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在臨川區孝橋鎮孝義路前往文昌裡河東灣直街的路上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名孝義橋,是孝橋鎮之名的由來。其重建於清宣統年間,橋長28.8米,寬5.2米,高4.5米。時逾百餘年,筆者於數年前既見橋樑圮傾,今恰逢文昌裡改造,藉機好好地修葺一新,重現“

新月浮雲,長虹臥波”之景象,幸之幸之。它也是撫州城區僅存的兩座古橋之一,另一座是著名的文昌橋。在距離孝義橋不遠處的孝義路上樹有臥冰求鯉雕塑,以及河東灣直街上還有一座孝義寺。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為何此地的路、橋、寺均以孝義命名呢?俗話說:“事出必有因。”道光版《臨川縣誌》載:“孝義寺,在外東廂,祀晉太保王祥。相傳太保奉母避亂居此,有臥冰故跡,今並像顏魯公祀之。並載寺觀。”從現存的孝義寺建築和碑記來看,其乃近年原址重建的新建築物,寺中塑有王祥及諸佛像,在王祥塑像一側還有半截“祥臥冰池”殘碑。這麼看來這個地方是跟晉代的大孝子王祥扯上了點關係啊!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不過,這裡說“相傳太保奉母避亂居此”就有臨川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導致如今好多人都以為王祥“臥冰求鯉”之事就發生在臨川啊,甚至還有說王祥就是臨川人。人家王祥雖說是“二十四孝”傳說人物,但是在歷史上個人基本簡歷還是有記載的,不是你說他來此居住就來此居住的。《晉書王祥傳》載:“王祥,字休徵,瑯琊臨沂人。漢末遭亂,扶母攜弟覽避地廬江,隱居三十餘年,不應州郡之命。”那麼既然王祥不是臨川人,也沒有到過臨川避亂,那麼臨川也不可能無原無故就搞出一個王祥來啊!其實這個事情說起來還是跟唐代那位書法寫得很牛掰的大咖顏真卿-顏老闆有關係。筆者也是主要依據明代撫州府裡有一個叫趙瑞的同知透露相關信息得知的,同知的級別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的級別,因此他講的東西還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他在《晉太保王公祠堂記》一文中,給大夥講清楚了為什麼撫州會有紀念王祥的傳統?《晉太保王公祠堂記》載:“《晉書》謂公奉母避地廬江三十年,去臨川一水耳,豈公嘗歷臨川池,其雪泥鴻跡歟。唐顏魯公刺撫州,復刺湖州,湖州長興縣西北六十里亦有臥冰池,抑魯公欲以公之風,風其人歟。不然何臨泝廬江無池,魯公所刺之郡有池輒有池耶。

”趙老闆這段話是說顏老闆在那裡當過官,那裡就有臥冰池,如在當時的撫州和湖州長興縣兩個地方都建了臥冰池。為什麼臥冰池會跟顏老闆空間移位呢?主要和顏老闆倡行孝道的執政理念有關,他想借臥冰池這樣一個載體來倡議當地百姓向大孝子王祥好好學習,對父母要恭敬孝順。而在王祥的老家臨泝和隱居地廬江都沒有什麼臥冰池。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自顏老闆之後,撫州的歷任老闆們都是盡忠職守,一任接著一任幹,終始保持著對大孝子王祥的崇敬之心,均設祠寺祀之,屢毀屢建,不過最後孝義寺還是沒有抵檔住歷史的洪潮被全毀了。慶幸的是如今又重建了孝義寺。

撫州市城區僅存兩座古橋之一孝義橋的前世今生

小夥伴們,當你們聽了小編說了王祥不是臨川人,也沒來過臨川的事實之後,心情有沒有那一點低落啊!其實也沒有必要太低落啊,至少你不會再繼續執迷不悟下去了,勇於面對了事實真相。本來打算好好給小夥伴們說說孝義橋的,沒想到編著編著就偏到了王祥那裡去了,那麼就此打住,這篇也該可以結束了。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

實踐出真知。小編也覺得百聞不如一見,與其在此聽小編嘮叨,還不如你們自己去城外文昌裡看看孝義橋和孝義寺,體現一把穿越歷史時空的感覺來得爽啊!

附:

孝義寺 宋 張澂

城東孝義寺,仍說臥冰池。

雖贗猶堪訓,前賢足可師。

香銷春殿冷,樓壓暮鍾嘶。

未俗逾偷薄,哀懷欲涕洟。

晉太保王公祠堂記 明 趙瑞

撫城東北三里許有晉太保雎陵公(舊誤作太傅臨雎侯)王公臥冰池在焉。後(縣誌中為石,應有誤)晉天福間,郡人追慕公之孝義乃建寺於池上翼別室以祀公,而於池之左右置田若干畝以供祀事。因名其寺曰孝義,度僧主之重名教也。至於元人崇奉釋教,指僧者截指,睨僧者刲目,惡聲以加僧者斷其舌。於是世之人,但知釋教之為尊,遂以釋氏衣巾以像公列坐於諸佛之下矣。去年秋,致政州守吳公轍,為予白之,初未之信也。越數日,省斂東郊抵寺以求公之遺像得之諸佛中。於乎名教之於釋教,輕重固懸絕也,今輕重倒置如此,不亦可哀也哉,且郡人初意為公之祀,而建之以寺欲永公之祀,而主之以僧,豈以公而依寺哉,豈以名教而借重於釋教哉。予將不廢郡人初意存其寺,度其僧構一堂於寺左,遷公像以處其中,還以晉之冠裳。謀諸太守呂公、監郡張公、理刑周公皆曰然乃改祠之,而於門扁大書“晉太保王公孝義之祠”,使過者鹹知為公之祠,而興起其固有之善敬慕之誠也。公瑯琊臨沂人,蔡為善記臥冰池,謂為臨川人非也。《晉書》謂公奉母避地廬江三十年,去臨川一水耳,豈公嘗歷臨川池,其雪泥鴻跡歟。

唐顏魯公刺撫州,復刺湖州,湖州長興縣西北六十里亦有臥冰池,抑魯公欲以公之風,風其人歟。不然何臨泝廬江無池,魯公所刺之郡有池輒有池耶。今去公千有餘載,言事親者動以公為表率,非所謂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者乎。公居師保,自徐州別駕進其在徐時,州郡清靜,政化大行,名教為之丕振。予承撫郡高山景行於公已非一日,而政治不能如公,祠既成將轉其輕而重之,蓋誠在此,而不在彼也。謹勒其意於麗牲之石庶以興起吾民雲。宏治十年壬戌歲冬十月之吉,奉政大夫同知撫州府事宜城趙瑞書於冰玉堂。


有興趣瞭解更多的撫州人文歷史,關注微信公眾號:yizhengshit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