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涼!158家赴港新股爲何遭到「破發潮」?

今年,赴港扎堆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越來越來多,熱潮未退,一邊是喜迎“上市潮”,IPO數量全球第一;另一邊是慘遭“破發潮”,新股七成破發。

不久前,港股市場頒佈上市新政,放寬了上市門檻,市場投資熱情高漲,因此大批公司赴港上市。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2018年全年共有158家公司港股上市,上市公司的數量較去年同期多出近五成。

涼涼!158家赴港新股為何遭到“破發潮”?

近期在港上市的新股接連破發,截至9月28日收盤,就連資本市場都看好的小米集團(1810.HK)、美團點評(3690.HK)、華興資本控股(1911.HK)目前也陷入處於破發狀態,海底撈(6862.HK),則是勉強收復發行價。還有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欣融國際、杉杉品牌等都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

獨角獸企業赴港IPO遭遇破發

作為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小米來說,對於上市首日股價破發,小米每股15.96港元,依然低於17.00港元的發行價。小米創始人雷軍淡定的回應,“因為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是最重要的。這次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把公司做好”。對於米粉來說確實不是好事。一些米粉因為小米上市而開戶,或許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小米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尤其擔心。

事實上,小米的估值在籌備上市過程中出現了過山車式的起伏。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從傳聞中的2000億美元,到年初募資時的790億美元,再到CDR發行推遲後的550億美元,最終小米上市的股票發行價僅為17港元,首日即遭遇破發,收盤市值480億美元。但在2014年年末E輪融資,小米就曾以400億美元估值融資15億美元。

業界人士認為,當前低迷的市場狀況與估值計算方式的分歧是造成小米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在上週,耳熟能詳的新經濟股中的美團“倖免於難”,首日上漲5.29%。不過,此後美團股價持續走弱。截至9月27日收盤,美團股價為67港元,已跌破69港元的發行價。

為何158家新股陷入窘境?

其實,主要是受三大因素所累:企業盈利無法支撐市場估值或者新股的估值已經明顯處於高位;認購倍數低於預期造成上市後的拋壓急升;市場環境變差,交投情緒逐漸減弱。

由於香港券商多數都能提供收費便宜又方便的槓桿操作打新,槓桿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籤概率,又不用鎖住投資者大部分本金,因此這種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認購新股時非常常見。但如果加槓桿認購新股遭遇超募倍數低於預期,就會出現過度認購的窘境。

港股投資者主要是機構,而散戶投資者較少;機構偏理性的策略,使得港股市場對被粉飾過的商業故事較為理性。

眾多港股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中,幾乎每家都有誘人的“故事”和“背景”,但機構投資者佔比近八成的港股投資者對此的“抵抗力”較高。如果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現金流等財務狀況依然不穩定,甚至壓根就沒有成型的盈利模式,高企的估值便難以為繼。再加上港股自年初以來的回調,加之外部貿易環境的變化,使市場情緒較低迷,也影響了市場對新股的關注度。

一時間,港股似乎成了新股的“墳場”,破發成了熟悉的戲碼。這一點,連熱門的科技股都無處可逃。

為何內地獨角獸偏愛赴港IPO?

大型企業需要大量的融資的數額,國內股市市場太小,而香港股市是連接全球的自由體系,企業可以融到理想的資金。

作為開放成熟的資本市場,香港擁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資者,海內外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各類機構投資者、高淨值個人等豐富的投資主體,且佔總體份額有6成,有利於完善企業自身的股權結構,並且這些投資者更加專業和成熟。所以很多企業願意到香港上市。


涼涼!158家赴港新股為何遭到“破發潮”?

但新經濟企業往往波動大、風險大、股票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對融資需求也比較大。由此,那些更容易觸達的資本市場,更易受到新經濟獨角獸青睞。

相比之下,A股IPO問題就比較多,不僅仍是審核制,而且需要排隊,定價也不是特別市場化。港股與同樣是發達市場的美股相比,港股與內地地緣相近,沒有時差。對於中國本土的獨角獸企業來說,港股無論是IPO還是二級交易具有美股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

從定義看,那些以互聯網、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為代表,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的企業是新經濟企業。由於新經濟企業屬於非傳統行業,有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因此未來如果實現高盈利增長,很有可能誕生出新一批BATJ類型的“獨角獸”。

對於新股暴跌,是禍還是福,是福躲不過?艾德證券(ID:EddidHK)認為,此次“破發”給資本市場敲響鐘警?在新經濟資本市場擁擠的泡沫下,長遠來看,有待觀察,需謹慎。

注:以上圖片來源互聯網

作者:艾德證券期貨總經理陳健豪(證監會持牌人-中央編號ALQ830)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資料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它信息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證券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證券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