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清涼寺文化公園規劃出爐,看如何再現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宮的輝煌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注意:谷熟全鎮派發福利!打開支付寶搜索543547289,領那個餘額寶大紅包,最高99元,支付的時候用餘額寶紅包支付!3天有效! 速搶!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清涼寺文化公園位於梁園區王樓鄉,北臨新興路、東臨清涼寺大道、南臨民主路、西臨商興路,佔地總面積約27.56公頃。清涼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皇家寺院,坐落坐落在梁園區清涼臺上,清涼臺古稱清冷臺,臺下有池子名清冷池,是西漢梁孝王之行宮,為昔日梁園七臺八景之一。

公園以水為脈,恢復護寺河、清冷池、理水堆山、重塑皇家園林山水格局。公園內部採取園中園的模式,分為七大景區:南大門、迎賓景區、清冷池、奇石花木園、禪意園林、詩意園林、清涼寺、清涼山。

清涼寺文化公園以千年古剎清涼寺為依託,是一座集佛教文化、皇家園林文化、漢賦的詩詞文化高度融合的市民綜合性開放公園。是商丘市集文化、旅遊、生態、觀光、禮佛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名片。

清涼寺文化公園場地平坦,依據現狀條件,劃分出佛教文化區、園林詩意區、生態休閒區等三大主題區。

其中佛教文化區包括佛教區、僧人生活區、修禪院等;

園林詩意區包括奇石花木園、禪意園、詩意園、山水園,歷代詩詞碑刻園;

生態休閒區包括親水園、嬉戲園、康樂園。

各個主題鮮明,形式多樣,散落分佈了清涼十景分別為:旭日揖峰、荷花香洲、蓬萊禪庭、玉帶串月、清涼禪寺、別有洞天、文園晴巖、塔影夕照、詩詞長廊、玲瓏春塢。既呈現了傳統寺廟公園的特色,又融入了現代公園的活力。

一、佛教文化區

以清涼寺為主體的佛教區,同時完善僧人生活區、新建修禪院,主要景點有:

1、清涼禪寺:在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為山門、圓覺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建有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伽藍殿及齋堂、寮房等建築。以上殿堂多為歷代遺存建築,古樸典雅,佈局嚴謹。

2、修禪院:按仿古牌坊形式建設,供佛教協會辦公以及佛教俗家弟子、居士學習活動的場所。

3、蓬萊禪庭:臨水而築,密林圍合,遠觀猶如蓬萊仙境,內觀精緻別雅,是遊客神往的意境之所。

4、玉帶串月:千古悠悠,月圓相連。連續的拱形橋樑,猶如一條玉帶在湖面上串出一個個圓形月亮。

二、園林詩意區

圍繞清涼寺一側,結合寺廟千年文化,規劃設計具有詩情畫意的園林庭園,設計的主要景點有:奇石花木園、禪意園、詩意園、山水園、歷代詩詞碑刻園

三、生態休閒區

該景區圍繞公園的大半圈,佔地面積較大,區內營造出山巒起伏、木深谷幽、溪流淙淙、塘水清澈、山水相融、風景優美,與周邊道路隔閡,更顯公園的幽靜,主要景點有: 山門、

親水園嬉戲園、康樂園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2017年6月29日,按照梁園區與北京龍之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清涼寺文化產業園破土動工,拉開了西城文化重鎮的建設大幕,計劃2018年底全部竣工並對遊客開放。這是一個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包含清涼寺文化公園、禪修文化養生特色小鎮、三陵臺文化公園三部分,項目佔地4000餘畝,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

29日動工的清涼寺文化公園是產業園總項目的一期,位於清涼寺大道以西、新興路以南、商興路以東、民主路以北,佔地500畝,建設投資8億元人民幣。

清涼寺文化公園總體設計以清涼寺為基礎,以漢梁文化為主題,以清涼禪寺所處的清涼臺為文脈,按照園林與寺院共融、梁園文化與佛教文化交集的設計理念,打造奇石花木園、禪茶一味園、詩詞風雅園等多個園中園,從而喚醒人們對梁園文化的記憶,重現梁王行宮的風采。

根據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旅遊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清涼寺文化公園將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標準規劃建設。

按照規劃,禪修文化養生特色小鎮位於商興路以西、新興路以南、民主路以北,佔地500餘畝,計劃建設投資12億元人民幣。

禪修小鎮具有養老、養生等現代化智慧功能,並加入道家養生文化,打造漢梁歷史與道家文化相結合的景觀空間。禪修文化養生特色小鎮建成後,將全方位地反映漢梁盛世的古典風情,並達到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標準。

以根親文化為主題的三陵臺文化公園位於民主路商周高速橋以西、古宋河以南、文化路以北,佔地約3000畝,建設投資9億元人民幣。

三陵臺文化公園以儒家文化和戴氏家族文化為內涵,打造全世界華人尋根祭祖聖地。三陵臺公園規劃建設標準是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來源:商丘日報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清涼寺奇觀

清涼寺與商丘芒碭山芒山寺、商丘民權白雲寺並稱商丘三大古寺。清涼寺與登封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商丘民權白雲寺、開封大相國寺、南陽鎮平菩提寺並稱河南六大名寺或稱中原六大名寺。

清涼寺與商丘古城、商丘張巡祠、商丘商文化景區(商祖祠、閼伯臺、燧皇陵)並稱商丘市區四大奇觀。

清涼寺與商丘永城芒碭山漢梁王墓群、芒碭山劉邦斬蛇處、芒碭山大漢雄風(或芒碭山文廟)、商丘古城、商丘商文化景區(商祖祠、閼伯臺、燧皇陵)、商丘張巡祠、商丘虞城木蘭祠、商丘虞城伊尹祠、商丘民權白雲寺並稱商丘十大奇觀。

清涼寺位於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清涼臺上,清涼臺乃西漢梁孝王劉武時期的建築,為梁孝王劉武梁園建築之一。隨著佛教的發展與傳播,北魏時期開始在清涼臺上建設寺院,後經歷代建設終成今天的規模。

山門清涼寺山門內供奉的是哼哈二將。“哼哈”二將是對佛寺兩位門神的俗稱,它們是執金剛神的一種,供奉在佛寺的山門內,由於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中有記載,因此也常被尊稱為仁王。哼哈二將為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的作者根據佛教守護寺廟的兩位門神,杜撰的兩員神將。形象威武兇猛,一名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另一名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兩位神將”原先只是“一位”金剛力士,其原型是佛教護法的二十諸天之一的密跡金剛。據《封神演義》記載,鄭倫原為商紂王的部將,拜崑崙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給他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鐘聲,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陳奇也是商紂王的部將,曾受異人秘傳,修成腹中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自散。在姜子牙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佈教化,保護法寶,這就是民間所流傳的哼哈二將。(邱承彬)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圓覺殿裡供奉的是彌勒菩薩、韋陀菩薩和四大天王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摩訶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韋陀菩薩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稱為菩薩,以降魔護法破邪顯正之故而現金甲天神相。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之意)。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冑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拄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韋馱菩薩是賢劫千佛當中的最後一尊佛。浙江臨安東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

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中的法器是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中的法器是青光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上纏著一條天龍;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持寶幡(混元寶傘)。(摘自邱承彬《解密天珠》一書)

商丘清凉寺文化公园规划出炉,看如何再现皇家寺院、梁孝王行宫的辉煌

千年古剎清涼寺 引李白斗酒留詩

清涼寺,位於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東距市區約6公里,西臨三陵臺。“清涼寺”三字是趙樸初大師的墨寶,蒼勁樸拙中透出非凡功力。這樣小小的寺院,這樣聞名國際的大師,在相映成趣中默默印證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道理。

清涼寺,南北長74米,東西寬35米,臺高出地面5米。臺上有一座明清建築風格的寺院,有山門、圓覺殿、前後兩院。前院有大雄寶殿,後院有東西廂房,共有房屋20餘間,至今仍保存完好。

站在清涼寺山門前,向北一眼望去,整個寺院建築群落,青磚青瓦,斗拱飛簷,參差有序,錯落有致;近看朱門彩簷,龍鳳呈祥,青色建築和藍天交相輝映,顯得古樸大方,清雅寧靜。這兒的清靜和與相鄰的繁華都市形成鮮明的對比。

走進清涼寺,寺如其名,涼爽之氣撲面而來。古臺之上,香菸嫋嫋;四周古樹盤繞,千姿百態的雕塑,讓寺廟更加幽靜肅穆。歷史上記載的淥池,就在眼前,綠樹成蔭,魚游水底,池旁的亭子恰到好處,在亭上或觀游魚戲水,或高坐垂釣,或對水歌吟,必是人生大快事。

大雄寶殿,屋脊上刻飾著龍鳳圖案,黃色琉璃瓦蓋頂,是皇家寺院的顯著標志。三尊佛像依次排列著,很多香客在這裡虔誠祈福。大雄寶殿後面是兩層的藏經樓,兩側建有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等建築。如此大規模的殿堂古樸典雅,錯落有致,佈局嚴謹。近千年的皂角,枝繁葉茂,蒼翠挺拔,見證著清涼寺千百年來的歷史、滄桑和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