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震盪:投資人稱股票長期看好 業務放緩遇拼多多攔路

對於關注京東的股民與投資人來說,這兩天心情上的起伏可能要比今年上半年京東在美股的股價走勢還要劇烈。

自2018年年初便開始斷斷續續下跌的股價,給外界帶來了疑問:京東究竟在業務上遇到了什麼問題。然而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輿論風波和外界熱議,讓人們對京東是否會在開盤後面臨新一輪暴跌感到擔憂。

如馬雲之於阿里巴巴,王石之於萬科,有人形容,當下京東的靈魂非劉強東莫屬。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業內人士向藍鯨TMT指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京東來說,這可能是重新調整自我,對公司結構重新優化,並再次啟航的一次良機。

京東投資人自述:持股屬長期持有,依然看好未來前景

趙明(化名)是一名長期關注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在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後,2016年上半年他終於決定正式買入京東的股票。他告訴藍鯨TMT記者,京東是重倉。

“當時選擇京東最大的原因是網購這塊的需求已經飽和了,但是線下到三四線城市肯定還需要有物流。對於物流做得比較好的,我認為一個是順豐另一個就是京東。當年正好看到美國亞馬遜推出了Amazon Plus和Amazon Go,所以我想京東肯定會在後面推出類似的功能。”

趙明經過對標後發現,Costco(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在美國城市大倉有Costco會員,用戶先購買Costco會員卡,有了會員卡才能在Costco進行消費,會員卡的價格在充當了金融屬性的同時,也幫助Costco預估了每一塊細分市場。如此一來,京東很有可能也走上同樣的道。基於此判斷,他選擇了入股京東。

“當時京東的股價是30多美元吧,後續又陸續加倉了一些,雖然到40多美元的時候出了一批,但在京東plus開通了之後又進了一批。”他稍微苦笑了一下,幾年過去結果股價又掉回來了。

他告訴記者,除了京東外他也買了一些其他中概股的股票,比如阿里,歡聚時代,但都沒有如京東一般重倉,最主要的原因仍是他買股票最主咬還是看企業潛在的發展空間。

雖然現在的情況並不明朗,但對這位投資人來說,最初入股京東仍是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並不會因為當下的輿論就把股票輕易拋售,他坦言這並不符合其個人的投資邏輯。退一萬步來講,即便真需要拋售,也不會是當下這種場景。

在採訪中,不少股市分析師一致向藍鯨TMT記者提出類似觀點:京東和其他中概股肯定會受到影響,不過除非當下有實質性的進展或者京東在國內的業務受到了不利影響,股價才會出現劇烈的波動,否則短期來看講股價影響不會如市場預期一般劇烈。

但趙明指出,美股非常尊重事實而A股則有投機成分,兩種資本市場具有不同特點的事實決定了在未來股價變化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對於京東來說,此次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藍鯨TMT記者,劉強東作為京東的創始人與核心,主導了京東的整個發展,是京東的靈魂。此次風波背後的原因雖尚不得知,但是對京東來說,既是進步路上的一個啟示也是一個警鐘。

在曹磊看來,京東或許可以從阿里巴巴身上借鑑部分經驗。在阿里巴巴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財報中顯示,阿里在VIE架構上進行了一次重新調整,計劃將原本由馬雲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謝世煌手中掌握的絕大多數權利轉交給其他高管。

對於京東來說,這樣操作的好處在於避免了公司創始人或者核心人物發生意外而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包括非正常死亡、刑事犯罪以及離婚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影響等等。合規上的重新設計除了能規避部分風險,也能更加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

“從我一些接近的京東的朋友和當下的現狀來看,京東的權利主要還是集中在劉強東身上。一家公司從初創開始,最主要就是這個人,而這個人無論是票權還是決策,長年累月都沒有變動過,同時又帶著這家公司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那麼他在公司的地位肯定是舉足輕重的。”趙明說道。

如今依然活躍在京東一線的劉強東,還帶有十分強烈的個人風格,包括從鄉鎮走出又反哺鄉鎮,在外界看來毋庸置疑的是,過去劉強東帶領京東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但未來是否需要改變呢,這是個問題。

增速放緩,拼多多攔路,發展路上挑戰重重

根據京東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雖然第二季度淨收入1223億元同比在內容您關注31.2%,但是在淨利潤上,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僅為4.78億元,同比下降51.04%,環比下降52%。截止至出稿,距離今年1月最高達到50.68美元每股的股價,已下跌38.2%,市值縮減200多億美元。問題究竟出在哪?

市場觀念認為,美股資本市場中的中概股普遍表現都較為低迷。不少中概股公司與京東一樣面臨著股價下跌與市值蒸發的局面。

分析人士認為,從業務上來講,京東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一二線城市的線上銷售正逐步處於飽和的狀態,而三四線城市還有待得到更好的開發。

在京東發佈的財報中也能一窺一二:2018年第二季度GMV同比增幅為30.4%,而2017年第二季度,GMV的同比增速還維持在40%以上。同時另據《虎嗅網》統計,“618”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購物時間節點,京東在GMV上的增速同樣不斷減緩,從2014年的107%跌倒2016年47%並進一步下滑。

京東震盪:投資人稱股票長期看好 業務放緩遇拼多多攔路

京東雖然推出了自己的會員出來但並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以至於阿里和蘇寧的相對對抗和走線下也在慢慢的起來,再加上騰訊的流量一直在往拼多多打,對於京東來講,競爭的壓力就越來越大,“因為拼多多主打的地方就是三四線城市,其實就是原來京東的蛋糕被人分走了。”

趙明告訴記者,從時間段來看京東的股價也符合自身的發展情況——當他開始關注京東的時候拼多多還沒有爆發,既沒有上市,大的投資機構還沒有投資拼多多,騰訊也沒有入場,所以讓京東的股價得以繼續提升一段時間,但誰也沒有想到,拼多多會在後來展現出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

“不過我覺得拼多多的模式是有巨大問題的。三四線城市到底是要得到便宜貨,還是便宜好貨?我覺得是後者。所謂的消費升級並不是我用上了便宜的好貨叫做消費升級。”

他說道,拼多多並沒有很好的滿足需求,而對於京東來說,如果盈利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依然有辦法去做三四線市場。雖然阿里系在一二線城市中的市場地位不容小覷,但龐大的市場決定一定會出現第二號玩家,再加上京東的地位,阿里想要在電商做出一家獨大的局面很難。

曹磊同時還補充道,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這兩塊現金流很好的資產的剝離也對投資者會產生影響。而另一方面,京東早期重倉的投資方高瓴資本在隨後也有減持的舉動並轉投了競爭對手阿里,更進一步影響到了投資者的判斷。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些剝離是有利於京東的發展。金融業務的合規,對管理層的激勵,及公司治理結構的改變,這三駕馬車能夠得到改善,因此是值得投資者肯定的。”

京東震盪:投資人稱股票長期看好 業務放緩遇拼多多攔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