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眾所周知,目前中美俄已經相繼推出了四款第五代隱身戰機,比如殲-20、F-22、F-35和蘇-57戰機;同時,美國和瑞典海軍也服役了兩款全隱身戰艦,比如DDG1000和維斯比級巡邏艦...以此可以看出,在當今世界的海陸空三軍中,海空部隊都已經用上了隱身裝備,但陸軍卻遲遲沒有服役一款像樣的隱身裝備,這是為何呢?或許有人此時會提起波蘭的PL-O1,

它可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隱身坦克...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據網絡上流傳的消息看,“PL-01”坦克應該是波蘭防禦控股公司與BAE系統公司聯合研製的一款新型坦克,波蘭軍隊本來希望在2016年能夠定型,2018年能夠量產,2022年就能列裝部隊...但問題是,兩家防務公司至今為止都沒有公佈過該型號坦克的任何數據。這也就是說,“PL-01”隱身坦克,目前也還是停留在“概念車”的試驗階段,能不能在實戰中做到全隱身還很那說呢!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不過,雖然“PL-01”坦克目前還未能面世,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隱身戰機和戰艦身上,大致判斷出它必須具備的隱身條件。比如第一步就應該是外形隱身設計,這種隱身並完全是針對肉眼,而是針對雷達反射面積而定的,所以隱身坦克的外形除了低、矮、小和流線型設計以外,還應該有隱身塗料,兩者配合使用,應該可以達到在地面雷達探測方面的隱身效果(直接借用隱身戰機塗層就可以辦到)。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第二步外形設計好了,自然就是內部結構問題,在儘量壓縮體積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坦克的載彈量和裝甲厚度,所以“PL-01”隱身坦克只能採用俄羅斯T-14的無人炮塔技術,儘量壓縮炮塔空間做到低矮小;第三就是抗聲光熱技術的運用,坦克要隱身,首先就要先靜音,畢竟它的作戰方式是以突擊為主,所以射程有限,不能距離太遠。如果能在數十公里外展開攻擊,那還不如用大炮轟,也犯不著用坦克。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其次就是要躲過光熱探測,軍迷應該知道,目前探測坦克主要使用的是紅外熱成像探測技術,如果隱身坦克能做到不被光熱探測所發現,這才算真的隱身...通過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坦克隱身技術其實非常難實現,就算實現了,也根本沒有實用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坦克屬於地面近戰裝備,一般攻擊距離在2公里左右,這種情況下別說雷達紅外,就算用肉眼也能看到目標。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當然,也有在5公里以外就開火的坦克,比如英國挑戰者Ⅱ型坦克就曾在伊拉克戰場上,創紀錄的在5500米的距離上擊毀過伊軍坦克,但事實上,這只是非常罕見的個例。因為一般的坦克都是集群作戰,少說也有三五輛,而且都是移動目標,想在5公里以外就能一發摧毀敵軍坦克群,那得需要多大的運氣?如果不能一發中的,還談什麼隱身,馬上就會暴露目標(聲偵測和紅外、雷達照射)遭到反擊...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不僅如此,坦克隱身只是相對地面裝備而言的,它由於在設計時要儘量做到低矮,所以扁平寬的體型趴在地上,很容易被空中飛行器的雷達探測到。這裡順便提一下隱身外形設計和隱身塗料的吸波功能,隱身外形設計它是可以將雷達偵測波反射到其他角度,以至於雷達收到的返回波很小,因此能躲過雷達的探測;而配合隱身塗料的吸波功能,進一步降低了返回波的接收量,所以才能做到全隱身。

為什麼隱身軍艦、隱身戰機受到熱捧,隱身坦克卻遭人嫌棄?

但需注意,以上兩種隱身方法都是在單位面積內才能做到全隱身,如果目標面積超過一定數值,雷達照樣能探測到,只是會比普通目標小一些。這也是隱身戰機正面、側面和後面隱身效果不一樣的原因...所以地面坦克在空中飛行器眼裡,根本做不到全隱身,結果可想而知。因此,隱身坦克就算造出來,實戰意義也非常小,近距離集群作戰裝備,隱什麼身啊!各國軍工自然懶得花費時間精力去幹這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