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在仙米寄宿制小学,每当夜幕降临,小学生们纷纷赶往宿舍,洗漱后准备睡觉。就在这个时候,随着儿歌、儿童故事等轻快的音乐响起,宿舍里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同学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有一天,王子带着人鱼公主来到了邻国,那是上次他落海获救的地方……”此刻,宿舍里再也没有了吵闹声,半个小时后,静静躺在被窝里的小朋友们,不知不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暑假前夕,记者走进风景如画的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寄宿制小学少年宫。走进校园,松柏葱郁、小河淌水、绿草如茵。一幢幢整齐的教学楼排列在眼前。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他们穿着整洁的汉服大声诵读《弟子规》。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活动室里,他们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人,隔壁班里她们正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习剪纸。综合实践室里,他们手持小锤、凿子叮叮当当,热闹非凡。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教学楼旁边,几个女同学站在乒乓球案子边看着男同学们奋力较量,不时传来郎朗笑声……这是记者在仙米乡寄宿制小学里看到的温馨场景。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如此丰富的课余生活,不再是城里孩子的“专利”,仙米大山里的孩子们,同样可以在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找寻自己的兴趣和快乐,放飞自己的梦想。这是白天的场景,然而,夜间的孩子们想家的情愫在一天的开心后慢慢滋生。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娃娃们还太小,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到了晚上就开始想家,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值班老师查夜时,还会听到他们的哭声,老师们心里也很难受,毕竟,孩子谁家都有孩子……”岑老师告诉记者。

为了让孩子们缓解想家的情节,轻松进入睡眠状态,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可谓费尽了心思。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自2015年9月开始,校委会多次协商,开动脑筋,在每个宿舍里安置‘小喇叭’,通过在网上下载儿童故事、儿歌等内容,以自动播放的方式在早晨六点半至七点半播放儿歌,晚上八点半至九点播放故事,有效缓解了孩子们想家的问题。”仙米乡寄宿制小学校长陶世生告诉记者。

陶世生接着说,当时,陕西省某校的杨校长在观摩学习中提出,乡村寄宿制小学生年龄小,想家情节严重,本校创建的“小喇叭”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交流学习后,本校的“小喇叭”得到了教育系统观摩团领导及同事们的高度赞誉,并在全县寄宿制小学内迅速推广。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孩子们轻松入睡,校长和老师们由衷的高兴,家长也放心了。困扰解决了,少年宫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提升,校风校貌大幅改善,学生们团结友爱,互比互学,成绩突出。去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全省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创意赛三等奖。今年,第八届全省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该校教师姚占龙获得创意赛个人二等奖。

据了解,仙米乡小学始建于1952年,距今有66年的历史。自2013年门源县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后,仙米乡大庄寄校、桥滩一小、塔里华寄校相继合并,现有学生260人,设6个教学班,教师16人。基础设施齐全,设有舞蹈、美术、科学实验、计算机、书法等多个地方型特色课程教学辅助用房,体音美及实验器材配置均达到国家标准,班班通全覆盖。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谈到学校办学特点时,陶世生对记者说,仙米乡寄宿制小学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以爱育爱,努力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人”,确定“高质量、重创新、争一流、见特色”的办学目标,突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办学特点,以“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晖无私,草木承泽。新时代的青少年如同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树苗,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春风甘霖中。

仙米乡村少年宫:在爱里放飞五彩梦想

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了学校立德树人和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城乡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少年宫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舞台,也成为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一张名片,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学校。让每一个农村少年儿童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大课堂期间,独具华热风情的民族锅庄舞在美妙的音乐中缓缓跳起,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