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通报:今日下午,昆明巡特警接到指令,3分钟到达现场,成功抓获一名持刀行凶歹徒

警情通报:今日下午,昆明巡特警接到指令,3分钟到达现场,成功抓获一名持刀行凶歹徒


2018年10月24日13时53分,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在北市区北部汽车客运站旁沣源路口有人持刀砍人。

接报后,110指挥中心于13时54分指令案发地周边值守街面的市、县、派出所三级巡逻车、骑巡车、处突车及派出所警力,分别同时前往现场处置,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3分钟后,13时57分,盘龙分局龙泉派出所巡逻警力先期赶到现场,13时58分将正在行凶的歹徒抓获,随后市局特警支队巡逻车、盘龙分局春城骑警到达并控制整个案发现场。

经初步调查,13时50分,嫌疑人杜某成(男,39岁,玉溪人)骑共享单车从小窑村行驶至沣源路口,看见一男子蹲在路边,随即从车上抽出一把菜刀砍向该男子,在砍杀过程中,被赶到的派出所巡逻警力现场阻止并抓获,防止其继续行凶。

目前,杜某成对行凶砍人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物证检验鉴定,作案动机追查等案件侦办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

2018年10月24日

新闻背景

昆明公安深化新一轮巡逻防控机制改革重组,打造街面巡逻防控勤务“昆明模式”

警情通报:今日下午,昆明巡特警接到指令,3分钟到达现场,成功抓获一名持刀行凶歹徒

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公安机关“巡逻防控力量不足、方式单一、效能不高”等难题,昆明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注重机构重组、机制创新、勤务改革和科技应用相结合,2018年6月1日和10月1日分别启动市局、分县局新一轮巡逻防控勤务,构建派出所基础巡逻防控网、分县局重点区域控制网和市局反恐处突应急网,打造“三网”叠加、网格布警、分级设防、联动响应的昆明公安巡逻防控新格局。

一是重组巡特一体化管理体制

按照“市局党委管总、巡警管建、特警管战”的思路,实行巡特一体化管理体制,市县两级巡特警实行条块对口管理,解决巡警、特警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问题。市局层面,巡警支队负责全市巡逻防控工作统筹、规划、指导、考核;特警支队负责全市范围社会面巡逻防控、接处警、应急处置、维稳处突和技能培训。分县局层面,成立巡特警大队专职开展巡逻防控、接处警、应急处置、维稳处突和督导考核等工作。

二是依托辅警人员管理“两个办法”破解警力难题

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出台《昆明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和《工资待遇及经费保障暂行办法》“两个办法”;以贯彻落实“两个办法”为契机,加强巡逻防控辅警人员招录,同时整合机关警力资源,按照“市局1200人,主城四区各600人,呈贡、安宁各260人,晋宁200人,其他县区各100人”标准组建巡逻防控专业队伍。

三是重建“三网”叠加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

创新市、县、派出所三级分层布防模式,构建市级反恐应急处置网、分县局重点区域控制网、派出所基础防控网“三网叠加”网格化巡防体系。市级反恐应急处置网由市局特警支队组织实施,对城市主干道、治安复杂区域进行补点叠加,将武装处突单元、机动巡逻车、春城骑警分层次进行部署,履行“守点、巡线、防面、快反”职责,加强主城区应急处突、疏堵保通、社会面安全防范和警情处置工作。县市区重点区域控制网由各县市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组织实施,以党政首脑机关、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为点,以主次道路为线,以街道(社区)为面,重新规划分割辖区巡逻防控区域,实现巡控警力与街面警情相匹配、整体防控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精确打击与主动防范相呼应、日常接处警和应急处突相融合。派出所基础防控网由派出所按照属地原则,探索创新社区警务与巡逻防控工作相结合的“社巡合一”工作机制,发动街道(社区)治保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物业小区保安等社会力量,组建专职辅警巡逻队、社区巡逻队和群防群治义务巡逻队,合力开展社区防控和警情处置工作。

四是建立“三级”实战化接处警指挥调度机制

出台市、县、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接处警指挥调度规范,构建横向联勤互动、纵向贯通所队民警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提高警情处置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水平。市局110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市巡逻防控警力进行直接指挥调度;县市区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可以对本辖区布点的市、县两级巡特警和派出所进行直接指挥调度;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实行“值班接警、指挥调度、信息研判、视频巡逻”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接受市、县两级11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并统筹调度辖区资源开展治安防控和接处警工作。全市巡逻车辆和武装处突单元配备车载PDT、4G图传终端,实现警力上图、精确定位、实时监控、可视调度。各分县局巡特警大队处警量必须达本局辖区接警总量60%以上,简易纠纷及救助类警情现场办结率必须达70%以上。

五是建设巡逻防控科技应用体系

建成全省首家巡逻防控勤务指挥中心,集成大屏显示、扩声、电视电话会议、UPS供电、集中控制、指挥调度等终端系统,硬件配置及配套设施全省一流。建立巡逻勤务网上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动态勤务报备,实现全市巡控布局、巡逻力量、勤务状态一图展现,接处警、巡逻盘查、堵卡查缉等数据自动生成;与市局110指挥中心、合战中心共同建立警情动态监测、防控同步调整、重点分类指导的情报导巡机制,实现可视化指挥、数字化决策、精准化指挥、数据化管理、智能化监督。

工作成效

一是社会面见警率实现大幅提升。全市新增街面巡逻防控警车170辆、警力(含辅警)近6000人,巡逻防控警力占全市警力近30%,警力增长98.5个百分点;每天保持5000名警力、365辆巡逻车、166个治安警务亭、124个春城骑警骑巡组、109个治安卡点、36个武装处突单元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主城区布警密度由原来2.4人/平方公里跃升至10.1人/平方公里,社会面见警率大幅提升,跃居全国前列。

二是治安控制能力实现大幅提升。新一轮巡逻防控勤务启动以来,开展机动巡逻157万公里、徒步巡逻3.8万公里,处置各类警情37.7万起,救助服务群众5.8万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250人。街面违法犯罪同比下降27.6%。

三是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大幅提升。街面处警半径大幅缩减,平均响应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3.8分钟,全市110重大敏感警情3分钟快反到达率达90%以上。

四是街面警情实现大幅下降。

新一轮巡逻防控勤务启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9%,其中街面实施暴力伤害警情同比下降26.6%、“两抢”警情同比下降64.9%、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7.9%、扒窃警情同比下降53%,全市街面警情呈现“九降”良好态势。

五是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提升。“随处可以见到警察”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随时可以向警察求助”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一、二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调查综合满意率为91.83%、92.16%,同比分别上升6.83、7.16个百分点。

警情通报:今日下午,昆明巡特警接到指令,3分钟到达现场,成功抓获一名持刀行凶歹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