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158家赴港新股为何遭到“破发潮”?

今年,赴港扎堆上市的独角兽企业越来越来多,热潮未退,一边是喜迎“上市潮”,IPO数量全球第一;另一边是惨遭“破发潮”,新股七成破发。

不久前,港股市场颁布上市新政,放宽了上市门槛,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因此大批公司赴港上市。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2018年全年共有158家公司港股上市,上市公司的数量较去年同期多出近五成。

凉凉!158家赴港新股为何遭到“破发潮”?

近期在港上市的新股接连破发,截至9月28日收盘,就连资本市场都看好的小米集团(1810.HK)、美团点评(3690.HK)、华兴资本控股(1911.HK)目前也陷入处于破发状态,海底捞(6862.HK),则是勉强收复发行价。还有猎聘网、雷蛇、天源集团、欣融国际、杉杉品牌等都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发窘境。

独角兽企业赴港IPO遭遇破发

作为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小米来说,对于上市首日股价破发,小米每股15.96港元,依然低于17.00港元的发行价。小米创始人雷军淡定的回应,“因为最近大势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价格是最重要的。这次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公司做好”。对于米粉来说确实不是好事。一些米粉因为小米上市而开户,或许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小米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尤其担心。

事实上,小米的估值在筹备上市过程中出现了过山车式的起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从传闻中的2000亿美元,到年初募资时的790亿美元,再到CDR发行推迟后的550亿美元,最终小米上市的股票发行价仅为17港元,首日即遭遇破发,收盘市值480亿美元。但在2014年年末E轮融资,小米就曾以400亿美元估值融资15亿美元。

业界人士认为,当前低迷的市场状况与估值计算方式的分歧是造成小米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在上周,耳熟能详的新经济股中的美团“幸免于难”,首日上涨5.29%。不过,此后美团股价持续走弱。截至9月27日收盘,美团股价为67港元,已跌破69港元的发行价。

为何158家新股陷入窘境?

其实,主要是受三大因素所累: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市场估值或者新股的估值已经明显处于高位;认购倍数低于预期造成上市后的抛压急升;市场环境变差,交投情绪逐渐减弱。

由于香港券商多数都能提供收费便宜又方便的杠杆操作打新,杠杆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签概率,又不用锁住投资者大部分本金,因此这种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认购新股时非常常见。但如果加杠杆认购新股遭遇超募倍数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过度认购的窘境。

港股投资者主要是机构,而散户投资者较少;机构偏理性的策略,使得港股市场对被粉饰过的商业故事较为理性。

众多港股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中,几乎每家都有诱人的“故事”和“背景”,但机构投资者占比近八成的港股投资者对此的“抵抗力”较高。如果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等财务状况依然不稳定,甚至压根就没有成型的盈利模式,高企的估值便难以为继。再加上港股自年初以来的回调,加之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使市场情绪较低迷,也影响了市场对新股的关注度。

一时间,港股似乎成了新股的“坟场”,破发成了熟悉的戏码。这一点,连热门的科技股都无处可逃。

为何内地独角兽偏爱赴港IPO?

大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融资的数额,国内股市市场太小,而香港股市是连接全球的自由体系,企业可以融到理想的资金。

作为开放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者,海内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各类机构投资者、高净值个人等丰富的投资主体,且占总体份额有6成,有利于完善企业自身的股权结构,并且这些投资者更加专业和成熟。所以很多企业愿意到香港上市。


凉凉!158家赴港新股为何遭到“破发潮”?

但新经济企业往往波动大、风险大、股票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对融资需求也比较大。由此,那些更容易触达的资本市场,更易受到新经济独角兽青睐。

相比之下,A股IPO问题就比较多,不仅仍是审核制,而且需要排队,定价也不是特别市场化。港股与同样是发达市场的美股相比,港股与内地地缘相近,没有时差。对于中国本土的独角兽企业来说,港股无论是IPO还是二级交易具有美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从定义看,那些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企业是新经济企业。由于新经济企业属于非传统行业,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因此未来如果实现高盈利增长,很有可能诞生出新一批BATJ类型的“独角兽”。

对于新股暴跌,是祸还是福,是福躲不过?艾德证券(ID:EddidHK)认为,此次“破发”给资本市场敲响钟警?在新经济资本市场拥挤的泡沫下,长远来看,有待观察,需谨慎。

注:以上图片来源互联网

作者:艾德证券期货总经理陈健豪(证监会持牌人-中央编号ALQ830)

免责声明:通过本文发布给阁下的资料包含的所有观点、新闻、分析、报价或其它信息仅为一般市场评论,并非构成投资建议,也并非劝诱或推荐阁下买入或卖出任何金融产品。此外,本文内容是在没有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具体投资目标或财务状况(包括存款规模,杠杆,风险接受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情况下编制的。任何参考历史价格行情走势仅为提供资讯之用且基于发布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诺和保证该行情走势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因为过去的表现不一定会说明未来的结果。发布者相信本内容所包括的资讯的可靠性,但发布者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阁下清楚发布者制作本资讯的目的并非影响您的投资决定,因此,对于阁下因信赖此类资讯或进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亏损,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会有的盈利出现损失,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