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青║从“鸿鹄”说开去(杂文)

曾几何时,我对“才女”一词的界定很模糊,特别是知道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心里不止一次的叨念:她是才女!可是,许多的网络信息显示,无此“才女”一说。

后来,我问了一个前辈,为什么很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没有“才女”的称谓,而一些在文学上有些成就的女人就成了“才女”?前辈答:古时对“才女”的称谓,仅源于文学建树上。因为古时的女人所涉及的行业少,更没有生物、物理、化学、建筑等方面的学科可学,所以,人们对“才女”的界定就单一了。文学界有成就的女人更习惯被人们称之为“才女”。

我是农村出生,“村姑”的身份迄今没改变。虽然平时喜欢读读写写的,但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还是有许多的文字不识,有些会写不会读,有些会读不会写。多年来,我的床边总放着一本《新华字典》,以供读写遇阻时查阅。有时身在异地,写到尴尬时,只好换过语句,难免有词句不顺或连自己也不满意的时候。

今日看了北大林校长的“鸿鹄”惹出的许多文字追遣,除了心生不平外,还想说说几句。

小学读书时,觉得语文很好学,拼音声母韵母都会写会读了,文后的汉字也能工整清秀的写出来,语文考试成绩常常都是90多分以上。慢慢的,上了初中,许多的生字不用再用田字格书写了,不懂得的只好借助字典查阅,那时也只能借助同学的字典。因为学科多了,有时也会顾此失彼,只好对着某些汉字“有边(偏旁)读边,没边读中间”,老师也不再在课堂上带读课文了,好多的生僻汉字只求会写,没字典时就囫囵吞枣,自以为是的读个大概。尽管如此,我的语文成绩和作文还是在班上遥遥领先的。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次,遇到一个恒久读错的字,还自信的与人打赌,结果自是“颠覆”了自个的“执言”,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连忙纠错,并责令自己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曾经听过某个节目的名主持人读错字。也曾经看过某个名主持指着视频对着被采访人说:“我们接下来请您看看这是什么东西”。视频里出现了被访人远在老家的父母……主持人接着说:“见到自己的亲人有何感想?”那时,我在想:难道主持人不知道视频里会出现被访人的父母吗?怎么说“看看东西”呢?直接说“看一个视频”不好吗?后来,与一个前辈谈及此事,前辈说:这应该是偶尔的口误吧。之前有类似播放视频的时候,也没听见主持人说“看是什么东西”呀?听了此言,我心里遂释然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电脑编程也有出错的时候啊!

是有许多人指责北大林校长不该念错字。我想:也许年长我的林校长也曾犯过如我年少时的错误(读形近字)?也许他演讲时没审阅过讲稿?也许身为化学专业的他对文学本就“厚此薄彼”了?不论怎样,是面对全校师生读错了一个字。

但是,林校长对着他的学生们致歉了!试想,有多少高官们曾对着属下及人们致歉过读错的一个汉字?更别说就那些更不该为的贪腐行为对人们致歉了!

一个致力于化学专业和行政管理的校长,念错一个汉字不足为奇,奇的是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络。

换位思考,文科类的大家可能会写错化学公式吧?体育老师也会唱歌走调吧?大衣哥、贾平凹普通话讲不好吧?播音员也会念错字吧……我觉得,人们真的不必为了一位名校校长念错一个字而穷追猛打,既然不是政治性的错误,哪有必要“宽于律已,严于待人”呢?试想,自己曾几何时也曾读某些错字?何况,就连中文系的教授也未必认识所有的汉字并能读准其音吧!我不相信,林校长对祖国的汉字不敬畏,应该是“人只要做事情,就会有出现错误的时候”。林校长教学(化学科)严谨,行政管理成绩显著。如此的一位老师、教授、校长会马虎应对自己的演讲吗?只是无意识的犯错,错后及时向学生们致歉了,敢于揭己之短,实是难能可贵。

话又说回来,专致于化学领域的林校长,可能在文学造诣上分身乏术了。当然,无论哪一国哪一领域的科学家,也很少在文学领域上有很大成就的。而以一字之差召来热议,说白了还是因为他显赫的身份吧?

才女林徽因,专业(建筑)方面声名赫赫,文学方面也是文采斐然,这样的才女实属罕见。我谓之“双优才女”,怪不得她倍受那时代的几个男人爱慕!而这样的女人,为数不多吧?男人亦如是。

今日以一“村姑”涉及此事,不针对何人,只是就是论事。其实,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也不想证明自己什么,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化学领域有所贡献的林校长,“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愿此事不会给学生们爱戴的林校长带来困扰。

瑕不掩瑜。


 【作者简介】葛小青,福建省龙岩市人。一个生于山村长于山村守于山村的幼儿教师,一个文学爱好者。小小青花,即使无人问津,也要努力地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