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GIF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老板娘之前从未真切地感受过我们的服章之美,大部分印象也只是来源于古装电视剧,而看到这群年轻人复原的汉服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模特们穿着复原的汉服出现,高冠环佩,顾盼间有无双风华;罗衣飘飘,轻摇曳似画中仙子。

秦汉大气、魏晋风流、唐风倾国、宋明流韵,历朝历代各有其风采。时代发展的脚步是不会停下的,但我们在向前的同时,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GIF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贞观长歌张澜澜 - 空

装束复原

中秋那天,天天向上的舞台,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GIF

他们高冠环佩,顾盼间有无双风华;他们罗衣飘飘,轻摇曳似云上仙人。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这群“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模特,到底什么来头?

他们就是汉服界大名鼎鼎的“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成立11年,复原小组从一个汉服爱好小组,坚持到比专家更专业。不仅出版了《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权威著作,成为任何人研究汉服,都绕不开的专业文献。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还让英国LION TV慕名而来,誓要把这种极美的中国服饰,推荐给全世界欣赏。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截图为日版视频

外交部高度认可小组的复原成果。在中日韩传统服饰展演上,专门邀请小组代表中国,去展示真正的中国正统汉服!不是和服、不是韩服,是东方服饰之美的源头,——中国汉服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盛名之下,很少有人了解背后的曲折。团队的创始人刘帅,本是一个画画的,却一头栽进了汉服这个大坑,改行去学服装设计。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王公百姓、兵卒将士、歌舞仕女、山野村夫。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韵味。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秦汉大气、魏晋风流、唐风倾国、宋明流韵。历朝历代各有其风采。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刘帅21岁时的心愿,就是带领复原小组,穷尽毕生心血,将真正的华夏风貌一一还原。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2007年,寥寥几个20岁上下的组员,带着这个宏大的梦想出发了。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要还原古代的服饰,第一步就是考据。

但是古书的记载、出土的文物,都太少太少了。要知道,和玉器金属器,这种价值连城的文物不一样,纺织品面料易损,还因为没有经济价值,成了少有人问津的考古盲区。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稀少的资料,没有吓退这群热血逐梦的年轻人。实物少,咱们就去研究古画、壁画。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不仅画出了服装的形制、配色、花纹,还把制作工艺画了下来。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那么第二步,自然是去寻找原材料。

现在的面料生产技术,早就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小组硬是千辛万苦,追到蚕丝的原产地搜集原材料。再对照大量文献、出土报告,才能做出满意的布料结构和花纹。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第三步,染色。

古代的颜料来自植物,小组研究了多种草木染法,用古法上色、固色。有人喜欢这些古色古香的配色,也有人认为:为什么看起来又土又脏?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一句话,否定了组员200天的辛苦。要知道,一件全手工绞缬的魏晋襦裙,手工缝制、草木染色,需要2个人花半年时间慢慢打磨。这11年来,几十位团队通力合作,也才复原了200多件精品。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小组只负责复原,把古代的服装尽可能地100%重现,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工艺的时候。反复捶打生丝织物使其柔软,是为“捣练”。反复扎染,多层晕色,是为“绞缬”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手工缝线,需要多巨大的耐心细心,纹样绘制,需要多深厚的绘画功底。在一件成衣出现之前,他们失败了成千上百次。换来的,却还是众人的不理解。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刘帅觉得,先人的审美太高级了!服饰文化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代表了中国的美学和精神。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令人感动的。但是快节奏的现代人,却越来越粗糙,越来越缺乏仪式感。乃至看不懂老祖宗的审美。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制作艰难、无人理解,这群热血逐梦的年轻人,依然没有放弃。辛苦、缓慢,但不会停止,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既然看不懂,我们就来科普。哪怕已经享誉国际,复原小组从不拒绝接地气的科普。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奔走在高校间走秀、宣传、展示。年轻人懂了,复兴才有希望。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和西安市文物局一合作,再现了盛唐气象。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在年轻人最多的抖音,

还要玩一把“最美毕业季”,

一秒穿越回古装。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GIF

除了汉服,从2014年开始,一些专注于古代乐舞复原的成员 加入进来,丰富了复原的内容。只是舞蹈比服饰更难还原,毕竟古代没有人会拍视频……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如今的装束复原小组,有了南朝、桑缬、朝代复原体验,这三个品牌。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南朝端庄、桑缬柔和。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朝代复原体验,则欢迎喜爱汉服的人,来工作室亲自试穿,切身地体会到古人高级的审美。这种美,值得复兴,值得传承。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一些汉服狂热者,难免有些偏执。市面流通售卖的汉服,一旦形制不对,就会遭受一顿责问。

但是复原小组的汉服,从来不怕这样的责问,毕竟每一件,都有据可循。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这件西汉长寿绣曲裾袍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是根据长沙马王堆西汉辛追墓出土的长寿绣曲裾袍复原,色彩、纹样、尺寸都无比贴近。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这个初唐单刀半翻髻,和锦缘半袖襦裙腰裙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是根据龙朔三年(663)新城长公主墓中的壁画还原的。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这个唐代帷帽仕女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参照了吐鲁番阿斯塔纳187号墓葬出土的唐代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他们也曾一窍不通,也曾失败受挫,终究靠着坚持做成了。热爱到极致,终能成专业。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我们总说要传承传统文化,但鲜有人知道如何去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细小领域,都需投入几代人,毕生的心力去钻研,方能留住一丝半缕。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团队成员池文汇说:服饰史是一部看在眼里、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一面折射社会历史最直观的镜子。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装束复原小组所做的,是穷尽心力留住汉服之美。不让千年前的华服,在后人的想象中,演变成“影楼”“戏服”。

而是真真正正地,把惊艳过全世界的汉家衣裳,一丝不差地重新摆放到我们面前。这就是传承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如果汉服可以,那么舞蹈可以吗?茶艺可以吗?装束复原小组的红火,燃起的,是古代中华文化复兴的信心

11年复原200套汉服,年轻人登上《天天向上》,从中国火到英国!


图片来自《男人装》杂志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有人做着千年前的旧事,想把中国文化留下来、传下去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