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看過電影《天下無賊》的人應該對葛優說的一句經典臺詞:“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才。”印象十分深刻。其實這種類似說法自古就有,如胡瑗《松滋縣學記》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大意是能夠使國家繁榮穩定的在人才,而能夠培育成國家人才的在教化。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熊娟 攝


恰恰臨川素以“才子之鄉”美譽而聞名天下,舊時城中即有一座“三元樓”以標榜其人傑地靈,科甲盛興之景況,之後成為“才子之鄉”的標誌性建築。“三元”,即指解元、會元、狀元,寓意“連中三元”。然而臨川才子真正將“三元”集於一身者還未曾誕生,始終只是臨川民眾心中對科舉的一種美好願望。那麼撫州是否誕生過三元及第者?筆者請教左國春、郭海波諸君得知,明朝開科狀元金溪吳伯宗曾經“連中三元”。明代太史焦弘《玉堂叢語》等史料記載:“吳伯宗洪武三年鄉試,明年禮部、廷對皆第一。”百度探索吳伯宗資料顯示:“洪武三年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洪武四年會試列二十四;廷試列第一,為狀元。”二者資料在會試排名有所不同,應以史料記載為準。而且吳宗伯還是靠顏值才撿到一個狀元,真是關鍵時刻顏值壓倒一切。殿試時,考官擬定郭翀第一,可是朱元璋認為郭翀貌不驚人,不足以顯示大明帝國的新興氣象,因而將氣宇軒昂、相貌堂堂的吳伯宗欽點為第一。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舊時科舉考試製度,首先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後叫秀才,第一名稱“案首”。然後正式較高級別的國家考試叫做鄉試,在省城舉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後稱舉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級別是會試,在禮部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第一名是“會元”,第二至五名是“經元”;最高級別考試是殿試,則由皇帝親自主持,赴考者是貢士,考中之後稱進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隨著歲月流逝,“三元樓”歷經戰火考驗年久失修於民國年間逐漸圮廢,但樓名演化成地名保留至今,故今臨川城區荊公路街辦臨川六中附近仍有三元樓巷。據稱“三元樓”原名“樹聲樓”,正對舊時縣學。清道光三年《臨川縣誌》有載:“樹聲樓,正對縣學。明嘉靖間知縣應雲鸑建,寶應寺燬移唐鍾於樓上。天啟元年知縣曾化龍改名三元樓,後圮。本朝康熙中重建,乾隆四年復修。樹聲樓鍾夫一名,食銀一兩九錢六分六釐七毫,遇閏年加銀一錢六分六釐六毫。”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江西撫州市地標建築三元樓

由於“三元樓”已經凝固成為一道永恆的記憶留在臨川民眾心目當中,故2013年又於撫州名人雕塑中異地重建“三元樓”,坐北朝南,為三樓四層四面樓閣式仿木結構,石斗拱、石挑簷,挑角飛簷,雄偉壯麗。臺基四周設有排水構件螭首和漢白玉欄杆,外基牆分別題刻“三元樓”、“雄冠江右撫州府”、“光照臨川才子鄉”、“三元樓記”。“三元樓”每層均設有主題展示廳,一層展示主題為“躍龍門 會三元”,二層展示主題為“觀古今 憶聖賢”,三層展示主題為“魁星點鬥 獨佔鰲頭”,四層展示主題為“撞狀元鍾 登科榜首”。


有興趣瞭解更多有關撫州人文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zhengshit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