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波澜壮阔40年——以江西改革开放为例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江西,这片孕育、探索、实践改革开放的红色故土,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革故鼎新,开拓进取,收获了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

李建华:波澜壮阔40年——以江西改革开放为例

一、农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型

1978年,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支持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吹响了江西改革开放的号角。

江西与全国一样,改革率先从农村迈出步伐。1979年初,广昌县长桥公社石田生产队开始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并迅速扩展开来。到1982年春,全省形成了多种生产责任制形式并存、以“双包”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形式(占总数的86.5%)的局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1982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出要写好“田园诗”、画好“山水画”。1985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户办、联户办、村办、乡办“四轮驱动”方针,促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农村改革的示范效应和城市广大干部职工要求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步伐。1984年4月11日,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以改革工业企业和流通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城市改革作出了部署。全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大幕。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后,中共江西省委在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和讨论,提出从1988年开始,用5—7年的时间,在全省打一场农业开发总体战。1990年9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打一场农业开发总体战,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工业化。

江西对外开放首先对外贸体制进行探索,建立外贸机构,扩大地方的外贸经营自主权。1988年4月,江西宣布从南北两头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大门。这标志着“南门北港”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同时,江西也进一步推进区域突破。1987年底,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敞开南北两头,搞活中心城市,打开内陆山区,梯形推进开放”,主动与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接轨”。1990年9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利用江西特殊的经济区位,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继续实行“支持、跟进、接替”的方针。

二、“京九”助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和10月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南巡途中在鹰潭接见江西省主要领导,成为江西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他语重心长地说:“稳定发展我赞成,但只要能快一点,还是争取要快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放得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2月2日,中共江西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根据邓小平在鹰潭的重要指示,提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使经济发展更快一点”的发展思路,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在樟树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在6家国营工业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后,1992年2月17日,批转下发了《昌九工业走廊总体规划要点》。为加快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江西省人民政府又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江西省关于鼓励开发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规定》《江西省关于昌九工业走廊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定》《江西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昌九工业走廊的规定》等。

1993年4月召开的中共江西省委第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昌九工业走廊、沿长江经济带和景德镇外向型经济区的建设;继续增强浙赣铁路沿线地带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带动周围地县的发展;根据国家关于1995年建成京九铁路的部署,加快沿线地区如吉安、赣州等的经济开发,使全省生产力布局尽快由北向南推进。1995年8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抓住京九铁路贯通和沿长江开放的机遇,以京九沿线为主干、浙赣沿线为两翼,开创大开放格局,拓展生产力布局。生产力沿京九线和浙赣线两翼展开,对于推动江西经济的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江西的对外开放在1992年前后开始发生一个显著的变化。1992年初,国家实施沿长江开放开发战略和修建京九铁路。8月,国务院决定九江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南昌享受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有关政策。这几项决策,使江西对外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得到重大改观。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南北对接、东西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目标。1992年,江西对外开放由赣东赣南边际地区拓展到全省腹地,由部分行业扩大到三大产业,形成全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探索

2001年12月,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提出江西要“解放思想、跳出江西看江西、从全国看江西”。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又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江西是中部六省中第一个提出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省份。

在实施加快工业化、大开放主战略的进程中,中共江西省委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200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4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改革的方案,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融入新的发展模式。2006年12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新的起点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的目标,确定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统筹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开放和改革攻坚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

实施大开放主战略,需要重新定位江西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中共江西省委在2001年提出,努力使江西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2003年7月深化和完善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作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决策。2005年11月,将这一战略概括为“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2006年12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不断提高“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建设水平,努力把江西建设成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后花园”。这被称为新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是对江西对外开放的定位和层次的提升。

四、共绘新时代江西新画卷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江西积极适应这一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江西实际紧密结合,努力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在江西深化、细化、具体化。

2015年3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即“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作风建设”等殷切希望。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在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持”,即要求江西坚持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把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

2016年11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大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提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2月25日召开的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奋斗目标,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升级版,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江西行动。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0818.5亿元,首次迈入“2万亿元俱乐部”;产业结构出现“农业比重历史性降到10%以下、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比重”两个转折性变化。GDP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反映出江西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中,收获了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的新跨越。

2018年7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擘画了江西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路线图、施工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共江西省委工作方针和路径抓手,推动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新画卷。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实施“大开放战略”。201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致力于打造具有江西特点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以新一轮大开发促进新一轮大发展。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2014年2月,《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实施意见》出台。2015年5月,《江西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制定。2016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南昌综合保税区。2016年5月24日,《关于深入贯彻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印发。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江西赣江新区。2016年11月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标志着江西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江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全方位提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到311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2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0.3%,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贫困发生率由12.6%下降至2.37%,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大力推进健康江西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标志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彻底终结了“以药补医”的历史。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11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惊艳世界。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竞技体育成果丰硕。这一系列亮丽的经济社会发展答卷,浸透着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镌刻着各级党委、政府坚毅有恒的改革开放足迹,让人民看到了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江西改革开放40年,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立足江西省情,清醒认识和把握经济欠发达这一基本省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在发展视野上,跳出江西看江西,把江西的发展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在发展目标上,针对江西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滞后的实际,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全力推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在发展路径上,着眼于“环境是最大的品牌”,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实施外源型发展和内源型发展双轮驱动;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兴赣更要富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江西坚持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改革开放40年是江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全省人民不仅摆脱了贫穷,而且实现了从温饱向初步小康的跨越,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势头喜人。但是,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对差距,全省人民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勇于跨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推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进一步寻求改革创新之计,开放图强之策,后发制胜之道,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建设富裕幸福美丽现代化江西新局面。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