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复垦整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废弃矿坑将变身800余亩良田

坑连坑、最大落差80米、遗留采面陡直……在昌乐县宝通街以北、朱刘街道大东庄以南,昔日的“虎头山”经过多年的开采成为了危险的废弃矿坑。不过,让周边居民欣喜的是,昌乐县围绕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大做文章,变废为宝复垦农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拓展出“无限”的利用空间,以低丘缓坡综合整治项目打造废弃矿坑治理的样板。10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昌乐县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复垦整理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经过3个多月加班加点的整治,该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据了解,待项目验收完毕后,预计可节余用地指标800余亩。

昌乐县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复垦整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废弃矿坑将变身800余亩良田

昌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副队长张俊涛介绍,矿区内地势南高北低,遗留矿坑面积大,采深大(最大落差达到80米)、坑连坑,遗留采面陡直、破碎,稳定性差,对地貌景观、土地、生态破坏严重,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保污染问题。对此,家住朱刘街道大东庄村的村民刘先生也表示,这些矿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从无到有,由浅到深,这里的环境逐渐恶化,尘土飞扬、寸草不生,大家都期盼着废弃矿坑能够得到整治。

昌乐县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复垦整理项目2014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复列入试点,经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批准,完成后预计可节余用地指标800余亩。2016年,一并由该县低丘缓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由昌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公安、国土资源、公路、城建投、属地街区共同参与组成了现场工作组,在详细摸排、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治理规划和方案,对该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这一项目总面积979亩,计划总投资5000多万元,共需完成挖方200万方,填方470万方。项目实施完成后,覆土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达到农业耕种条件,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800余亩,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地供给,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为能在废弃矿坑上开发治理出优质农田,该项目将会实施三道工序,分别为棚改拆迁垃圾、挖槽弃土回填以及“削坡填谷”平整场地,对项目区进行覆土,修建农作物养护道路、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等,最终达到耕种条件。“前些日子,施工现场每天都投入大量挖掘机和运输车,现在进入收尾阶段了,现场的车辆也少了许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又多次邀请省地科院、省地矿四院、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最大程度地确保快速有序施工。另外,还拆除了30多处违法建设,搬迁了80多座坟墓,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张俊涛说。

昌乐县城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梁伟介绍,为保证项目快速推进,最多时每天有200余台施工机械在现场加班加点开展施工,同时推进“削高填平”、挖槽弃土回填等作业。施工人员不辞劳苦,始终坚守在一线,早上班迟收工,人歇机不停。

昌乐县4号废弃石灰岩矿区复垦整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废弃矿坑将变身800余亩良田

由于施工现场地形比较复杂、来往车辆多、施工设备多,而且裸露山体的遗留采石面稳定性差、情况复杂,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为此,昌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安排了专门人员,一线包靠,现场调度,统一管理,严格落实好各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抓好安全监控等基础工程及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条件,科学组织施工,严禁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的现象发生,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力争早日还山还绿于民。

记者 都镇强 宋学宝 通讯员 吴占栋 毛瑞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