入侵印度,并曾一度占领其首都德里,使莫卧儿帝国实力大减。

除此之外,其境内的印度教徒也在后期结成了一个马塔拉联盟,占据了印度北部的大片领土。后来这个马塔拉联盟还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结盟,和东印度公司一同削弱莫卧儿帝国。还为英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军。
所以,英人不必浪费枪炮,用几句空洞的许诺,几纸瞒天过海的契约,几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薄礼就把印度的王公、将军彻底收买。

这方面,让咱们中国人理解不了的是,历史上,从未对这些帮助英国蚕食莫卧儿王朝的势力们定义成“印奸”,大家听过与侵略者合作的——“汉奸”、“俄奸”、“法奸”,貌似没出过“印奸”,因为,几乎人人都是.......

在此期间,莫卧儿王朝的其它一些省份也纷纷独立成为邦国,所以,后期的莫卧儿帝国其实只是维持着名义上的统治,其实早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版图是在英属印度时期到了面积的巅峰(下图),殖民者竟然没怎么费力气,就把历代王朝都不能顺利统治的区域全都纳入了行政区划。

第四、印度自古就有有被侵占的传统,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被外来种族征服。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先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征服了印度原住民(古印度文明的创造者,皮肤黝黑,现在多为贱民种姓),而后的突厥人、蒙古人、德里苏丹王国、莫卧儿王朝、土耳其的塔塔尔部落等等,也赶场子一般此起彼伏的进入印度,统治印度。甚至公元前327年,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曾率军攻占了印度。

所以,一定程度上,不管是沿陆路南下的突厥化了的蒙古统治者,还是飘洋过海而来的英国人,都是外人,只要不影响自己穿衣吃饭,拜神就行。

到了19世纪,印度本土土兵自己都成了英国人征服印度的主力军,印度人被卖了还积极的帮着数钱。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先说一件有趣的事儿,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为了解中国并制定今后的对华策略,严谨的西方人进行了一个评测,按照西方标准对不同人种智力及文明发展评价测试,具体我不知道西方是如何执行的,但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人属于半文明社会人种",所以最终西方还是将大清帝国当做一个主权国家对待,与之进行了赔偿和平谈判解决。而西方对待非文明人的非洲人、美洲土著、印度进行了或种族灭绝或吞并占领。



再说一个日本上层人士价值观,日本的高层知识分子还是始终感谢中国的,而且日本大部分人非常崇拜古代中国,他们为什么会崇拜古代中国呢?因为,他们也按西方对文明的划分办法,对中国进行了新的认知,他们认为日本乃至东亚之所以没有被西方文明吞噬及占领,就源于庆幸的是由于日本离中国近,日本学习了中国的封建文明制度,进入了文明社会(虽然日本是直接从部落原始人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封建专制文明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经历了两次蜕变),而这种文明社会的发展导致日本乃至东亚很快学习并蜕变成近现代社会,而没有中断毁灭自己的文明。

以上两个事例其实是在说明,我们虽然常说2000年的封建专制愚昧无知,但那其实是跟西方更先进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比,即便跟西方的近现代资本主义比,中国的文明也只是落后了一小截,而不是像非洲,美洲,印度那样远远落后,以至于根本跟不上西方人的脚步直接被灭或灭国。



文明的发展其实代表了这个地区人们的智慧和认知发展,就好比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分工,一个大老板肯定是不太愿意跟一个农民玩到一起的,即便玩到一起也是农民毫无主见的被老板指挥做苦力奴役。而老板肯定愿意其它老板一起玩,至少也是跟一个给他做高管的金领一起玩,因为金领虽然不及老板的文明格局但他能跟上老板的价值观,或许还一个不小心会逆袭。

换句话说 西方人认为清王朝与他虽然不算是同一个圈子,但勉强可以一起玩儿,因为你已经有智慧了,这么一个庞大的拥有一定智慧的人群社会,远道而来的几万人是没法灭国统治的,但我可以带你玩儿,让你打开国门一起做生意,大家互利(虽然用武力压迫取得一定的不公平贸易方式)。

曾经看过一个日本的纪录片,里面说中国其实早在宋代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文明的时代,因为什么呢?人类拥有现代文明有些基本标志,比如,分工生产、贸易货币、金融机构、教育体系,行政体系,科技发展等。而宋代已经拥有丝绸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发明流通了纸币,拥有银行(钱庄),有着文官武官行政官僚制度、有科举教育制度,也拥有和使用了各种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航海,印刷等,这一切都是非常高度文明智慧发展的结果。



其实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相对于当时的西方奴隶贵族制以及周边的蛮夷,印度的宗教部落王国,美洲的原始部落,已经是一个经历两次大变革进化而成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官僚社会,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突飞猛进反超而落后。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国家综合实力问题,而是代表民智的文明发展程度并不是特别落后,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体量以及因为有着一定智慧的少量精英们迅速觉醒救国让中国最终躲过了一劫。

用历史认知指导个人发展,我是"牛牛的事儿",希望您能关注。


牛牛的事儿


二战之后美国上将有一句名言"不要试图去真服这个拥有5000年不间断的文化帝国,历史已不只一次证明,在征服中华民族的同时你已经被同化为中国人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民族试图征服中国,有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的突厥都在历史长河中消亡。

而当今剑桥著名东亚学者马克教授,在日本美国的多次演讲中提到"中国不是西方世界所认识简单的民族国家,而是复杂而又统一的文化国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上演统一无分裂的循环中,而每次分裂都奇迹般的实现不可思议的统一。

反观印度,其实在英国殖民前期,印度已经四分五裂,可以简单的说是英国人再次统一了分裂的印度古王朝,而历史虽然不会重演,却惊人的相似。印度在历史上被外来民族征服已经数次上演,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都曾不同层面的征服过古印度。


海狼沃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英国灭亡莫卧儿帝国是不准确的。

早在18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就已经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帝国实际控制者是无数土邦的国王,而不是那个所谓的皇帝。

莫卧儿本来也是征服者,它蒙古人和突厥人建立的外来王朝,信仰伊斯兰教。靠武力入主印度后,莫卧儿进行残酷统治和宗教压迫,同下层人民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印度教徒矛盾极其严重。

英国人到达印度时,面对的敌人其实是一盘散沙的土邦,甚至可以说压根就没有印度这个概念。

好战的马拉塔人和迈索尔人长期和莫卧儿帝国处于敌对中,很多土邦和部落仍然处于独立和半独立状态。莫卧儿皇帝甚至成了马拉塔人的傀儡。

英国采用三分武力七分政治的手段,垄断分化土邦的国王,让他们效忠英国人,然后在逐步将他们削权进而消灭。

英国在印度很多时候只有几千士兵,而印度人口高达3亿。谁都知道,区区几千人别说和3亿人开战,就算是想要在印度境内正常巡逻都是困难的。

实际上,帮助英国人政府印度的,就是无数土邦的国王和印度士兵。

后来发生的所谓土兵叛乱,几十倍于英国白人士兵的印度兵造反,也揭示了英国人在印度的虚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英国人创造了印度,将土邦真正整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印度帝国。

在这之前,并没有真正印度的概念。

同时,英国政府印度时,印度主要矛盾是土邦之间的战争,以及下层人民反对土邦国王而已。

土邦国王富可敌国,超过英国的贵族,但土邦老百姓穷困潦倒,生存艰难。

这导致英国入侵期间,印度下层老百姓反而将他们当做解放者,抵抗很微弱,很多部队阵前倒戈。

在征服印度的关键战争普拉西大战中,英国人只伤亡了几十个人就击溃了法国人支持的数万孟加拉联军。

至于中国,和印度正好相反。

满清王朝基本可以完全控制这个国家。其实英国人不是没有能力将满清政府推翻,他们两次打进北京城。

但关键在于,打垮满清政府以后,英国人无力控制4亿中国的大局。

英国人想要建立的是殖民地,只是奴役当地居民捞钱养肥英国而已,不是美国扩展西部那种直接的征服。

以英国的国力,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冤枉彻底把中国并入自己版图。

至于占领印度,完全是因为印度自己太弱太乱,为英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萨沙


英国人征服莫卧儿帝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征服莫卧儿帝国,不仅是英国人的功劳,是整个西方殖民者的功劳。因为,早在英国崛起之前,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荷兰等西欧强国就已经开始对印度进行征服。在这个过程中,莫卧儿帝国不断和西欧列强进行抗争,可惜此起彼伏的强国崛起让他疲于应付,再加上帝国王室衰落,所以就被灭掉了。但是,显然满清要幸运的多!

首先,中国人不好对付

当印度遭受殖民侵略不久,中国也遭受了西方人的殖民侵略,比如说文明的宝岛就曾经先后被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占据,甚至西班牙有征服中国的一揽子计划。所以,在明朝后期,中国人和西方殖民者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歇,斗争有官方的、有民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发现中国人不好对付,他们用武力进行威胁的时候,往往会被打败,所以转而和中国人开始和平交易,但是中国又比当时的西方发达,于是不要说征服中国,很多国家开始流行了中国热。比如,荷兰山寨中国瓷器,为了让欧洲人花钱买荷兰猪,竟将这种动物取名为中国猪,甚至发生过有人冒充中国公主骗吃骗喝的事情!

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西方殖民者对中国都是非常敬畏的,虽然他们知道满清已经成了一个泥足巨人,但仍然不敢轻易和中国开战!所以,鸦片战争前英国议会进行投票表决的时候,主战派,是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取得的开战权。这种战略上的威慑让满清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第二个优势,距离西方海上强国更远。

当欧洲人越过好望角来到印度的时候,他们需要再向东走上万里的海路,才能来到中国。如果欧洲列强向中国发动进攻,他们或者借助远东地区殖民地的支持,或者只能跨海远征。就比如说明朝末年,西班牙人曾经计划派2万人远征中国,计划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菲律宾土著军人。

可想而知,西班牙也知道派出大军远征中国靠西班牙本土的力量是不够的!

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才能够出动2万多军队,包括英国本土军和殖民军,对中国进行打击!即便如此,也只不过租借了一个小小的海岛而已。不是英国人没野心,是他们有心无力!

第三,来自于满清政府的给力

老说满清军队战斗力低,这得分跟谁比。

无论如何,满清政府,的执政者还算是一群非常优秀的精英。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同治中兴为满清续命。甚至英国有考虑过将满清作为在东方的盟友(而不是作为殖民地)。


(洋务运动带来了同治中兴)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被西方不断侵略的时候,他们没有在制度上甚至是军事上有过任何改变。那么,当西方越来越强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就会显得越来越弱。所以,他被吞并是必然的。


外交方面的努力

太平天国运动,让汉族士大夫崛起。他们能够利用各种手段与西方进行博弈,同时也保存了这个帝国。比如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为了保护东南地区的精华,当地的执政者推行了《东南互保》,不与西方列强进行战争。所以当中国在军事方面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外交等手段进行自保,这方面也是莫卧儿帝国所不具备的!

(东南互保)

总之,满清没有被西方灭掉,除了地理上的优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人很棒!不用说以前,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口和中国越来越接近,GDP已经减少到只有中国的1/5了。


历史风暴


英国确实既侵略了印度,也侵略了中国,但结果完全不一样。在印度,经过多年经营,最终彻底将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消灭,将印度完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视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而在中国,则是在击败清军之后,逼迫清朝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就撤兵了,在中国虽然也建立了香港这样的殖民地,但始终没有将中国整体变成英国的殖民地。也因此,中国虽然一度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但毕竟只是半殖民地,直接统治者还是清朝和后来的军阀。

莫卧儿王朝也一度十分强盛,横扫印度半岛,几乎将整个印度半岛都纳入版图。这时候,实际上西方殖民者已经来到了印度半岛,并建立了一些据点作为贸易口岸,西班牙、荷兰、法国、葡萄牙和英国都有这样的据点。但这些据点的存在并未影响莫卧儿王朝继续在印度半岛扩张,推进印度半岛统一,直至达到莫卧儿王朝的鼎盛期。也就是说,17世纪上半期,莫卧儿王朝仍然处在上升期。知道17世纪下半期,莫卧儿王朝才开始走向衰落。

从1510年巴布尔在印度北部建立统治算起到鼎盛期结束的1657年,莫卧儿王朝的上升期持续了150年,一直到沙贾汗被迫退位的1658年,因为沙贾汗的王位继承人之争,莫卧儿王朝才在内乱和纷争中走向分裂和衰败,此后一直未能再形成统一的国家。这也为英国介入印度政治提供了机会,正是利用印度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相互斗争,英国逐步扩大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直到1857年镇压莫卧儿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才将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流放,将印度彻底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从英国殖民者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在印度设立据点开始,到最后彻底将印度变成英国殖民地,这期间经历了250多年的时间,已经相当于中国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寿命了。而莫卧儿王朝从崛起到最后灭亡,也经历了350年的时间,即便是从四分五裂的1657年算起,到最后被英国殖民者征服,英国的蚕食也持续了二百年,也是相当不容易了。在此期间,英国内部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包括革命和光荣革命,之后又经历了工业革命。所以说,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是一个长达二百多年的博弈的结果,并不轻松。

同一时期的中国也在经历重要的变化。从1510年到1657年,正是明朝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而英国开始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和殖民据点的同时,东北的女真族也正在崛起,并最终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夺取了整个东北地区,随后又利用明末农民起义导致的明朝猝死的机会入关,并迅速席卷全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就是清朝。而到英国人开始试探着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已经是18世纪末期,到英国在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印度的实际控制,只是还保留着莫卧儿王朝的傀儡皇帝而已。

从这个角度说,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英国能够征服印度,将印度彻底变成殖民地,却没有把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是因为中国有着比印度要长久得多的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英国在印度等到了莫卧儿王朝四分五裂的大好机会,而当英国与中国接触的时候,中国虽然已经在从康乾盛世走向衰落,但仍旧维持着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朝廷是有能力调动全国的资源来进行对外战争的。反观莫卧儿王朝,在四分五裂之后,就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才被英国各个击破。

但同时我们也要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英国也是在17世纪初期就到达中国并建立据点,站稳脚跟,又赶上了明末农民起义带来的全国性动荡和战乱、分裂,如果英国积极介入,也是很可能完全将中国历史推入另一个轨道的。而且,如果再考虑到,从建立据点到最后彻底殖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过程持续了二百五十年,如果英国也在中国建立据点之后,也经营二百五十年,中国是否还能保持半殖民地状态,恐怕也是很难讲的。只不过英国在中国建立据点之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到清朝灭亡中国四分五裂,帝国主义有机可趁的时候,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才让中国避免了成为完全的殖民地的命运。


萧武


有网友问:同为大国,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事实求实说,印度当初拥有的武力是强于清朝的。

比如在第一次锡克战争,英国人承认锡克人能征善战,才导致英军第一次战役失败。这些锡克军团都使用欧洲武器,采用欧洲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而且还有一支强悍的锡克骑兵军团。更厉害的是锡克军队非常勇于进行白刃近战。

清朝末年,根本没有任何一个部队的战斗力可以比拟锡克军团。疯狂的锡克士兵那怕没有步枪,也敢于提着厚重的弯刀与白刃战一流的英军血拼,轻易的割断英军。英军出动了12000人对战14000锡克军团,竟然是英军被打败。

在1848年的战役,12000英军对战30000锡克军,在这一战英国第16女王枪骑兵团数次发动猛烈的冲击,才最后击败锡克人,此战英军损失近600人,锡克人也损失3000人。

在被认为英国殖民历史最血腥一战的泽罗莎之战,18000英军血战30000锡克军团,最后英军损失2400人,锡克人也损失了1万人。此战结束的时候,所有参战英军已经累的站不起来了,尤其是最后发动决死冲锋的英国龙骑兵们。

但是印度的问题是分裂,莫卧儿帝国只是一个所谓的天下共主,下面是各种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的土邦诸侯。就连英军征服印度关键一战,900英军,2000伪军,对战印度70000大军,结果印度惨败,其实印度军队司令西拉杰.乌德.拉乌拉早就和英国人勾结了,纯粹是故意战败。

结果此战以后,英国人取得了击败印度的决定性胜利,乌德.拉乌拉则得到了孟加拉的统治权。英国人采用了和莫卧儿皇帝一样的办法,左手拉拢,右手以夷制夷,保留所有土邦诸侯的权利。

但是英国这一套在我国玩不转,虽然在2次鸦片战争,清军打得不好,但是所有参战清军官员不是战死,就是自杀。

还有一点就是任何外族想要统治中原,都要有一支特别善战的本地部队,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伪军。元朝的大约20个汉军万户府,汉军探马赤军府,汉军侍卫亲军万户府。因此,元朝依靠这些力量就足以打垮南宋。

而清朝先后受降十万关宁军,从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等拥有一大批精兵强将。到了南京还受降数十万明军,得到了李成栋等等这样的战将。而英国人在清朝自始至终也没有建立起有一定规模,战斗力突出的伪军军团,八国联军时候,英国建立的那个小部队人数实在是太少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一点就是,美国提议,西方列强针对清朝签署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协议。


深度军事


堂堂的印度莫卧儿帝国,不是被英国政府军灭亡,而是被一个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灭亡,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让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阿三无地自容,颜面全无。

阿三们索性闭口不提历史,谁跟我谈历史,我跟谁急!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为什么能灭亡庞大的印度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王朝存在于1526年-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乌兹别克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印度封建王朝。"莫卧儿"意即"蒙古"。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印度莫卧儿帝国可以说是蒙古人后裔建立的印度帝国。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于四分五裂。

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印度莫卧儿帝国表面上看起来庞大,其实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独立主权国家,更像是割据林立的地方部落大杂烩,一团散沙,封闭落后,各顾各的,没有什么战斗力,大而散,大而弱,大而乱。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疯狂进行殖民掠夺,除了抢劫孟加拉国库外,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从1757年到1857年,在印度民族起义的压力下,东印度公司不断加固其统治,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而不像一个贸易企业了。

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政府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于1858年开始直接统治印度,直到1947年印度依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才得到独立。

英国也跟清政府发生过战争,即“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1842年,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损害了清政府的外贸,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打败清政府军队的是英国政府军等八国联军,都是正规军,不是东印度公司。八国得到的是割地赔款,而不是中国的主权。八国联军也不敢跟当时的太平天国,湘军,淮军正面开战,由此可见,中国人民的力量跟印度人民的力量不是同一个档次,这是有历史事实可以借鉴的。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中国大部分时间属于统一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传统教育,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千年。几千名英国军想统治4亿中国人,不现实,英国人连想都不敢想。

如果英国军队很厉害,为什么不敢跟当时的太平天国硬碰硬?只敢欺负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

给大家一道思考题:要是当年湘军俘虏十几万太平军之后,不把他们悉数屠杀,而是把他们全部流放到印度,永不得回国,就象英国把囚犯流放到澳洲一样,这十几万太平军在印度能生存得下去吗? (桌椅亭)


桌椅亭


有以下几个原因:

1,莫卧儿帝国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仅仅是个南亚大陆上一个带统一名称的地理名词而已,其国境内文字、语言都没统一,各邦国之间各自为政。

英国殖民入侵后让印度大地开始通用英语,以上是英属印度统一用英文发行的邮票。

而大清帝国却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非莫卧儿帝国能比的。

2,英国占领南亚大陆几乎没遭到大的抵抗,最开始靠一个东印度公司就控制了莫卧儿帝国。


英国在征服莫卧儿帝国时,仅仅在古迈索尔王国这个地方遭到几十年的顽强抵抗,以上是该地早期邮票。

相反,英国在以鸦片等经济入侵大清朝时就遭到林则徐的销烟,而且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在中国沿海就遭到顽强抵抗,以致于让英国人不敢深入中国内地。

3,入侵莫卧儿帝国主要以英国一国为主,当时法国目标并末放在与英国争夺南亚大陆上,再说南亚大陆面积比清朝小多了,英国相对容易得手一点。以上是东印度公司最早期在印度发行的邮票。

而大清国面积是莫卧儿帝国的几倍,人口当时是世界第一,同时英国入侵清朝同时,法国也加入进来,之后连德、俄、美、日等都纷纷加入侵略的队伍,列强各打各的算盘,加上清朝的割地赔款让各国也认为只要能够得利就行,没必要让清朝灭国。

总之,大清朝子民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从近代屈辱中一路顽强抗争走过来的,才达到今天的“龙腾盛世”,并非是没经过战争洗礼的大象国人所能比的。


湘平古珍邮馆


当十七世纪西方殖民者横扫世界的时候,印度次大陆是呈分裂状态,唯一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是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尔王朝,也只是局限在恒河流域和印度河之间,而德干高原是则是邦国林立,因此,英国人占领全部印度次大陆是没有经过大战。也就是说,当时的莫卧尔王朝几乎是弱不禁风。然而,在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虽然还是落后的封建王朝,但还是亚洲大国,那时候的中国没有出现农民起义,当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军队主要还是冷兵器对付英国人的火器,再说,清朝自从征服准格尔汗国后就再也没有打过仗,那时候的咸丰皇帝没有经过战争,因此战争结果是清朝失败,逼迫开放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而当时的英国人与清朝的战争目的不是入侵战争,应该是贸易纠纷引起的争端。如果假设英国要全面入侵中国的话,也许中国会很快进入到工业化时代,因为,中国人在和英国人打仗的过程中,会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理论,会促使中国的社会变革。那样的话,就是中国称霸亚洲,而不是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