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10月22日,由中宣部和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中央(及部分省区市)媒体采访团,中央新闻网站和区内主要新闻网站、新媒体采访团走进南宁,开展“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和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聚焦壮乡首府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突出反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聚焦南宁新貌 感受创新魅力

10月22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首站来到南宁,由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央视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和区内主要新闻网站、新媒体等22家媒体30多人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中国—东盟信息港、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那考河湿地公园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察看、现场采访等形式,共同感受和记录了南宁的新发展、新风貌。

五象新区

车子行至五象新区,一栋栋现代化的企业总部建筑林立四周,如一幅缓缓舒展的画卷,展现出新区的风采。采访团来到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展示厅内,巨大的电子沙盘和一幅幅展板向大家描绘了五象新区美好的前景。走进中国—东盟信息港,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互联网+”的神奇;参观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感受广西艺术文化荟萃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魅力。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惊叹:这个“边疆”真的很不一样。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五象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吕曦向大家介绍了五象新区的巨变,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南宁市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向东盟的大型企业总部基地及文化交流展示合作的重要枢纽、信息中心及金融中心。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南宁跟我想象中的边疆地区特别不一样,这里的新区建设风生水起,绿化充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还有便利的商业服务。”在参观了规划馆、了解了神奇的“五象速度”之后,中国青年网编辑记者潘倩倩对五象新区的发展给予了“印象深刻”的评价。这次她以文字记者的身份参与采访报道活动,后期还会设置专题,通过两个移动客户端同时发布消息,让网友们深入了解美丽广西和南宁的发展。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央广网编辑记者王笑蕾表示,第一次来到南宁,感受到的是时代发展的热潮。南宁五象新区十分有特色,也非常现代化,产城融合全面加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我们会用包括无人机航拍、图文报道等多种形式,在微博、网页端同步推送,展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辉煌发展成就。”

那考河湿地公园

那考河水清岸绿,河畔鲜花盛开。行走在那考河湿地公园,采访团实地考察了南宁市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PPP(公共私营合作制)项目,那考河已从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为当今展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的“招牌”之一,并荣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如今,焕然一新的生态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怀波说,此次网络主题采访广西行活动,是展示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良好契机。同时他也希望,记者们能够将那考河治理的一些成功经验介绍给更多人。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采访过程中,大家对南宁生态环境治理表示高度赞赏,纷纷赞叹南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光明网编辑丛芳瑶感慨道,通过在那考河的采访,她深深感到,改革有种“变废为宝”的魔力,通过治理模式的转变和采用新的PPP投资模式,积极开发利用,臭水沟也能焕发生机。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国际在线记者杜军帅则表示,从那考河的治理看到了南宁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真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

哈工大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无人机、南宁地铁广泛应用的咪付蓝牙移动支付APP、慧云信息的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等高尖技术展示吸引了采访团一行的目光。当天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让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如今示范基地正在发展成为引领南宁乃至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创新模式获得肯定、创新主体快速成长、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创新科技正实实在在地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众多入驻企业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吸引了中青在线编辑张胶的注意,她点赞道,南宁市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记录辉煌60年 看壮美新广西

昨日,“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在南宁拉开帷幕,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7家中央和部分省区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记者参与报道。从10月22日到24日,中央媒体采访团将分别走进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南宁地铁、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百里秀美邕江、那考河湿地公园等地进行采访,聚焦壮乡首府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突出反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

昨日下午,中央媒体采访团第一站来到了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该平台通过打破长期横亘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公共国有资产家底“一目了然”。同时,创新风险预警机制,让政府债务风险“先知先觉”,推进动态监管,让制度反腐笼子“扎紧织密”。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站的谢洋看来,这次采访能接触到这个智能云平台,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谢洋认为,南宁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实现对政府资产负债的动态平衡管理,这个报道是非常有价值的。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南宁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

2016年6月28日,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开通试运营,这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地铁。目前,南宁地铁1号线、2号线已形成“十”字形线网骨架,南宁市从此迈入地铁换乘时代。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干净整洁的环境,乘客有序进站乘车……在南宁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南宁地铁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台靳丹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靳丹妮说,南宁地铁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地铁。在采访现场,她看到地铁站非常整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引导乘客有序进站乘车,感受到南宁的快速发展。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南宁地铁的开通极大方便市民出行,对于这一点,农民日报广西记者站的高飞深有感触。2年前,他来到南宁时,从南宁火车东站到市区需要打车。地铁开通后,他往返火车东站就直接坐地铁,省去了路上堵车等烦心事,这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在高飞看来,这几年南宁发展变化大,比如说城市建设、生态发展等。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场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约560亩,建筑群体由东翼、侧翼、前翼、中翼和尾翼几个部分组成。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昨日,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央广电总台央广广西记者站的张磊看来,在南宁的采访点中,分量比较重的是关于南宁渠道,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等,这几个方面突出了南宁渠道的内容。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因此受人瞩目。对此,张磊打算从细节入手,通过细节的内容来体现南宁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通过采访,张磊了解到,如果要在会展中心举办一个会议,需提前一年预约;2017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各类展览60场,基本上每周都有一次展会等。他认为,这说明会展中心利用率高,说明客商、文化界等各方人士喜欢来会展中心办展会推荐自我或寻找商机,这是体现南宁渠道的作用,从小变大,从窄变宽,越来越全面的发展过程。

作为当天行程的最后一站,媒体采访团参加了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会。从会上了解到,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来,首府南宁市完成了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采访团聚焦壮乡首府 点赞南宁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