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1978年開始,之後的40年時間裡,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而作為國家工業裝備製造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的工程機械,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而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體系也在不斷健全和完善,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程機械乃至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都是非常好的,但我們還是要正視工程機械及中國工業領域存在的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突破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瓶頸,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就始終會有“關鍵命脈”被別人把持的疼痛。

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廣州黃船技工學校

這幾年來,有幾個概念被炒得火熱,像“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人工智能”等等。我們這裡簡單陳述一下關於“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關係,和這些概念產生的淵源。眾所周知,德國本來就是世界工業製造強國,無論是工業產品的品類,還是產品的品質,都是執世界之牛耳。然而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年,中國製造飛速發展,從原來的價格取勝,到如今也開始強調質量和品質,“中國製造”已經明顯在向“中國智造”轉變。中國的工業已經在瞄準德國,並大有趕超之勢。

鑑於這樣的大背景下,德國開始重新振興其工業製造的影響力,於是就有了“德國工業4.0”的未來工業智能化生產應用的場景,而中國不甘落後,更是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來對標德國工業。的確,無論是對於中國工業,還是中國的工程機械,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然而如果我們再理性一點,再冷靜一點去看待這些成績,就會發現,我們的很多成績和成果側重於應用方面,而在關乎工業及工程機械的核心理念及關鍵技術層面,我們其實並不佔優勢。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常說的,“中國工業大而不強,中國工程機械同樣大而不強”。

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廣州黃船技工學校

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是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德國工業水平高超,是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的。比如在工程機械領域,如果單比產量的話,中國三大巨頭企業,徐工、三一、中聯重科,這三家合起來所生產銷售的產品數量可以是無敵的了,然而在很多國際性超大規模的建設工程中,人家會指定要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機、利勃海爾等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的產品設備。這就是我們的差距所在,你不服嗎?不服也不行

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廣州黃船技工學校

當然,我們中國人可以仰起頭,倔強地說就是不服,但我們更重要的還是要弄清楚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先說基礎層面的差別,這也是我們中國和德國兩國之間工業的最致命的差距。那就在於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工業水平和底蘊的積累,它更多地表現在基礎材料學科的研究上。以工程機械為例,它所用到的各種材料及對於這些材料的基礎性研究方面,我們與國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同樣是發動機,中國的廠家就是拿過來配套使用,一些中國的研究機構也只是研究它的設備結構和工作環節。而國外,特別是德國對於發動機的研發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涉及到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思想。也難怪有國外同行這樣說,中國可能是發動機保有量最大的市場,但是推動發動機產品發生跨時代的變革,一定來自於國外。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總體來講,還是很中肯的。

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廣州黃船技工學校

其次就是產品的製造者或設備的使用者,人之間的差別。我們前文提到的“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對於德國想要實現其“工業4.0”,筆者認為這對於德國來講,難度不大,就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德國有大量的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可以順利升級到“工業4.0”。而對於中國來講,要很好地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筆者認為是任重而道遠。筆者之所以有這樣兩種態度,問題的關鍵用一句話來講,就是“黃船技校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很多企業都說自己在助推“中國製造2025”目標的實現,但最終只有依靠人才能完成這個目標。你可曾想過,從事工業生產的中國產業工人有多少?其中,技術嫻熟的又有幾成比例?想要完成一個產業的轉生升級,勢必要有佔絕大比例的產業工人來做支撐。因此,我們不能毫無主見地就去看不起“黃船技校”。筆者認為,如果想要真正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未來願景,那麼“黃船技校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從工程機械行業來看,哪一位在行業裡知名的工程機械服務工程師,不是經過長時間的操作培訓和無數次奔赴維修現場才真正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些人甚至最後練就了“聽聲辨位”來診斷修復工程機械設備的絕技。在筆者採訪的眾多行業服務人員中,有的工程師是專門修理火燒機的,被火燒得一塌糊塗的機器,最後經過各種技術手段,可以復原一新。且不多其他的,光是工程機械那些複雜的電路修復就需要深厚的專業儲備和修復經驗。

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關鍵是黃船技校太少了

廣州黃船技工學校

因此,問診中國工業及工程機械的“大而不強”,只有從產業基礎到從業者的素質,雙管齊下,才能真正提升中國工業的水平。我們真的不應該毫無道理的就去鄙視藍翔等技術類院校,因為沒有了服務工程師,有了故障工程機械,無法使用,它就是一堆廢鐵。這些基層的產業者才能真正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