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作家莫言(本名管谟业)的爷爷叫管嵩峰,干了一辈子木匠。虽然识字少,话不多,但他却懂得诚信做人的道理,在家具用料上十分讲究,哪怕很小的瑕疵也会告诉主家。

刚单干的时候交“公粮”,有的人耍奸往里面掺沙土,管嵩峰从不作假,每次都把粮食筛得干干净净,把最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在爷爷的影响下,担任大队会计的莫言的父亲工作起来也一丝不苟,将每笔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因为一分钱没有对起账来,其父反复计算了好几天,终于找出了差错。莫言至今还记得,每次去大队会计室叫父亲吃饭,他都不让家人进屋,说如果少了钱,无论是谁都要负责任。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对待他人,莫言的父母非常友善,但对自家孩子,父母却十分严厉。莫言12岁那年下地干活时,因为太饿拔了生产队的一个萝卜。其父得知后,揪着他就是一顿狠打,直到其爷爷赶来才将他“救”下来。这件事让莫言刻骨铭心,尤其是父亲的那番话:“我们祖祖辈辈劳苦勤俭,偷抢扒拿的事坚决不能干!”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莫言曾说过: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家风。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2012年,莫言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正当莫言站上世界文坛最高峰、被众多媒体追捧和亿万读者崇拜的时候,其父却告诫他:“获奖之前,你和别人一样高;但获奖之后,你要比别人矮半头。”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简简单单一句话,投射出了父爱的深沉和做人的道理,让莫言明白:人,越是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越要比人“矮半头”,秉承着一颗谦和之心,让一切归于平静,才能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

最好的家风是传承。莫言的“矮半头”体现了家风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影响。好家风是祖辈留给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风正则身正,身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家兴。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2013年元月的某一天,晚饭后倚在床头,浏览了2013年第一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的莫言致辞纸质版本,跟随其一同回顾了少时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莫言先生从记忆中最早、到最痛苦、最深刻,再到最后悔各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自尊自强、善良宽厚、温柔有爱的母亲跃然在眼前。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莫言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20多岁应征入伍,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为其购置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这成了他走出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唯一行囊,之后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逐渐开始文学创作。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莫言在校读书时间不长,但他对生活这本大书读的不可谓不多。辍学后,他混迹于成人之中,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爷爷奶奶的热炕头,在摇摇晃晃行进着的牛车里,聆听了许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段经历,他为自己定义为“用耳朵阅读”。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说,大量“听故事”为其日后“讲故事”给别人听累积了丰富的素材,进而铺就了成功之路的话,我更愿相信,是母亲正直淳朴的人格、日渐点滴的熏陶和无意识的影响,在童年莫言及少年莫言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成功的种子。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当年幼的莫言,提着家里唯一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吓得藏在草垛里不敢出来之时,母亲没有责骂他,只是轻唤他的乳名,抚摸着他的头,发出长长的叹息。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当少年莫言,跟着母亲去卖白菜,因为无意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时,母亲泪流满面却没有责骂他,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或许小脚的莫言母亲目不识丁,但正是这些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了莫言最初的人生启蒙,让其幼小的心里,有了是非善恶、荣辱美丑。正是这枚善的种子,帮助日后的莫言无论是创作还是做人,都走得更远。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名人家风录」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