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的含義)

《金剛經》上有句話,是佛自己下的註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無來也無去,換句話說,不生也不滅,不動也不靜,當然無喜亦無憂,不高也不矮,都是平等,永遠存在,這個道理就是如來。用現在的觀念說,他永遠在你這裡,永遠在你的面前,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這裡。

我們中國有一首詩,描寫得非常好:

佛在心中莫浪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只向靈山塔下修

浪字是古文的說法,就是亂,浪求就是亂求。不必到靈鷲山求佛,不要跑那麼遠了,因為靈山只在你的心頭。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身,就有一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就行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不向靈山塔下求”。總之,這只是說明佛、道都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個個心中有佛,照後世禪宗所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以佛法來講,心外求法都屬於外道。

南懷瑾(“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的含義)

“如來”是對成道成佛者的通稱。釋迦牟尼就稱釋迦如來,或者稱釋迦如來佛,阿彌陀佛又稱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釋迦牟尼,那是個人的名字,就是特稱。如來及佛是通稱,等於我們中國稱聖人,孔子也是聖人,周公也是聖人,文王、堯、舜都是聖人。聖人就是通稱,而孔子、周公就是特稱。

南懷瑾(“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