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高德海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他们,

扑下身子、苦干实干;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 高德海

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高德海

致富路上,今年55岁的高德海可以说是一路坎坷:青年时候搞承包开发盐碱地,垦荒种田,因不得其道,经济收效微弱,还落下了病根;中年时候又遇天灾人祸,二儿子罹患垂体腺瘤,大儿子意外离世,犹如晴天霹雳,让这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党的扶贫政策关怀下,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高德海紧紧把握住政策机遇,迈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仅靠种植葵花,就让他增收12万元,成了延安市的“脱贫之星”;2018年9月,被授予“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挫折,不得其道收效微弱

高德海,生于1962年11月,家住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从小就没进过学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9年,吴起县率先响应国家政策,全面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当时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卖掉了家中所有的羊,承包了生产队的一片盐碱地,从此踏上了垦荒种田的人生路。刚开始,对于盐碱地根本不了解,不懂得盐碱地种植技术,每年种的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没有一点经济收入。后经过他不断摸索总结,加上多年来反复地翻地和使用农家肥料、腐草烂叶等有机肥料,才使得盐碱地变成了能耕种的农田,有了微薄的经济效益。盐碱地是培育出来了,他和媳妇却落下了病根。

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高德海

灾难,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2010年后开始灾祸不断。先是二儿子被查出患有垂体腺瘤,做手术花掉了十几万元。2011年10月份,大儿子婚后刚刚一个月,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没得到及时抢救,从此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大儿子的离开,让他一时无法接受,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媳妇几近昏厥,茶饭不进,整个人都变得疯疯癫癫。从此夫妇二人便整天待在家里,抱头痛哭,连门也不出了。这一系列的灾难,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帮扶,增加脱贫的信心

小口则村是县委组织部的包扶村,也是市级党建示范村,全县美丽宜居村建设示范点。高德海家的帮扶人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炜刚,孙部长多次进村入户宣传动员,亲自对接协调,安排推动食葵种植各项工作。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君利、镇上包村干部康晓峰、驻村第一书记刘文明和村两委班子通力合作,通过调查摸底、逐户协商、算账对比、引导动员,采取党员带头、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村民统一种植品种和种植标准,实现了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种植,确保景观花海观赏性更佳、农户收成更好。

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高德海

转折,精准扶贫惠及其人

2014年,国家提出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周湾镇小口则村“两委”干部都知道高德海的家庭情况,2015年通过村级民主评议将他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2016年底,高德海家庭收入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2017年,周湾镇小口则村紧紧围绕全镇“一库两区”(即:周湾水库、罗沟泉梯田景观区、涧地葵海观光区)项目建设和“12345”产业发展规划,以“一村一品”为载体,积极推广“三变+合作社+农户”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并与内蒙三瑞农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食葵种植购销合同,在全村推广种植葵花。高德海把握住了致富机遇,他把自家2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葵花,葵花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有三瑞公司做保障,劳务方面有帮扶干部、吴起县爱心救援队做支撑。秋收季节,他种植的葵花大获丰收,产量多达4万斤,总收入近12万元,不仅一下子就还光了所有的外债,2017年10月,县里又通过就业扶贫政策,解决了高德海家二儿子的就业问题,一个贫困家庭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高德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