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这款特别的进贡级别的产品,距离第二阶段的涨价行动仅剩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了,请大家务必抓紧

昨晚Y老师硬被朋友拉去看了杨丽萍导演的舞台剧《平潭映象》,作为宅癌晚期的中年少女内心原本是排斥的,光是“平潭”二字就在Y老师心目中被贴上了“土味剧目”的标签,但无奈家属的执拗还是花枝招展的去吃瓜了。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事情的结局向来是对着开头的嫌弃啪啪打脸的,因为故事的最后Y老师真的就被杨氏舞台美学所感染。

整部剧就是将我们原来深陷生活的土味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情绪。她没有了工业化的表情,也没有央视春晚上那些程式化的标准,就是把原本属于民间的“土味”最大化,将民族色彩和地方腔调,把原本充满“地瓜味”的那泡茶泡出了“骨鲠”。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看Y老师吃瓜的吃瓜群众要问了,Y老师还懂舞蹈?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呵呵,这就是个宇宙级笑话,不说其他就看台上每个演员身上一块多余的肉都没有,默默掐了一下肚子上每一块都是多余的膘肉,试问一个懂舞蹈的少女会允许自己存在这样羞耻的贴身之物吗?

然而我却能够在这个未知的领域找到情绪的共鸣,按照木心爷爷的观点,这就是艺术审美的共鸣。

他说,艺术的伟大在于直观,而且艺术的直观就像它永远都是十八岁一般的直接。

同样可类比的,就是岩茶教室一直在玩味的关于一泡茶的“艺术性”,如果我们今天把玩着的各种独特风味的岩茶,它玩味的价值仅仅是符合五项因子的考核标准,你还会为它的高价买单吗?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所以茶的审评可以用“五项因子”为标准,那么关于岩茶的审美也是否同样通用呢?

“五项因子”有什么用?

传统的“五项因子”包含了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如今按照国家制定的武夷岩茶标准将其中的“外形”细化分成了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四个纬度的考核标准,所以确切的说是“八项因子”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参考具体如下: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对于大部分的生产和市场流通而言,这个考核标准就是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操作,也是时代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因为有了“五项因子”的规范,斗茶赛也有更明确的斗茶评审制度,而往往在斗茶赛中选出来的“状元”,就是符合这“五项因子”的教科书级别的作业,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里可复制、且大规模量产的代表作。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五项因子”是不是适用于所有?

在Y老师看来,如果岩茶的表达仅仅如此的话,那么任何一泡岩茶的风味表达都是“春晚”。比如对于有山场风味特征的岩茶而言,不说山场就像选美比赛只比学历一般无趣。

这里我要说得严谨一些,不是说非正岩茶就没有魅力了,这个山场也不是特定“三坑两涧”的正岩茶才叫山场,而是尊重且葆有每一个特定小区域范畴的独特风味。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所以每次见到陈郁榕老师都会问一次,结果得到的答应都是一致的,“所有都适用,跟有没有山场都没关系。”陈老师说,即便山场再好,都需要在这框定的范围里去表达,才是达标的东西。

同样的问题,我还问过原崇安茶厂的高级评茶师曾贵同老师。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曾老师说,“五项因子”对于有山场风味的茶跟一般的标准茶而言,考核的范畴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侧重会有所不同,普通标准茶会侧重于香气的表达,而山场特殊的就是注重茶质的滋味,这个滋味的层次感是普通茶类所不具备的特殊所在。”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Y老师之所以会纠结这个问题,是因为心里对于“天赋型”选手放在心里的偏袒。

就像应试教育的考试方式对于学霸的不公。当我们在衡量一个人学习成绩好坏与否时,是看他能不能在考试的时候考到满分一百分,但这个标准对于所有人的天花板都是一样的。

在这些一百分的学霸里,可能极限就是这一百了,但对于另一部分人,他们可能还有到一百二或者两百分的可能,这就是一个“一刀切”的标准例子。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记得有位前辈说过,基本上学完评茶员市面上一两千元的茶都能评的和状元一样。说的不就是这个理?

“五项因子”之外我们追求什么?

说回Y老师昨晚被艺术熏陶的《平潭映象》,这部剧就像十九世纪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一般,印象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不重学院派的技法。

这也是至今,中国舞蹈界学院派中,甚至还有人还认为杨丽萍“不会”跳舞的根结之所在,你看她不会抬腿啊,你看她不会转圈啊,你看,你看,你看……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舞蹈?赵飞燕练过芭蕾基训吗?杨玉环上过“古典舞”身韵课吗?公孙大娘学习过玛莎葛兰姆的技术技巧吗?她们不会跳舞吗?!

反而是那些学院派中的循规蹈矩制约了舞蹈的想象,限制了情绪的宣泄。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还是木心爷爷他老人家临终前告诉我,“臻于艺术至上乘的,非才华,非教养,非功力,非观念,而是莫扎特的那种东西,他的音乐差一点就是幼稚胡闹,但他始终不会差这一点。”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直接性所赋予我们的情绪感染。岩茶也如此。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岩茶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准,叫“活甘清香”,排在首位的“活”,这个同时具备了鲜活生命和鲜活个性的品类是否也是“五项因子”里所能表达的魅力呢?

而这个具备的“茶格魅力”的特殊品类,所有的表达仅仅是工艺所带来的吗?

明天,Y老师将试着对山场主人“巅峰之战”集萃的“茶格魅力”进行下手,为大家逐一呈现今年岩茶教室推选的四大厂牌经典之作里,关于十水茶汤里所能赋予我们审美情绪的想象。

“巅峰”人物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85后新生力代表

状元世家的工艺传承

他们带着2018年的代表作

用最具像的茶来告诉你最抽象的答案

01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2007年天心村斗茶赛水仙状元

2011年肉桂状元,

代表人物:老再公茶业 | 李文成

代表作品:2018马头岩(金花岩) 肉桂

02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2009年 天心村斗茶赛肉桂状元

代表人物:鹰嘴岩茶业 | 郑加民

代表作品:2018慧苑坑(天角) 肉桂

03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2017年天心村斗茶赛名丛状元

代表人物:墩金岩茶厂 | 范金亮

代表作品:2018牛栏坑肉桂(正岩醉牛)

04

岩茶的审评和审美是一回事吗?

2015年 天心村斗茶赛肉桂状元

代表人物:手尚工夫 | 陈志强

代表作品:2018大坑口(同登佛地)肉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