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多年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是這樣的嗎?這是爲什麼?

夢的起點


《多年來糧食不漲價,反而掉價》大家認為這樣合理嗎?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平均物價都上漲了四十倍。



單單糧食沒漲價反而掉價。大家想想是誰受到了最大的傷害,亳無疑問是農業,是農民,是中國最大的社會群體,是那十億善良,勤勞,而又在最底層,最沒有發言權的勞苦大眾。

農業在建國初期大力反哺工業,把我們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建立起來。

革改開放後,說好的,先富帶後富,工業帶農業。可現實是,中國加入WTO後,為了工業強國,又一次把農業和農民忽視了。讓毫無抵抗力的中國農業和中國農民,直接面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農業和農場主。


善良的農民,在土地上收穫不到改革開放帶來的任何好處,他們猶豫了,他們迷茫了。年青人離開了農村,尋自身發展的活路去了,老人們漸漸老了,也無力從事農業生產了。中國也從一個糧食出口大國,變成了一個糧食進口大國,反正國外的糧食便宜,那就大量進口吧,從一千萬噸到一點三億噸,只用了十五年時間。

也許,再過十年我們的糧食缺口就會達到二億噸,而我們的自產糧將會下降到五點五億噸。也就是說到那時我們將有四億人口的糧食,要從國外進口。


糧食不漲價確實,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但同時也深深的打擊了農民種糧的極積性,也傷害了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當然,國家也在一直想辦法,解決三農問題,並且每年投入大量資金,補帖農業。相信總有一天中國的農業和中國農民會強起來和富起來。


旅鴉視界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認為從整體上看是這樣的。

一則,表面上看小麥、水稻等糧食收購價格近年可能一直保持上升態勢,但與同期農資價格相比,實際可能糧食價格漲幅過慢,相對於農藥、化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幅度,糧食價格的實際情況應是不升反降,種糧農民的每畝純收益可能一直呈下降態勢;更不用說與其他商品價格水平去相比了。

二則,與我國貨幣發行增長速度及物價上漲水平相比,糧食價格水平可能就更低了,比方10年前的小麥每公斤1.96元左右,今年可能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減少對美國農產品進行,小麥價格每公斤有可能突破2元,但10年來人民幣貶值了多少,物價水平又上了多少?有人算過這筆帳嗎?如果仔細算下來的話,糧食價格肯定是下跌無疑。

三則,與國外同類型農產品價格相比,中國糧食產品價格明顯過低,當然除了質量因素之外,也還有市場供求關係導致國家收購價格的過低。

這種局面的確需及時改變,“穀賤傷農”的戲劇不能再演下去,應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必須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把中國的糧袋應牢牢地掌握在中國自己人手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財經深思


無論任何一國,糧食都是民生的基石,而糧價上漲的影響面也都不會小。

我國糧食多年不漲價,甚而還有降價的趨勢,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供給較為豐沛有關。供需關係在價格走向起到調節作用,供給充足了,價格就沒有上漲的動力了。

此前,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連續6年的增產。對於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言,這是個十分難能可貴的表現。這裡面袁隆平等農業專家功不可沒,因為中國糧食產量要做加法,一是靠面積,二是靠單產。面積擴大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科技則有可能把單產提高。

有一份農業部的評估顯示,目前,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而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0%。沒有太多的爭議,科技一定是中國糧食增產的最主要“護航”力量。

中國糧食漲不上去,分析下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糧食安全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的最主要表現就是供給穩健。2013年,中國糧食生產達到了歷史性的6.01億噸,就像2018年雖然天災頗多,但國家依然立足於抗災豐收,要保障糧食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也就是5億噸以上。

其次,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第一糧食進口大國,這又是供給中的另一個支撐點。從國際市場看,糧食價格也是走低的趨勢,這一股力量衝進中國糧食市場,極大淡化了價格上漲的衝動。以大豆為例,由於國內多年來的減產,進口大豆已在供給鏈佔據了重要的位次。這從本輪中美關稅博弈中可以窺見一斑。

第三,參加糧食的國際化競爭中,我們缺在生產效率,因為效率低所以拉低了價格、回落了收益。有個話題是“236箇中國農民不抵1個美國農民”,這是個事實,農業現代化、農業精緻化,使得美國僅有300多萬農業人口產生較大的生產力。

中國農業仍走在現代化的路上,其展現收益的方式,不能僅押寶在期待價格上行的這一邊,還要押寶在規模化、效率化的一邊。

但這並不會一蹴而就。


波士財經


是的,可以這麼說。和前幾年的價格高位相比,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中,沒有任何一個種類的價格能夠達到當年那樣的價格高度,就別說超過了。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根據我國近年來的糧食供需形勢以及庫存量日益龐大不堪的現實考慮,不得已進行收儲制度改革,倒逼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改善我國的糧食供給不均衡的現狀。

整體來說,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變化趨勢就是不漲反降,不管是業界權威專家還是耕耘在生產一線的老農對此都感受深刻。下面,筆者通過對比幾年前與如今的糧食價格,讓大家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這種態勢。

2014年是國產大豆最風光的時刻了,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以每噸4800元的收儲標準來收購農民手裡的大豆,農民種豆的積極性高漲。但是今天,東北地區的同等級大豆價格只有區區3400元每噸,每斤價格相差了七毛錢之多。

2014年是我國玉米價格最高的一年,這一年,我國以1.13元每斤的託市價格標準來收購農民手裡的新產玉米,市場上流通的優質玉米價格達到1.3元每斤都不是稀罕事。而如今的國內玉米市場中,品質最為上層的玉米價格也難突破1元每斤,要想恢復到四年前1.3元高價,更是遙遙無期。

這兩年,稻穀和小麥也在慢慢步前兩者的後塵,先是收儲價格標準的逐漸下調,接下來可能是收儲政策的取消了,直接改由市場化收購加種植者補貼。

就近兩年我國的大豆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成果來看,玉米的改革成果還算比較明顯,大豆還是老樣子,價格還是老樣子,種植收益還是不行,購銷市場也沒有顯著改善。


筆者以為,今後幾年如果稻穀和小麥的供需關係能夠得到改善,那麼,它倆的價格還有回暖的可能,但是在此之前,我國要對它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市場價格繼續走低是必然。

希望改革的陣痛可以早點過去,希望農民的種植收益可以有所保障。


糧油市場報


是這樣的,不過並不是所有糧食都處於降價狀態,成品糧的價格一般來說都較穩定,不會輕易上漲或降價,一方面是為了穩定市場物價,另一方面名以食為天,如果糧食大幅度漲價定會有很多收入不高的居民叫苦連天。

除了上述兩種糧食外,像大豆,玉米,小麥等一些糧食就比較容易降價,主要原因分為下面幾點:

1.受國際糧價影響,不僅僅是中國,放眼看去整個國際市場的糧價這幾年一直不高,中國只能與其看齊,不可能一枝獨秀的提高價格,這樣很有可能導致整個國際市場的價格混亂。

2.糧食大量進口導致供大於求,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一直起著調控世界糧價和糧食出口問題的大國,進口糧食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為什麼要進口?有幾個不得不重視的原因,中國的糧食雖然可以養活這十幾億人口,但那就代表著必須不斷開墾土地,想想中國得有多少土地才能經得起這樣開闊?還不如從國外進口一些,就像美國幾乎不開墾自己的礦都是從國外進口,其次,中國和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協議,中國的一部分糧食也能夠出口給其他國家,那我們自然也要禮尚往來去進口別的國家的糧食啦,最後,國外的價格實在是足夠低,引的商家寧願從國外進口也不願意從農民手裡購買。

最後,事實上糧食的價格並不便宜,只是從農民手中收購的時候便宜,加上商家的加工成本和差價,真正購買的時候也不算便宜了,並且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糧價始終居高不下,只是相對於其他商品比較便宜,因為糧食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既不能太貴也不能太便宜,起到穩定物價的重要作用,如果太貴,大家連飯都吃不起更別提買其他東西來豐富生活了。


鎂客網


是的,這是領導人的高超管理藝術,一 認為農民有錢就變壞。二 認為農民就是要為工人階級服務,低價供糧可以減他們的消費支出,使工人階級有錢買房,國家好多收稅。三 農民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盤散沙,手中又沒有選票,又沒有代表代言為農民力爭,所以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四 利益集團的影響,領導和大老闆都是朋友,外國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效益好,欺騙國人說是外國大豆只是用來榨油和豆粕用來餵豬,我只問一向:人吃不吃!五 放開大豆和棉花的進口後,農民種大豆和棉花就不掙錢了,只好轉種玉米和水稻,又造成了玉米和水稻的過剩,過剩則價格低,18億畝耕地種啥啥都多,所以全國到處都是水果賣不動,蔬菜賣不動,水稻,玉米,價格低賠錢了,六 領導好大喜功,想當世界的救世主,全世界糧食過剩的情況下,擴大進口,消化外國餘糧,發揚大無畏的國際精神。七 不能再說了,說了警察該來找我了,認命吧!積極向佛與世無爭。


曹戰鋒


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不漲反跌確實是一個事實。不管是大豆,玉米還是稻穀和小麥,都面臨這樣的難題,未來幾年,這種情況在稻穀和小麥上變現的會更加明顯。

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全面下跌。

下面,我們就用詳細數據來印證一下這個觀點,具體來看,

2014年,我國大豆國儲價格為2.4元每斤,而今天,大豆市場價格為1.7元每斤,即便是如此,還不好賣掉。

2015年,我國玉米價格多在1.2元每斤左右,而現在,國內大多數玉米只有0.9元每斤左右,很少有出現突破1元一斤的情況。

2016年,國內稻穀市場價格在1.3至1.6元每斤不等,而今年的市場價格恐怕直接下調至1.1至1.3元每斤不等。

2017年,我國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達到了1.18元每斤,而今年的標準不漲反降至1.15元每斤。


由此可見,最近幾年時間裡,我國批發糧食作物價格出現了全面下滑,無一例外。

糧食價格為何只跌不漲?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國的糧食價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筆者以為,一個是政策選擇,一個是市場原因。

而且據筆者的觀察,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我國的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仍將繼續,目前,大豆和玉米的收儲制度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而且出現成效,通過進行市場化收購加種植者補貼的形式,這兩大作物市場價格逐步迴歸市場,產業發展也到了顯著的改善,以我國近幾年的玉米深加工產能的提升為例,正是玉米價格迴歸理性的功勞。

但是,我國正在逐步實施稻穀和小麥的收儲制度改革,因為他們的供需關係面臨著嚴重的隱患,供過於求,庫存量高企的狀況非常的明顯,成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頑疾”,必須要進行根治。


因此,必須要想當年的玉米和大豆一樣,通過下調託市收購價格標準甚至直接取消託市收購等措施來促進產業的合理發展。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幾年時間裡,我國的稻穀和小麥這兩大口糧的市場價格還有繼續下探的可能。

所以,今後幾年,別指望我國小麥和稻穀的價格上漲了,少跌一些就不錯了。


鍾情三農


最能體現物價漲幅的,就是房價了。即便是雞蛋,印象中這兩年價格最低時才兩塊多一斤,到現在則是接近六元一斤了。


相對於物價漲幅,糧食確實多年沒有漲價,甚至還降價了。


實際上,考慮到通貨膨脹,物價快速上漲,不管是人力成本、農藥價格、化肥價格、種子及其他農資價格,都普遍大幅上漲,實際糧食確實是“貶值”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進口糧食過多的原因,供大於求自然就能降低糧價。當然進一步的原因是貨幣超發下種地成本快速上漲,但是匯率並沒有大幅貶值,相比之下國際糧價更具優勢,進口糧價低,規模龐大,自然就抑制了國產糧食漲價。


對於農民來說,即便不考慮人工成本,種地也是不怎麼掙錢的,產出的糧食扣除成本,無非能剩下點口糧。只有種植經濟作物如花生、高粱,以及蔬菜水果,才有望獲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市場變幻無情,趕上豐收的年景採摘銷售的價格不一定夠採摘的人工費。


民以食為天,所以食品在CPI的比重較高,新口徑下“食品”項佔CPI比重在17%到21%之間(老口徑約32%)。


總體而言,控制物價遠沒有控制糧價更簡單方便,只需要確定國儲糧收購價就可以一錘定音。


糧價穩定,有利於抑制通脹,維護社會穩定。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糧食便宜,農民種地掙不到錢,才會更願意外出打工,更願意以更低的價格出讓自己的土地,有利於低成本城鎮化並帶來充足的勞動力。


當前農業生產效率低下,過度依賴農藥化肥,小農經濟模式雖然採用了大量機械,單位生產成本依然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未來農場化、規模化是大勢所趨,但是如何讓農民有更好的安排,有更穩定的收入,則需要大智慧。


假如世界發生重大變化,進口糧食受到影響,國產糧食不夠吃的時候,糧價暴漲不可避免。實際上,高房價下,大量土地都變成了鋼筋混凝土,不進口能否自給自足,已經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財智成功


我國糧食多年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是這樣的嗎?這是為什麼? 今年的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都不約而同的下降,小麥下降了0.03元/斤,水稻則下降了0.2元/斤。大家都知道國家的最低保護價是為了控制農民手中的糧食價格有所保證,一旦糧食價格過低或過高都會啟動保護價機制,確保糧食的市場穩定性。同時玉米的的最低保護價在2016年的時候取消,從取消到今天,玉米的價格一直都是下降的狀態。


之所以我國的糧食價格逐年下降,主要還是因為我國已經加入了WTO世貿組織,這樣一來我國的糧食價格就要和國際的糧食價格接軌。同時也要放開糧食市場,允許外國的糧食進入本國市場。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糧食機械化 程度比較高,種植的成本相比更低,因此國際的糧食價格一直都比較低。


隨著國際糧價的持續降低,現在我國的主糧價格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以至於市場價出現下降的局面。當然現在我國的糧食進口量逐年下降,今年的三大主糧進口規模也達到了2000多萬噸,單單是小麥就達到了900多萬噸,但17年不過500多萬噸。

當然三大主糧的進口量有明確的調配機制,國家將會重點進行調控。但對於那些雜糧來說就不同了,現在我國的大豆進口量已經達到了9000多萬噸,其他的雜糧也都會持續加大,這樣一來就會衝擊三大主糧的市場需求量。所以說糧食的價格下降也成為必然。 現在的農資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糧食的價格卻年年下降,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少,該怎麼辦?


三農圈子


中國幾千年來唯一的財富載體是什麼?從南非土改就能知道世界上也與中國一樣,這就是土地。中國農民通過分田到戶擁有國內最多的土地,也必遭到紅眼。如何得到他們的土地,又不激起矛盾,理想的辦法,讓農民勤勞不但不富有,甚至返貧,最終讓農民憎恨土地,厭惡土地,迫切想離開土地。這個時候土地流轉將會順風順水,土地的主人還會感激,畢竟不用兩腿泥,住上高樓當上城市人。當土地高度集中後,當人口城鎮化後,數十年來的損農補工將會逆轉,該保護本國農業政策出來了,從事農業也會享受到鉅額補貼,當食品不會再廉價,當土地真成了聚寶盆時,這已經與農民無關了。房價如蔥,不是說房子便宜了,說的其實是食品瘋漲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