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GIF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老闆娘之前從未真切地感受過我們的服章之美,大部分印象也只是來源於古裝電視劇,而看到這群年輕人復原的漢服後,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當模特們穿著復原的漢服出現,高冠環佩,顧盼間有無雙風華;羅衣飄飄,輕搖曳似畫中仙子。

秦漢大氣、魏晉風流、唐風傾國、宋明流韻,歷朝歷代各有其風采。時代發展的腳步是不會停下的,但我們在向前的同時,有些東西是不能丟的,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GIF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貞觀長歌張瀾瀾 - 空

裝束復原

中秋那天,天天向上的舞臺,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GIF

他們高冠環佩,顧盼間有無雙風華;他們羅衣飄飄,輕搖曳似雲上仙人。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這群“從壁畫裡走出來”的模特,到底什麼來頭?

他們就是漢服界大名鼎鼎的“中國裝束復原小組”。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成立11年,復原小組從一個漢服愛好小組,堅持到比專家更專業。不僅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兩本權威著作,成為任何人研究漢服,都繞不開的專業文獻。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還讓英國LION TV慕名而來,誓要把這種極美的中國服飾,推薦給全世界欣賞。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截圖為日版視頻

外交部高度認可小組的復原成果。在中日韓傳統服飾展演上,專門邀請小組代表中國,去展示真正的中國正統漢服!不是和服、不是韓服,是東方服飾之美的源頭,——中國漢服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盛名之下,很少有人瞭解背後的曲折。團隊的創始人劉帥,本是一個畫畫的,卻一頭栽進了漢服這個大坑,改行去學服裝設計。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王公百姓、兵卒將士、歌舞仕女、山野村夫。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韻味。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秦漢大氣、魏晉風流、唐風傾國、宋明流韻。歷朝歷代各有其風采。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劉帥21歲時的心願,就是帶領復原小組,窮盡畢生心血,將真正的華夏風貌一一還原。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2007年,寥寥幾個20歲上下的組員,帶著這個宏大的夢想出發了。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要還原古代的服飾,第一步就是考據。

但是古書的記載、出土的文物,都太少太少了。要知道,和玉器金屬器,這種價值連城的文物不一樣,紡織品面料易損,還因為沒有經濟價值,成了少有人問津的考古盲區。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稀少的資料,沒有嚇退這群熱血逐夢的年輕人。實物少,咱們就去研究古畫、壁畫。像唐代張萱的《搗練圖》,不僅畫出了服裝的形制、配色、花紋,還把製作工藝畫了下來。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那麼第二步,自然是去尋找原材料。

現在的面料生產技術,早就和古代完全不一樣了。小組硬是千辛萬苦,追到蠶絲的原產地蒐集原材料。再對照大量文獻、出土報告,才能做出滿意的布料結構和花紋。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第三步,染色。

古代的顏料來自植物,小組研究了多種草木染法,用古法上色、固色。有人喜歡這些古色古香的配色,也有人認為:為什麼看起來又土又髒?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一句話,否定了組員200天的辛苦。要知道,一件全手工絞纈的魏晉襦裙,手工縫製、草木染色,需要2個人花半年時間慢慢打磨。這11年來,幾十位團隊通力合作,也才復原了200多件精品。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小組只負責復原,把古代的服裝儘可能地100%重現,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接下來,才是真正考驗工藝的時候。反覆捶打生絲織物使其柔軟,是為“搗練”。反覆扎染,多層暈色,是為“絞纈”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手工縫線,需要多巨大的耐心細心,紋樣繪製,需要多深厚的繪畫功底。在一件成衣出現之前,他們失敗了成千上百次。換來的,卻還是眾人的不理解。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劉帥覺得,先人的審美太高級了!服飾文化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代表了中國的美學和精神。古人對於美的追求,是令人感動的。但是快節奏的現代人,卻越來越粗糙,越來越缺乏儀式感。乃至看不懂老祖宗的審美。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製作艱難、無人理解,這群熱血逐夢的年輕人,依然沒有放棄。辛苦、緩慢,但不會停止,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既然看不懂,我們就來科普。哪怕已經享譽國際,復原小組從不拒絕接地氣的科普。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奔走在高校間走秀、宣傳、展示。年輕人懂了,復興才有希望。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和西安市文物局一合作,再現了盛唐氣象。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在年輕人最多的抖音,

還要玩一把“最美畢業季”,

一秒穿越回古裝。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GIF

除了漢服,從2014年開始,一些專注於古代樂舞復原的成員 加入進來,豐富了復原的內容。只是舞蹈比服飾更難還原,畢竟古代沒有人會拍視頻……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如今的裝束復原小組,有了南朝、桑纈、朝代復原體驗,這三個品牌。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南朝端莊、桑纈柔和。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朝代復原體驗,則歡迎喜愛漢服的人,來工作室親自試穿,切身地體會到古人高級的審美。這種美,值得復興,值得傳承。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一些漢服狂熱者,難免有些偏執。市面流通售賣的漢服,一旦形制不對,就會遭受一頓責問。

但是復原小組的漢服,從來不怕這樣的責問,畢竟每一件,都有據可循。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這件西漢長壽繡曲裾袍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是根據長沙馬王堆西漢辛追墓出土的長壽繡曲裾袍復原,色彩、紋樣、尺寸都無比貼近。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這個初唐單刀半翻髻,和錦緣半袖襦裙腰裙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是根據龍朔三年(663)新城長公主墓中的壁畫還原的。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這個唐代帷帽仕女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參照了吐魯番阿斯塔納187號墓葬出土的唐代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他們也曾一竅不通,也曾失敗受挫,終究靠著堅持做成了。熱愛到極致,終能成專業。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我們總說要傳承傳統文化,但鮮有人知道如何去傳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細小領域,都需投入幾代人,畢生的心力去鑽研,方能留住一絲半縷。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團隊成員池文匯說:服飾史是一部看在眼裡、穿在身上的歷史,是一面折射社會歷史最直觀的鏡子。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是窮盡心力留住漢服之美。不讓千年前的華服,在後人的想象中,演變成“影樓”“戲服”。

而是真真正正地,把驚豔過全世界的漢家衣裳,一絲不差地重新擺放到我們面前。這就是傳承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如果漢服可以,那麼舞蹈可以嗎?茶藝可以嗎?裝束復原小組的紅火,燃起的,是古代中華文化復興的信心

11年復原200套漢服,年輕人登上《天天向上》,從中國火到英國!


圖片來自《男人裝》雜誌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依然有人做著千年前的舊事,想把中國文化留下來、傳下去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願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