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今天(10月24日),世界最長、建築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作為國之重器,港珠澳大橋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將6000多噸的鋼結構混凝土預製件在海底對接,可誰曾想到,吊起這龐然大物的卻是我市儀徵化纖公司生產的一根根高強度纖維絲。在這舉國歡慶之日,這根細絲的由來也更值得我們揚州人好好地回味。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這項令國人驕傲的超級工程,有著“海上長城”的美譽,它擁有40項創新和540項專利。然而,在這些創新和專利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隱形科技”。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將6000噸的“大塊頭”吊入海底並實現對接,是港珠澳大橋最為關鍵的核心技術,承擔這一重任的是世界最大單臂全旋迴起重船“振華30”。鮮為人知的是,工程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施工部件是由14萬根高強度纖維絲組成的吊帶。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在儀徵化纖高纖生產中心,《揚州新聞》記者看到一根根正在生產的細絲線,這就是由儀徵化纖自主研發生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很難想象,這種直徑只有頭髮絲十分之一大小的細絲線,卻吊起了港珠澳大橋的下沉隧道。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儀徵化纖公司高纖部二裝置裝置長石雲虎介紹,每根絲條由1000多根小細絲組成,每一束絲的強度可以承受60公斤拉力,港珠澳大橋所使用的14萬束纖維組成的纜繩,能夠承受8000噸的重量。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與碳纖維、芳綸並稱為三大高性能纖維,是目前世界上強質比最高的纖維。2000年前,高性能纖維的生產技術只掌握在美國、荷蘭、日本三個國家手中,由於國外技術壟斷,國內進口價格高達80萬元每噸,不光價格居高不下,進口數量也受限。為了打破這種現狀,儀徵化纖的幾代科研人員“薪火相傳”,終於在2008年成功建成國內首套每年生產300噸高性能聚乙烯纖維的工業化生產線,使得我國成為第四個掌握此項技術並實現產業化的國家。

重大工程背後的創新力量:一根細絲吊起港珠澳大橋

儀徵化纖公司高纖部主任楊勇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儀化就著手研究幹法紡絲,經過30多年的摸索,經歷三代人的努力。每年為了開發這個產品,都要做成百上千次的試驗。

經過產學研的聯合攻關,2011年,儀徵化纖年產1000噸的生產線建成投產,因為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規模生產,市場上的高性能纖維價格大幅下跌。楊勇說,這個產品在2000年以前,價格要達到80萬元一噸,隨著儀化的產品進入市場,產品的價格進一步下降,目前,每噸產品在十萬元左右。

僅這一項技術創新,儀徵化纖每年就為國家節省外匯數十億元人民幣。不僅如此,近年來,儀徵化纖公司加大產品研發,開發出細旦、高強、有色等50多個新產品,引領著纖維行業的技術創新。楊勇介紹,儀化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在20%左右,纖維出口佔到30%,每年還在不斷增長。如果把所有的產品製品算起來,中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出口量,儀化佔到60%以上。

目前,儀徵化纖高性能纖維三期千噸級生產線正在進行最後的設備調試,預計本月底正式投產。隨著三期項目的上馬,儀徵化纖的纖維國際市場佔有率將越來越大。這根細絲不僅承載著大國的世紀工程,更承載著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