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房+养老”新模式显现,能否破解“以房养老”困局?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5亿,占比25%。据有关人士介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目前老龄化比例高,再过几年,不到3人就有一个老人。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养老业的春天来了。”

老年人利用不动产应对未来养老正成为养老手段之一。事实上,处于起步期的中国养老产业,横跨了金融、医疗、房地产、社会保障等多个行业,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以房养老”等模式接受度还不高。而上海、广州等地则开始显现“存房+养老”的新模式。


“存房+养老”新模式显现,能否破解“以房养老”困局?


9月,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养老产业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存房+养老”一站式综合服务,为老年人盘活存量房产,安居晚年生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10月,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建融住房与广州越秀养老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养老机构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在广东地区推出“存房+养老”的养老新模式。由建设银行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建的“住房养老金融产品实验室”和“建信安心养老基地”也揭牌成立。

“存房+养老”模式是建设银行将“存房”业务融入养老市场、专注养老事业打造的新模式。老人或子女可以将房子存在建行,获得一次性或分期资金。而建设银行则会给存房老人推荐符合条件的合作机构养老公寓,利用“存房”资金及资产管理收益支付养老公寓费用。而养老机构会为长者提供养老规划、旅居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金融管理等,确保老年生活改善。在后端引入专业租赁公司开展住房租赁运营。

养老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更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百姓福祉。近年来,社会对利用房屋来构建养老生活保障已经做了许多探索,形成倒按揭养老等多种以房养老模式。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存房+养老”模式通过把金融机构、养老机构、租赁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了传统以房养老模式的缺陷。

与传统的倒按揭养老、保险养老等以房养老模式相比,“存房+养老”不会使房屋所有权转移,既保全了老人的养老退路,还能继续享受房产增值收益。与租房入院养老模式相比,“存房+养老”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能更好地实现租赁收益的保值增值。

“存房+养老”业务的推出及推广,将进一步撬动社会冗余住房使用权从所有者转移至需求者,提高整个社会商品房的使用效率;也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的实践,缓解社会的养老问题,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实现养老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原标题:广州日报、南方新闻网、新民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