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抓飯—給孩子「獨立」進餐的嘗試,餐桌禮儀什麼時候教比較好?


抓抓飯—給孩子“獨立”進餐的嘗試,餐桌禮儀什麼時候教比較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別破壞了寶寶獨立進餐的“雅興”

2歲的小寶寶剛剛開始能坐在餐桌前“陪同”大人吃飯,他的“技術”還是菜鳥級的,基本上是利用雙手來進餐,儘管如此,他還是把自己搞得很狼狽,把餐桌也折騰得一團糟。於是,有些父母嫌棄寶寶不講究衛生,或擔心寶寶吃不飽,便阻止寶寶獨立進餐,親自端著飯碗餵食。這種看上去很方便的幫助,對寶寶卻是無益的,會讓興味盎然的寶寶感到掃興,因為媽媽破壞了他獨立進餐的興致和好心情。

2歲寶寶正是獨立意識的萌芽時期,喜歡嘗試自己做些事情,他喜歡那種自己動手的感覺。因此,父母應注意寶寶獨立性的培養,有意識地鍛鍊他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寶寶獨立進餐,是幼兒時期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學習自己吃飯,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且對早期的智力開發也大有好處。吃飯,需要運用手的技巧,還需大腦神經的控制,使手眼能協調運動。這對於2歲的寶寶來說,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是一項蠻費心思的“工程”。從寶寶動作發育的順序來看,1歲多的寶寶正是小肌肉趨於靈巧的時候,到了2歲,他已經能運用自己的小手靈活地抓東西了。所以,2歲的寶寶喜歡用手來抓東西吃。可是,許多父母都會竭力糾正這種“沒規矩”的動作。

父母之所以這樣做,除了擔心寶寶未來沒規矩,也擔心用手抓飯不衛生。其實,這沒什麼好擔憂的,只要將寶寶的小手洗乾淨就可以了。寶寶用手抓食物來吃,更有利於寶寶以後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寶寶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從科學角度來說,在人類的食譜里根本就沒有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寶寶對食物感興趣的程度更多地取決於他與食物接觸的頻率,而不是食物的種類。只有反覆接觸,才能使寶寶對食物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有好感,以致將來不容易養成挑食的習慣。

寶寶用手抓吃食物,除了方便外,還能帶來愉悅感,增強進食的自信心,促進食慾,並且能促進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肌肉發育。不妨讓寶寶放開雙手,盡情地“玩”食物。待寶寶逐漸長大,手指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很好地使用筷子、勺子時,自然就不再用手抓飯吃了。所以,沒有必要擔心寶寶養成用手抓飯吃的不文明習慣,更無須硬性制止寶寶抓飯吃。不恰當的制止,反而會帶來很多負面作用,挑食便是其中的一種。

抓抓飯—給孩子“獨立”進餐的嘗試,餐桌禮儀什麼時候教比較好?


寶寶要“自食其力”了

不要為寶寶的小手和嘴巴頻頻親密接觸而感到不衛生,也不要嘲笑寶寶的笨拙,這是他獨立進餐的初始階段。2歲寶寶的神經肌肉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已經具備獨立進食的能力。讓寶寶抓抓飯,利於寶寶早日學會“自食其力”。

吃飯前讓寶寶將手洗乾淨,再給寶寶帶上一個大圍嘴,或者圍上一件舊衣服,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保護寶寶的小衣服不會被汙染,還可以避免寶寶把飯菜弄到脖子裡。準備兩塊溼毛巾,隨時擦乾淨寶寶弄髒的小手小臉。

每次吃飯時,要給寶寶一個專屬於他的位置,這會讓寶寶感到自己能和爸爸媽媽平起平坐了,同時也增加了他獨立進食的信心和興趣。給寶寶的餐具選擇要安全,不易摔壞,如果帶上寶寶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將會有更好的效果,他會十分願意使用自己選擇的餐具吃飯。

為寶寶準備一份色、香、味、形俱全的食物,當然是促使寶寶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對於小寶寶來說,香氣和口感他是不容易覺察到的,而鮮豔的色彩和漂亮的形狀則對寶寶充滿了誘惑。因此,在為寶寶準備食物時,不妨將食物巧妙地“佈置”一下,這會令寶寶愛上吃飯,胃口大增的。

抓抓飯—給孩子“獨立”進餐的嘗試,餐桌禮儀什麼時候教比較好?


餐桌禮儀什麼時候教比較好?

2歲的寶寶教餐桌禮儀是一個關鍵期。

在訓練寶寶獨立進餐之初,就要使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就餐習慣。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大家都認真吃飯,而不是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父母要給寶寶作出表率,否則,他會邊吃邊玩,不認真學習吃飯。

給寶寶盛飯,一次不要給予太多,可採用多次“給予”的方式。這不僅能夠讓他將飯吃光,以免剩在碗裡養成浪費糧食的習慣,並且少量的食物容易吃完,能增加寶寶吃飯的成就感。所以,這種多次“給予”的方式,再加上言語的鼓勵,會讓寶寶感到自己獨立進餐是很自豪的事情,就會更加喜歡吃飯了。

爸爸媽媽要教給寶寶餐桌上,如有好吃的東西要按人分份,教育孩子先給年長的盛,再給寶寶盛。讓寶寶懂得共同分享、禮讓別人,防止使孩子養成一切自己優先,獨佔獨享的不良習慣。

寶寶學習自己吃飯,不要怕寶寶掉飯粒,即使弄得到處都是也沒關係。這不但能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也鍛鍊他的大腦,慢慢地,孩子就能掌握自己吃飯的本領。寶寶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手腕,雙手會配合了,用餐衛生自然會有所改善。

讓寶寶嘗試獨立進餐,是讓寶寶體驗成功、培養其獨立性的開始。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必須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剛開始做不好不要緊,應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發掘他們的進步。當寶寶有進步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寶寶在愉快、自信的環境中樹立起獨立做事的信心,養成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