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2000年前被灭国,70年前神奇复活,全球独此一家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国家最后走向了灭亡,消声遗迹。国际上现存的195个国家的形成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近几百年,随着移民迁徙所开发的新兴地区—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二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虽然屡经王朝更迭,但属性却始终如一的国家—亚洲的中国、日本,欧洲的英国、法国等。三是曾经存在,随后由于某些原因消失,现在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复国—亚洲的朝鲜、蒙古。

第三种类型的国家尤其罕见,外因和内因共同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其中外因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给了这些国家可乘之机。例如,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实力大大削弱,再加上俄罗斯警惕中国对自己的地域威胁,蒙古和朝鲜才得以复国。

但仅仅依靠外因是不够的,内因也尤为重要。朝鲜—国家灭亡时间短,民族独立意识强烈;蒙古—国家灭亡时间长,蒙古族民依然聚居于当地,且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因此,只有具有独立名族特性等这些内在因素,再加上外在因素的推动,这两个国家才有可能完成复国。

有一个国家属于这三种类型,但又与朝鲜、蒙古完全不同,它仿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就是极负盛名的以色列。

时间回到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征战古犹太国,在血腥的屠杀中,犹太民族国破家亡,四处飘零,开始了一个伟大民族悲壮的全球流浪史。他们失去了自古耐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失去了众多的种族习性,这样的民族按理来说,会被其他文明同化,消失殆尽。但奇迹的是,如此逆境之下,他们依靠坚定的宗教(犹太教)信仰保留了民族意识,维持着民族传承。

文明古国,2000年前被灭国,70年前神奇复活,全球独此一家

关于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的原因,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犹太人民族何以能维系至今》中已有解读,此处不加累述。虽然民族特性得以保留,但四处漂泊了两千多年的犹太人从未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渐渐失去了复国的想法。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这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浪潮下,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各种辗转回到古代故乡迦南地(现今之巴基斯坦),开启了复国之路。二战结束后,消失了两千多年以色列,又作为国家重新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犹太人曾失去两千多年的家园,却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夺回,得以复国。这种反差究竟为何?云石君(微信公众号:yunshi911)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

第一,为了生存。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以色列地区逐渐衰落并遭到大规模的驱逐,散落于全球各个城市和地区,在别的国家,作为少数群体的他们一直饱受欺负与压迫。但是聪明能干的犹太人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头脑和出色的商业天赋,作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商游走于四面八方,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商品交换,让各国不得不依仗。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欧洲列强间矛盾不断积聚,战争一触即发。战争需要大量金钱制备先进的设备、囤积大量的资源、购买大量的武器装备等,于是,欧洲统治阶级加剧了对经济富有、但社会地位低下的犹太人的经济盘剥。饱受欺辱的犹太人感觉生活越来越艰难,大部分移民去了美国,以躲避欧洲列强的爪牙(当时世界各国,除了美国基本都属于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另外,二战期间,法西斯在欧洲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数量高达600多万,犹太人频临灭绝。此时,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大多数犹太人受够了欺凌与压榨,迫切的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文明古国,2000年前被灭国,70年前神奇复活,全球独此一家


19世纪之前,以色列想要复国绝无可能。想要复国必须首先获得政治地位,建立自己的势力,继而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巩固加强自己的实力。但这是欧洲各国和教廷绝不会允许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欧洲各国曾相继出台限农令,禁止犹太人从事农业经营,为的就是防止他们用手中的金钱四处买地,雇佣大批奴隶,购买大量军备,变成称霸一方的封建主。在这种背景下,犹太人人生受到严格的限制,生活受到监视,没有政治权利,毫无社会地位。

第二,美国崛起。19世纪美国工商业大发展中,犹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垄断了美国的大量经济支柱产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此时的犹太人就不必像19世纪以前一样,顾虑欧亚大陆上本地土著的打击报复,从而畏手畏脚。美国由此成为了犹太人复国大业的根据地。

随着美国工业生产发展,工业化迅速推进,成为世界超强。美国的崛起使犹太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作为复国资本;利用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压制异己(主要是欧洲和伊斯兰国),为复国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如果与异己发生利益冲突,还可以借助第一大国的实力进行打击消除,立自己于不败之地。

事实证明,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各方势力你死我活争夺的亚欧大陆上取得一块地界,成功复国以色列,是因为犹太人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让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这个根据地得到了实质的依托。

第三,社会进步。大量的金钱作为后盾,合适的复国根据地作为支撑,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推动,犹太人要完成复国伟业看似万事俱备,但实则还差一个硬件—那就是足够数量的犹太人 ,只有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完成光复大业。

可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镇压和血洗之后,犹太人数量急剧减少,且散落世界各地。据统计,1920年到1929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才增加6万人口,只占巴勒斯坦人口的8%左右。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广播、电话等的相继诞生,为散落各地的犹太人提供了信息获取渠道,唤醒了潜伏在内心深处民族意识;汽车、火车、飞机等的相继普及,为散落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迦南故土提供了便利,掀起了回归浪潮。

综上所述,稳固的美国根据地基本形成,外部环境的压迫带来的生存压力,再加上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三者合力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回到故乡,高举犹太复国主义的旗帜,组织开展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终于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

但是,在复国地址的选择上,犹太人做了一个外人看似疯狂的决定—重回迦南故土(古犹太国地址)。这个地方地域狭小,且处在在伊斯兰国的包围之中,本来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旦发生冲突,美国这座大靠山又在大洋彼岸那头,相距甚远,可谓是爱莫能助。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犹太人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

文明古国,2000年前被灭国,70年前神奇复活,全球独此一家

其实,在犹太复国运动初期,复国主义中坚分子就远赴世界各地进行考察。他们考察了世界未经开发的地区,但当时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欧美列强们早已将爪牙早已伸出,犹太人没能力与之对抗;他们考察了地广人稀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但此地居住的多是欧洲白人后裔,犹太人无法成为当地的核心主导;他们考察了亚非拉地区,但当时形势复杂,各种政治势力争夺、利益链条牵扯,犹太人没有实力争夺;他们考察了南美,但像阿根廷、巴西这样国家,拥有着强大的本土势力团体,犹太人没有能力掌控。

最后,兜兜转转两千多年,犹太人选择了回到故乡迦南重新建立以色列国,不畏深陷在伊斯兰的包围之中,向着心中的朝圣,旨为名族的崛起。

为什么犹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返回2000年前的故乡?除了故土情节,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利益考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91——以色列之第二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