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作者 | Chriss

来源 | 健识局

发酵七天,节后股价开市跌停,华海药业才正式对缬沙坦原料药欧美受限事件作出回应。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华海药业今天(10月8日)上午发布公告称,已主动评估其他沙坦类产品杂质的存在风险,其他沙坦类产品未检出 NDMA 杂质;已初步完成新工艺的研发,并进一步完善新工艺的风险评估,新工艺可以避免在最终产品中产生 NDMA 杂质。

针对节前(9月28日)FDA给出的原料药进口禁令等处罚(点击前往阅读),华海药业表示,已向FDA递交整改答复报告,但尚未收到任何意见,亦未收到欧盟官方的初步或者最终检查报告。

随后,下午15时至16:30,华海药业公司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祝永华、公司副总裁兼质量总监叶存孝、公司财务总监张美还就业界及股民关心的问题解决时限,及事件对华海药业、国内一致性评价的影响等回答了股民提问。

据悉,欧美药监部门禁令仅波及临海川南生产基地,根据华海药业公告,2017年度,受影响部分销售总额仅占公司 2017年度总销售额的11.24%,2018年1月至8月,受影响部分销售额占相应月份总销售额的13.04%,涉及约4.3亿元人民币;国内业务不受本次 FDA 出口禁令及欧盟“不符合”报告的影响。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而对于美欧官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公司正积极进行整改;对于美欧官方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公司正组织包括专业律师在内的团队按照相关程序和美国及欧盟官方进行沟通并提出申诉,以尽快恢复生产。

这是自国庆节前,华海药业受到美国、欧盟双面暴击后,首次公开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

但,似乎这些努力并不能挽回颓势。虽然,华海药业一再强调,其他生产基地未受影响,医保带量采购未受影响,今日开市一字跌停后,截至收盘华海药业总市值降至246.4亿元,与7月初的307亿元高值相比,缩水60.6亿元。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而更令业界担心的,是作为国内一致性评价“赢家”,华海药业此次海外折戟,很可能会影响一致性评价规则,国家药监局对仿制药的监管或也将趋严。


原罪已除?新工艺已基本成熟,可避免NDMA

NDMA(亚硝基二甲胺)是一种致癌物,其产生是由多个因素的组合导致的,通过生产工艺中特定的步骤顺序产生,这种微量杂质可谓是华海药业此轮危机的罪魁祸首。

无论是FDA出具的483报告,还是欧盟认为华海药业浙江临海川南工厂未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报告,都指向一点即企业必须查明NDMA这种杂质产生原因,并避免其出现在最终产品中。

业界总结,以往进口禁令,都随着后续跟踪检查得到满意结果而被解除了,华海药业应该也不是例外。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因而,解决NDMA是华海药业解除危机的关键。

对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工艺开发基本成熟,可避免在最终产品中产生NDMA杂质。此新工艺已通过相关的验证,具备了生产的条件,公司正在向相关的药监部门进行申报,审批的进度跟GMP整改相关联。

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缬沙坦事件,监管和审批要求大幅提高,公司会尽快完善生产的细节控制,以满足新的审评要求。而完成相关验证工作后,公司还将完善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而不可忽视的是,NDMA之外,还有另一种疑似致癌的微量杂质——FDA在9月13日所发布公告中提到的,在Torrent Pharmaceutical召回的缬沙坦制剂中发现的NDEA,该物质在华海药业的缬沙坦中也被发现——在此次华海药业的公开说明中并未提及。

分析人士指出,且不论NDEA是否也会成为危机,能否解决,即便这些都可以借助新工艺解除,国际市场对国内药企的信任还是会受到严重打击,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同时已经开始陆续出现的消费者诉讼,也将成为华海药业的重要风险来源。

事实上,根据华海药业今天的另一个公告,因认为华海药业及下属子公司华海美国、普霖斯通制药、寿科健康存在欺诈性隐瞒、违反合约、疏忽、不当得利等行为,已有美国消费者向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美国伊利诺依北区联邦地区法院等法院提起诉讼。其中,五位原告的诉请金额合计不低于2002.5万美元。

以此为教训,国内药企要想走出国门,一定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深入学习欧美市场规则,把隐形成本考虑在内。


事发突然,华海药业市值蒸发已超60亿

从华海药业公告看,美国FDA于2018年7月23日至2018年8月3日期间对公司川南生产基地进行了GMP检查,并出具了483报告(即现场检查缺陷报告,是 FDA检察官根据 cGMP规范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检查,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报告)。

对此,华海药业已于8月27日针对该报告的缺陷内容向FDA递交答复报告,对483报告中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观察提供了依据并进行了澄清和解释,对存在的缺陷提供了相应的整改和预防计划,并已开始整改行动。

而FDA也在8月30日在官网发布声明:美国 FDA认为患者服用受影响药品的风险非常低,目前的患癌率评估是基于极端最差情形,大多数患者暴露量均低于此最差情形。

在发布禁令之前(9月20日公开483报告后),FDA还曾给华海药业发通知表示,计划于2018 年12月至2019 年1月期间来川南生产基地进行现场GMP重新检查,此后(9月28日)又发邮件通知企业,取消现场检查,并发布禁令。

这一改变出乎华海药业意料,也令其措手不及。对其原因,业界分析,可能是因为欧盟药监部门在2018年9月10日至2018年9月13日对川南生产基地进行GMP检查后,认为问题严重,与FDA沟通后,二者采取的一致行动。

作为应对,华海药业在今天的说明中表示,已递交整改计划。如果整改计划符合FDA的要求,FDA会做出检查沟通决定。如不符合FDA的期望和要求,FDA会跟企业进行沟通,重新对公司进行检查;会做出更为严厉的处罚。

2018年华海药业共有9个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包括二甲双胍、非诺贝特、氯吡格雷等常用品种,涉及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关节用药等重大疾病领域。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在国内也有10个品种(15个品规),包括缬沙坦片、厄贝沙坦片等知名大品种,以同一产线在欧美获批上市等理由,加速通过一致性评价。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这样的成绩能够说明华海药业的实力,同时在其面临质量危机时,也给国家药监部门以巨大压力。特别是,疑似同为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嘉林药业阿乐(阿托伐他汀钙片),被黑龙江省食药局公示不合格之后,甚至有媒体称“一致性评价遭遇尴尬”、“给药监局出了一道难题”。

虽然,华海药业在今天的说明中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影响国内转报及一致性评价工作。“我们认为一致性评价对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对中国药品质量的提升、对老百姓的用药是有利的;对本次美国跟欧盟检查出现的缺陷,我们会尽快加以整改,尽早恢复生产。”

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检出致癌物一事的发酵,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管理进一步趋严或将成为必然。

“缬沙坦”事件恶化,华海药业遭起诉,市值蒸发超6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