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

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描繪了佤族遠古時代開天闢地萬物起源的故事,反應了佤族遠古時代社會生活和原始先民思想、情感和奇異的思維方式,是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佤族智慧結晶。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西盟佤族把“司崗”解釋為石洞,“裡”解釋為出來,即“人是從石洞裡出來的”。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而滄源佤族解釋“司崗”是葫蘆,含有孕育期的意思。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雖然各地區的佤族對《司崗裡》的解釋不同,但最早的佤族居民都把阿佤山視為人類的發祥地。

在滄源佤族的竹樓裡,身著民族盛裝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肖玉門以柔婉的託腔開始演唱起司崗裡中的段落《尋找太陽》。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歌聲響徹村寨,歌詞扣人心絃。

歌詞的大意是:地神要天神多給人類一些好處,天神不同意,生氣的地神就藏起了太陽,沒有太陽,宇宙間一片漆黑……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尋找太陽表現了佤族的始祖對太陽的認知以及對尋找太陽的執著。佤族原始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太陽對人類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太陽能帶來光明,帶來溫暖,是人類與自然界中賴以生存的保證,所以,無論歷經怎樣的艱難險阻,人類都必須找到太陽,讓太陽重新升起在天上。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佤族民俗文化研究專家畢登程說:《司崗裡》除了歌頌祖先的光榮和崢嶸歷史,它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讓我們知道祖先的祖根,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像祖先那樣團結起來,努力生存下去。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類不能實際地支配自然、利用自然,但人類的生存本能又要求能夠支配自然、利用自然。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佤族原始先民只有藉助想象力和神的力量來完成這種征服與支配,人類生存的本性在《司崗裡》中得到了生動得體現。而佤族崇拜的神器木鼓就是這種想象力形象化的衍生物體。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人類怎樣生活表達了佤族人對美好家園的嚮往和渴望,以及佤族剽牛、祭祀和木鼓的來歷,並確立了只有永遠在一起,才能戰勝一切災難的信念。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失去的歷史: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

歷史年輪前進不止,民族文化漸行漸遠。

消失的民族音樂,逝去的民族文化是我們接下來要保護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