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匯溪鎮鄉賢重回老家謀發展,兩代回鄉人接力打造「美麗鄉村」

臨海匯溪鎮鄉賢重回老家謀發展,兩代回鄉人接力打造“美麗鄉村”

“小瑩,你做什麼去?”

“客人來了,帶他們看看村裡。”

10月18日,採訪當天,嬌小的柳瑩瑩帶著記者一行參觀留山村時,熟稔地和每一位遇到的村人打著招呼。

但在兩年前,這位生於寧波長於寧波的95後女孩,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告別城市,回到這個父親柳兆志少時成長的山村當村官,與父母一起發展整村旅遊,振興山村。

空心的留山村

留山村(現已與其他兩個行政村合併為“聚賢村”)位於臨海匯溪鎮西北邊,地處望海尖半山腰,海拔約640米,由十三個自然村組成,異地客人在臨海北下高速之後,沿214國道、006鄉道行駛2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這個位於半山尖的村落。

這條平坦寬闊將客人帶到村裡的006鄉道,在二三十年前卻是台州去往杭州的國道,儘管當初只是一條碎石子路,卻帶著無數留山村及周邊山村的村民走出貧瘠的大山去往城市裡謀生活。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山村裡,山地田產承包到戶。而對於人多地少的留山村來說,過剩的勞動力需要尋找新的出路,向外搬遷,而九成以上外出的村民都選擇了在寧波奮鬥。

“我16歲就從村裡出去了,當時還是村裡第一批向外搬遷的。分包到戶,但家裡沒地,後來我們打聽到寧波地多,需要人去種就去了那邊。”今年50多歲的柳兆志至今還記得自己是1984年去寧波。“1985年那年,我們種地能賺900元,要是在家根本賺不到錢。”

柳兆志回憶,初時,願意背井離鄉的村人並不多,隨著前幾批外出的人將寧波“淘金”的消息帶回後,越來越多的村人走出山村。經過多年搬遷,留山村的人口從上千人減至500人,村內實住最少時僅十幾人。

修好祭祖路

二三十年來,在寧波奮鬥的留山村村民逐漸在異鄉安家落戶,作為留山村外遷村民的第二代,柳瑩瑩便是在寧波出生。

作為95後的柳瑩瑩,留山村並非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過去的二十多年,她與留山村的認知,僅僅來自於父母長輩的敘述,以及每年清明時節回家掃墓時積累的印象。

古老傳統的清明節,掃墓祭祖是亙古不變的隆重儀式,留山村亦不例外。無論漂泊到何處,在外多少年,祖先的墓地永遠牽引著村人的腳步,這份鄉愁抹不去也割不斷。

“我們可以過年不回家,但是清明節,就必須要回到村裡祭祖掃墓。”柳兆志說。

柳兆志的“回家”,常常是因清明掃墓而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少山村外的變化日新月異,但是,留山村裡還是舊時模樣,連一條像樣的通村道路都沒有。

“之前,我們回家掃墓路不通,車子開不進來。回家不方便,年輕人就更不願意回來了。”

為了讓鄉愁延綿,2013年,柳兆志同兄弟姐妹一同出資出力,從村口修了一條4米寬的黃泥路到村中,2014年起又將道路拓寬至雙車道。

最初,柳兆志只是想著修好一條回家祭祖的道路。在家鄉與事業之間,他的重心依然傾向於在寧波的那番事業。

而隨後一次投資失利,改變了他的想法。“那時候,我突然想,都是投資,在外面的帶不回來;在家裡投資,哪怕回報低,起碼改變了家鄉。”

於是,柳兆志終止了在寧波的事業,和妻子一起回到村裡,擔任起村幹部,為山村謀發展。“留山自然環境好,做旅遊有好出路。同時,政府對鄉村旅遊的重視,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都讓我們堅定了信心。”

在修路之後,留山村村內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引自來水、修水溝、建遊步道、開闢越野車賽道、興辦民宿……

隨著回家道路的暢通以及水電等配套設施的完善,外出的村民陸續回到村中,蓋起新房。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選擇落葉歸根,山村裡漸漸恢復熱鬧。

父女接力發展旅遊

在繁華都市成長的柳瑩瑩,此前從未想過自己的事業會是在山村老家。大學畢業之後,柳瑩瑩選擇在寧波從事電商行業。柳兆志尊重女兒的想法,並沒有將自己的鄉愁及抱負強加她身上。

促使柳瑩瑩對山村產生濃烈興趣的契機,是一場由台州市農辦提供的民宿行業培訓會。

在培訓會中,柳瑩瑩認識到鄉村發展正處於一個新時期,休閒旅遊和民宿經濟將迎來重大機遇,鄉村也有為之奮鬥的前景和事業。

“發展鄉村旅遊需要的自然條件資源和地理位置,留山村都有,經過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村裡的面貌也發生了改變。”於是,柳瑩瑩選擇回到老家和父親一起奮鬥,建設家鄉,同時還競聘留山村的村委會主任。

國慶期間,柳瑩瑩父女共同打造的依山而建的木屋民宿“不問谷”驚豔亮相,吸引了四方賓朋。

一期木屋共建設14幢,以認購的方式對外出租,目前,均已找到主人。木屋認購者可享有15年的擁有權,除了自住,空閒時間可由村裡成立的集體旅遊公司統一經營,經營所得70%歸認購者所有。與木屋搭配出租還有周邊的農耕地及果樹,可供遊客進行農事體驗。

除了小木屋民宿,留山越野車賽道已逐漸成形,賽道總長五公里多,最大坡度達到65度,為越野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越野體驗和氛圍。

“5.5公里的環村道路已經建好,房車露營基地也進展順利,不問谷二期木屋即將推出……”翻開《留山村旅遊總體規劃》,柳兆志指著效果圖一一講解著。

根據規劃,未來的留山村將以“運動休閒、鄉村度假”為主題,整合山、田、林、文化、建築、民俗、美食等眾多資源,形成戶外運動、休閒度假、山鄉觀光等旅遊產品系列……

無疑,一幅鄉村旅遊的美麗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