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在临川区孝桥镇孝义路前往文昌里河东湾直街的路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孝义桥,是孝桥镇之名的由来。其重建于清宣统年间,桥长28.8米,宽5.2米,高4.5米。时逾百余年,笔者于数年前既见桥梁圮倾,今恰逢文昌里改造,借机好好地修葺一新,重现“

新月浮云,长虹卧波”之景象,幸之幸之。它也是抚州城区仅存的两座古桥之一,另一座是著名的文昌桥。在距离孝义桥不远处的孝义路上树有卧冰求鲤雕塑,以及河东湾直街上还有一座孝义寺。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为何此地的路、桥、寺均以孝义命名呢?俗话说:“事出必有因。”道光版《临川县志》载:“孝义寺,在外东厢,祀晋太保王祥。相传太保奉母避乱居此,有卧冰故迹,今并像颜鲁公祀之。并载寺观。”从现存的孝义寺建筑和碑记来看,其乃近年原址重建的新建筑物,寺中塑有王祥及诸佛像,在王祥塑像一侧还有半截“祥卧冰池”残碑。这么看来这个地方是跟晋代的大孝子王祥扯上了点关系啊!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不过,这里说“相传太保奉母避乱居此”就有临川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导致如今好多人都以为王祥“卧冰求鲤”之事就发生在临川啊,甚至还有说王祥就是临川人。人家王祥虽说是“二十四孝”传说人物,但是在历史上个人基本简历还是有记载的,不是你说他来此居住就来此居住的。《晋书王祥传》载:“王祥,字休征,瑯琊临沂人。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那么既然王祥不是临川人,也没有到过临川避乱,那么临川也不可能无原无故就搞出一个王祥来啊!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还是跟唐代那位书法写得很牛掰的大咖颜真卿-颜老板有关系。笔者也是主要依据明代抚州府里有一个叫赵瑞的同知透露相关信息得知的,同知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的级别,因此他讲的东西还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他在《晋太保王公祠堂记》一文中,给大伙讲清楚了为什么抚州会有纪念王祥的传统?《晋太保王公祠堂记》载:“《晋书》谓公奉母避地庐江三十年,去临川一水耳,岂公尝历临川池,其雪泥鸿迹欤。唐颜鲁公刺抚州,复刺湖州,湖州长兴县西北六十里亦有卧冰池,抑鲁公欲以公之风,风其人欤。不然何临泝庐江无池,鲁公所刺之郡有池辄有池耶。

”赵老板这段话是说颜老板在那里当过官,那里就有卧冰池,如在当时的抚州和湖州长兴县两个地方都建了卧冰池。为什么卧冰池会跟颜老板空间移位呢?主要和颜老板倡行孝道的执政理念有关,他想借卧冰池这样一个载体来倡议当地百姓向大孝子王祥好好学习,对父母要恭敬孝顺。而在王祥的老家临泝和隐居地庐江都没有什么卧冰池。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自颜老板之后,抚州的历任老板们都是尽忠职守,一任接着一任干,终始保持着对大孝子王祥的崇敬之心,均设祠寺祀之,屡毁屡建,不过最后孝义寺还是没有抵档住历史的洪潮被全毁了。庆幸的是如今又重建了孝义寺。

抚州市城区仅存两座古桥之一孝义桥的前世今生

小伙伴们,当你们听了小编说了王祥不是临川人,也没来过临川的事实之后,心情有没有那一点低落啊!其实也没有必要太低落啊,至少你不会再继续执迷不悟下去了,勇于面对了事实真相。本来打算好好给小伙伴们说说孝义桥的,没想到编着编着就偏到了王祥那里去了,那么就此打住,这篇也该可以结束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

实践出真知。小编也觉得百闻不如一见,与其在此听小编唠叨,还不如你们自己去城外文昌里看看孝义桥和孝义寺,体现一把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来得爽啊!

附:

孝义寺 宋 张澂

城东孝义寺,仍说卧冰池。

虽赝犹堪训,前贤足可师。

香销春殿冷,楼压暮钟嘶。

未俗逾偷薄,哀怀欲涕洟。

晋太保王公祠堂记 明 赵瑞

抚城东北三里许有晋太保雎陵公(旧误作太傅临雎侯)王公卧冰池在焉。后(县志中为石,应有误)晋天福间,郡人追慕公之孝义乃建寺于池上翼别室以祀公,而于池之左右置田若干亩以供祀事。因名其寺曰孝义,度僧主之重名教也。至于元人崇奉释教,指僧者截指,睨僧者刲目,恶声以加僧者断其舌。于是世之人,但知释教之为尊,遂以释氏衣巾以像公列坐于诸佛之下矣。去年秋,致政州守吴公辙,为予白之,初未之信也。越数日,省敛东郊抵寺以求公之遗像得之诸佛中。于乎名教之于释教,轻重固悬绝也,今轻重倒置如此,不亦可哀也哉,且郡人初意为公之祀,而建之以寺欲永公之祀,而主之以僧,岂以公而依寺哉,岂以名教而借重于释教哉。予将不废郡人初意存其寺,度其僧构一堂于寺左,迁公像以处其中,还以晋之冠裳。谋诸太守吕公、监郡张公、理刑周公皆曰然乃改祠之,而于门扁大书“晋太保王公孝义之祠”,使过者咸知为公之祠,而兴起其固有之善敬慕之诚也。公瑯琊临沂人,蔡为善记卧冰池,谓为临川人非也。《晋书》谓公奉母避地庐江三十年,去临川一水耳,岂公尝历临川池,其雪泥鸿迹欤。

唐颜鲁公刺抚州,复刺湖州,湖州长兴县西北六十里亦有卧冰池,抑鲁公欲以公之风,风其人欤。不然何临泝庐江无池,鲁公所刺之郡有池辄有池耶。今去公千有馀载,言事亲者动以公为表率,非所谓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者乎。公居师保,自徐州别驾进其在徐时,州郡清静,政化大行,名教为之丕振。予承抚郡高山景行于公已非一日,而政治不能如公,祠既成将转其轻而重之,盖诚在此,而不在彼也。谨勒其意于丽牲之石庶以兴起吾民云。宏治十年壬戌岁冬十月之吉,奉政大夫同知抚州府事宜城赵瑞书于冰玉堂。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抚州人文历史,关注微信公众号:yizhengshit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