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9月26日,普及帕金森病的基礎知識,哈醫大一院舉辦了“帕金森患者關愛營”成立儀式,哈醫大一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四病房主任林志國教授,神經內科六病房主任潘玉君教授等醫護人員,及20多位採用“腦起搏器”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參加了“帕金森患者關愛營”成立儀式。
26日上午9點30分,啟動儀式在哈醫大一院學術報告廳二樓會議時舉行。林志國教授,潘玉君教授先後在會上發言,祝賀“帕金森患者關愛營”的成立,並進行帕金森病疾病的基礎知識和治療介紹。林志國教授介紹,我省帕金森發病率與全國持平,但是很多患者難以及時被確診而延誤了治療,“帕金森患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有三個典型症狀出現要引起重視,分別是顫抖、慢和僵直”。潘玉君教授表示,帕金森病最成熟、使用最多的治療方法是以左旋多巴類為主的藥物治療,但這類藥物有一個特點:早期使用效果較好,但很多患者在用藥5年後,病情往往難以控制,藥物的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此時,患者就應當考慮手術治療。
隨後,參加關愛營的患者現場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治療經歷。53歲的甄女士她指著自己頭上兩個微小的針眼,告訴大家裡面有兩個電極,現在自己跟正常人一樣,手也不抖了,什麼事都能自己幹了。來自齊齊哈爾的顧先生和家人為治好了他病的林志國教授、潘玉君教授、朱敏偉副教授獻上了錦旗。他告訴大家,自己植入起搏器4個月的時間,手腳都不抖,睡覺也不用人陪了,“原來我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醫院調試一次,現在更方便了,只要我家有網,醫生可以根據我的情況進行遠程調控”。
林志國教授介紹,目前帕金森病手術治療國際公認的最佳方式就是腦深部電刺激術(DBS),通常稱作“腦起搏器”療法。大概有20%的帕金森患者可以在胸部植入起搏器,通過發射脈衝,來控制大腦中的電極,幫助患者不顫抖,不僵直。哈醫大一院基於移動互聯技術已成功搭建黑龍江地區的首個腦起搏器遠程程控平臺,兩年來,已為20多位患者植入了“腦起搏器”,目前患者均以康復,部分患者實現了生活自理。
據悉,為幫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早日得到正確救治,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四病房計劃開展一項救助活動,從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內為完成手術患者免費提供一臺患者端遠程程控設備,方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最佳治療效果。
閱讀更多 哈醫大一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