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到岩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Y老師剛開始接觸巖茶的時候,每每在茶桌上喝到一泡主人自稱的好茶時,都會被反覆追問諸如是否“手心發熱”,“後背出汗”“心跳加速”等一系列有關生理反應的問題,就好像喝了茶跟見到男神一樣,一定要臉紅心跳。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隨著Y老師喝茶次數多了,辨別茶好茶不好的技能開始up,也慢慢get到一些正確生理反應,也是巖茶帶給體感等級最高的一種感受——“活”!

什麼是“活”?

工藝運用活絡

有人說巖茶製作工藝之複雜,不僅是讓茶葉“死去活來”,更是讓做茶人累到“半死不活”。先是採摘標準就很有講究,青葉不能採嫩了,也不能等老了,青葉採好了,曬青、搖青、殺青都得掐算著時間,趕在那十幾天裡做完。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看青做青是個很靈活的活兒,要是沒有那個經驗和feel,分分鐘把好茶扼殺在半途中,接著焙火、吐青、再焙火、再吐青……具體需要循環個幾回,都要看茶做茶,不是由你心情而定。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正是這種古人發明、歷史傳承的“變態”製茶法,才讓“巖骨花香”得以盡顯。

拼配技巧靈活

除了巖茶製作工藝需要手段活絡,還有一項提升品質和品味的加分選項,就是靈活運用拼配技術。這個技能往往也是很多做茶人要去鬥茶賽上拿獎的必殺技。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不管肉桂、水仙還是單叢,做得再好也只是單一地表現出它原本該有的樣子,山場疊加工藝和品種的1+1+1=3。而如果想要達到另一個境界的1+1+1>3,讓不同的茶,通過選料、拼配和焙火,實現優勢疊加,效果放大。

這又是另一種“活”。

品飲感受活躍

清代學者梁章鉅在《歸田瑣記卷七·品茶》一文中提出,武夷巖茶“香、清、甘、活”四個字。

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需從舌辨之,微乎微矣。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但凡只要三觀正、五官沒毛病的人,要喝出巖茶裡的“香、清、甘”,都不是難事。

品鑑一泡茶,首先可以用眼睛看幹茶的色澤,茶湯的顏色,接著用鼻子聞,是花香、果香還是高級點的奶油香或木質香,最後用嘴巴品它的味道,清甜還是苦澀,是混沌到糊嘴巴,還是清涼舒爽的回甘。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所以,Y老師覺得喝茶動用到的五官感受,可與品味美食相提並論。一道菜色香味俱全,那是廚師都能做到的,但要讓人吃了感動落淚,那只有媽媽親手煲的湯所具備的功效。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而“活”這一字,也是最難得。

那種愉悅身心和釋放荷爾蒙的生理反應,只有當Y老師遇到自己的偶像時才會如此雀躍,從舌尖到全身的細胞都被激活,身體裡的多巴胺活躍起來,兩頰情不自禁地紅了起來,開心地想要跳起來轉圈圈。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還有一些閱歷比Y老師資深的人,對這種“活”的感受更像內功心法對各個穴位的衝擊:體內有股氣流沿著經絡行走,一股熱流湧到丹田,整個肚子咕嚕咕嚕在響,然後是一個用力的打嗝,將那股氣流帶來的爽勁,用力向外釋放,或者一個很響的屁被大聲放出來。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所以,一道很“活”很“活”的茶,一定是具備了山場、品種、樹齡疊加賦予茶葉內質上的豐富,再用工藝手段使之有效轉化,最後,當你品飲的時候,最好也不要辜負了一泡好茶即將給你帶來的活躍表現。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根據Y老師一貫很作的個人風格,喝茶的環境和茶席的佈置,都是要有風水講究的,然後心情和天氣也會產生若有若無的掛鉤,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這泡茶是不是一泡很活很活的茶。


喝到巖茶中的“活”,是種什麼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