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又雙叒叕放大招了!1毛變30萬!

支付寶又放了個大招“平時1毛錢,大病變成30萬?”

16日下午,“相互保”揭開了面紗。貓妹就來給大家拆解一下,平時的1毛錢,得大病時是如何變成30萬的。

支付寶又雙叒叕放大招了!1毛變30萬!

01 不同尋常的“保險

先來看一下“相互保”,這個不同尋常的“保險”:

只要你在60週歲以下,芝麻分在650分以上,可以一分錢不用花加入保障計劃。

90天等待期後,如果不幸確診患上大病(共100種,包括惡性腫瘤在內),那麼只需手機拍照上傳相關憑證,公示無異議後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保障金多少,取決於用戶初次確診重疾時的年齡:不滿40歲,賠付金額為30萬;超過40歲(低於60歲),則為10萬。

如果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則要分攤賠付案例的費用。分攤金額為賠付的保障金加上10%的管理費(管理費用於案件調查審核、訴訟仲裁公證、項目日常運營維護等支出)。

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錢花在哪裡,每個參與者要分攤多少錢,完全公開透明。還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保證記錄不可篡改。

具體每次每人分攤多少,取決於出險案件數。

舉個栗子,某次公示,“相互保”的成員人數為500萬,公示100個出險案例,最高賠付金額為3000萬,加上協議中規定的10%管理費即300萬。那麼在分攤日,就是500萬人平攤3300萬,每人當期扣除保費為6.6元。

但大家也不用擔心,玩到後面,每個月分攤金額高了可咋辦。“相互保”承諾,每個案件用戶分攤金額1毛錢封頂。如果實際分攤金額高於1毛錢,超過的部分,螞蟻保險說了,它兜底。

算了一下,螞蟻保險想要兜底還是挺難的,即便按照單筆賠付30萬來算,那麼只要有330萬用戶就夠了,而“相互保”在預約階段,就已經吸引了超過1000萬人參與了。

當然,如果你不想繼續跟“相互保”玩了,也沒關係,隨時可以選擇退出,退出即保障終止。但是,如果你退出時不巧已公示案件,那你需要支付當期的分攤金額。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損失。

02 另闢蹊徑“相互保”

“相互保”的這種玩法大家看著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它像重疾險,像眾籌,但卻跟誰又都不一樣。

說它熟悉,它就是一種重疾險,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符合條件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投保前也要進行健康告知環節,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加入。

說它陌生,它確實和現在市場上的重疾險不一樣。

“相互保”跟傳統重疾險比,加入和退出的門檻非常低:

它不會根據你的性別、年齡來算你每年交多少保費,你只要是芝麻分滿650的螞蟻會員,且身體健康就能加入。

如果你不願意參與了,直接退出就行,不用承擔退保損失。很多貓友都知道,傳統重疾險在投保前幾年退保,能退回的現金價值是非常低的。

對大部分人來說,一年幾千塊、要交幾十年的重疾險,真的是一個挺艱難的決定,大家反覆比較,生怕選錯以後很難糾正。如果是投“相互保”,只要你芝麻分足夠,又能符合健康告知,那你可以隨時加入也可以隨時退出,試錯成本真的很低。

“相互保”理賠也非常簡單便捷,在手機上傳相關證據資料就夠了。

讓用戶可以以更低成本也能享受到大病健康保障,是“相互保”的另一個特色。如果你買傳統的重疾險,可能每年要交幾百幾千元,而“相互保”讓你每個月可能只需分攤幾塊、十幾塊錢就能獲得30萬或10萬保障。

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模式和最近幾年流行的眾籌有相似之處,但是其實二者從本質上就不同。

保監會前兩年對眾籌平臺使用“保險”、“保障”等字眼是打過假的。因為這些眾籌不是保險,這些平臺壓根就不受保監會監管。而“相互保”的出品方信美相互社持有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牌照,是接受銀保監會監管的正規公司,能夠長期穩健運營;“相互保”也是向銀保監會備案通過的保險產品,一旦出事兒,保險保障基金是要兜底的。

而且“相互保”的一次性全額賠付也與網絡互助“收到多少、給付多少”政策完全不同。另外,保險公司畢竟是專門做保險的,在風險控制、打擊騙賠、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還是更有能力的。

03 “相互保”靠譜嗎?

很多人會問某某保險靠譜嗎?估計“相互保”也會讓大家有這個疑問。

“相互保”的出品方有三家,螞蟻保險、芝麻信用和信美相互。前兩家大家都很熟悉,都是螞蟻金服旗下的。信美相互前面也說了,是國內首批三家相互制保險社之一,正規公司。

信美和其他保險公司不一樣的地方,是名字裡帶了“相互”兩個字。

相互制對於大家來說,是個新名詞,但它並不是新近的創新,反而是現在大家熟悉的保險的起源。

保險的萌芽起源於航海,在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遇海難時,為避免船隻和貨物同歸於盡,便往往拋棄一部分貨物,損失由各方分攤,形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共同海損分攤原則。

在美國,相互制保險公司一直都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共同存在,而且發展的也很好,市場佔比也不低。

“相互保”,不過是讓這種樸素的“風險共擔、互助共濟”精神在互聯網平臺上得以煥發新生。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信美、“相互保”不靠譜的問題。

04 有了“相互保”還要重疾險嗎?

不管是遭遇“中年流感”,還是“藥神”恐懼,貓妹總想說,有保險多好。

但是很多人對保險有天然的不信任感,覺得不靠譜,覺得理賠難,覺得……

“相互保”恰好可以讓大家對保險做一次的低成本的體驗,通過替別人付錢體會一下保險有多重要,理賠到底難不難。

對於“相互保”,還是非常看好的。如果你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值得一試。目前中國一年患重大疾病保險的人數大概是300多萬,按照這個比例測算,一年要分攤的費用也就一百多,可能就一頓飯錢。幫助他人,守護自己,何樂而不為?

“相互保”作為一種普惠制保險,雖然門檻低、便宜,但在年齡上、額度上、保障期限上都有限制。40歲前保額30萬、40歲後的保額只有10萬元,60歲後沒有保障,而疾病是隨著年齡增大而上升的。因此,“相互保”和長期重疾險相結合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