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5章:执道乐往 此心安处是归途

《道德经》第35章:执道乐往 此心安处是归途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即使天下的人都来投靠他,也不会彼此伤害,人们都会平居安泰。音乐与美食,能够让路过的人为之挺住脚步。道一说出来,就会淡的没有味道,看他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然而用它,却用不完。

感悟:

“大象”就是“道”,而“道”呢,就是老生常谈,平淡又无趣,看看嘛觉得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听听嘛也觉得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人间至味是清欢,“无味”却是最高层次的“味”。

天下人为了什么会“往”?为了什么来归附?为的就是“利”,而不是“害”。这个“利”,就是初级阶段的“大象”,就是“安平泰”,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只要能保证基本生活的安平泰,老百姓便会打心眼去拥护去归附。

但是如果仅仅只给“乐与饵”,仅仅是金钱、享受、诱惑的吸引,那么最终吸引的多是嗜利之徒,时间一久利尽则人散,并没有什么凝聚力。所以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都做到先用“利”吸引人、巩固基础,再慢慢地用“道”和“义”来进一步引导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境界用在社会上,表现就是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飞跃;用在个人身上,就是基础欲望的满足到自我实现的飞跃。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拱之”。古人提倡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诚意、正心、修身”就是普通人的“大象”。目光内聚了,大象做好了,就能逐渐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共事的基础也就慢慢筑牢了,和谐安定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才有可能。

道理很简单,日常生活里,你是愿意和一个有责任心、能做成事的人在一起,还是愿意和一个揽功诿过、偷奸耍滑的人在一起?前者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往而不害,后者则吃干抹尽拜高踩低让人避讳。你会倾向于哪一个?

寻常时间,闲暇时刻,还在基层的时光里,好好安顿自己的心,修身修身再修身,遇到事情,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改进再改进。有了这些坚实的底子,才能抵挡未来风风雨雨的试炼,一个能力再强,单打独斗,德不配位,必招祸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