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年后返工的第一天,表姐向我发来信息,“我又和我妈吵架了,我和她一呆在一起就吵架,我不像你,脾气好,真羡慕你们家和谐的环境……”

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非一个脾气好的人,年少时,也常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甚至还动过手。那时忤逆的自己,觉得家人就是自己的港湾和后盾,脾气来了,就毫无顾忌地朝这个舒适的环境撒。每次脾气过去后,虽然后悔,但却做不到马上改变。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直到有次看了一个短故事,故事里的父亲买了一辆新车,特宝贝,有一天,女儿玩耍的时候在车身上划了一道长长的划痕。父亲当时特别生气,用绳子绑住女儿的胳膊让她反省,自己去修车。

孩子小,被粗麻绳长时间的捆绑住很容易血液循环不畅,等到发现的时候,有只手已彻底坏死。这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有天女孩天真地问父亲,你的车现在是好了,我的手什么时候能和原来一样呢?父亲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面对孩子,最后自杀了。

当时年少的我,看到这个故事,可谓振聋发聩,我们对亲近的人随口说的和做的事,真的有可能变成一个无法弥补的黑洞。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我们可以在外面和风细雨,对陌生人口吐莲花,为什么回到家后就变成另一个面孔,恶语相向、连一些小事都无法包容呢?

01

对亲近的人太苛刻

对不相干的人太谦卑

有句话说:我们总是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说心里话。对陌生人,往往彬彬有礼。对亲近的人,却不知分寸,常常开过火的玩笑,接最深的伤疤,发泄最糟糕的情绪。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之前我在微博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因为小事和妈妈吵架,然后离家出走,在饥饿难耐却身无分文的时候,一个摆摊的老婆婆免费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女孩感激涕零,觉得老婆婆对自己很好,相反,和自己吵架的妈妈不如她。

老婆婆听了女孩的话后劝到:“孩子,我只给你一碗馄饨,你就感动成这样,你的妈妈给你煮了十几年饭,你却觉得她不如我,这样不对啊。”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有句歌词叫做“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我们在那些真正关爱我们的人面前,总是肆意放任自己,觉得对方会理解和包容,可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呢?只不过有人为了你做了这一切。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知乎网友说的一句话:对待生人要“熟”一点,对待熟人要“亲”一点,对待亲人要“生”一点。对待生人和熟人,需要我们主动热情些,多点关心,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对待亲人反而要拉开点距离,多一些克制,多一些彬彬有礼,少些脾气,少些肆意妄为。

02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但克服本能是教养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能伤害的,都是最爱你的人。”因为只有爱你的人才会给你伤害的权利,但不是每个爱你的人都有义务去忍受你的伤害。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前两天,到电影院去看了最近大热的《三块广告牌》,片中有一幕尤为揪心。母亲米尔德雷德在女儿的房中,回忆和女儿的最后一次见面,是一场激烈的争吵。

女儿找她借车,她不肯,女儿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今天被人强奸……”,米尔德雷德也不甘示弱地大吼回击:“我也希望你今天被人强奸。”不料一语成真,再见到女儿,已是她在三块广告牌下被强奸后烧黑的尸体。

在女儿去世后,她的父亲责备米尔德雷德:“女儿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受够了和你的争吵,希望离开你!“当米尔德雷德坐在女儿的床上,双手抱着头,肩膀颤抖,泣不成声。也许那具黑黝黝的尸体,会很长时间像梦魇一样纠缠着她。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很多人在亲人受到伤害之后都会自责,自责自己那天为什么要吵架?为什么我们对待亲近的人,总是缺少耐性,容易挑刺、发脾气呢?

其实亲近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所以当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压力,无处发泄的时候,就会朝这个舒适圈发泄,也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对方会理解。过高的期望,让我们肆无忌惮,然后一次次地为难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人,来收获安全感。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可是再深厚的爱也会在一次次挑剔和争吵中被碾碎,那些和我们亲近的人,也会在一次次包容中伤了自己。周国平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我们每个人都是暴力云,会在无形中伤害爱我们的人,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爱是迁就、包容,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03

只有宽容和克制

才是爱最坚硬的铠甲

有句话说得好,“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就是是一个脾气极大的人,每次她发脾气的时候,胡适为了避免正面冲突,就会躲到厕所里,以漱口为由,然后故意把牙刷搁进口杯里,弄出很响的声音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既避免了自己和妻子发脾气,也让对方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最后缓解冲突,让彼此好受。

想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脾气,但只有宽容和克制,才能不破坏我们和亲近的人的关系。可当我们的坏情绪来临时,该怎么办呢?秦桑通过查阅资料,收获了以下几点方法,希望对你们有所裨益。

听我说:总对亲人发脾气的人,是渣渣

我家楼下有一家小餐厅,他们是夫妻店,男的叫阿木,女的叫小雨,他们已经在这里开了五年的餐厅。

阿木经常当着客人面呵斥小雨,这桌客人走了赶紧收拾一下,你是不是瞎,你能不能快一点?

小雨每次都觉得很尴尬,她都会勉强的笑一笑,毕竟有客人在。

记得有一次,店里没什么客人,我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准备结账,小雨收拾碗筷时突然打碎了一只碗。

她的手割破了,鲜血直流,阿木急了:“你这个败家娘们,你能不能别整天毛手毛脚的,谁让你拿手去抓碎片的,活该割到手!”

“你别骂了,你当着别人面这样说我,我一点面子都没有。”小雨小声的说。

“你还要面子?那你就把活干好,我骂你算轻了,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

尽管如此,阿木还是去拿创可贴给小雨包扎好,本来阿木是关心小雨,可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

还有一次,因为小雨少算了客人一百元钱,他们大吵了一架,店里很多东西都砸碎了,渐渐的他们开始闹离婚,生意也越来越差。

有话不好好说,容易把好事变成坏事,有些人是情商低不会说话,而有些人却只对外人说好话,对家人永远只有语言暴力,这种只对亲人使用语言暴力的行为叫“杀亲”。

胡适的婚姻是母亲遵循旧式习俗包办而成的,但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谐幸福,就连张爱玲也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在婚后总被好友嘲笑怕老婆,生活中他处处礼让江冬秀,晚年的胡适和江冬秀,真可算是琴瑟和谐了。后来拍全家福,江冬秀一人坐着,胡适和孩子们环立在她周围,一派喜气生动的景象。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你看,真正厉害的男人,懂得和老婆好好说话,也知道在外人面前给老婆留面子。怕老婆,其实就是爱老婆。

婚姻里语言暴力也是一种家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夫妻本是一家人,应该彼此知冷知热,而不是用最狠的话来伤透枕边人的心。

经常有女读者问我,为什么老公结婚前后态度不一样,结婚前轻声细语,结婚后就爱搭不理,随便说两句就大声呵斥。

很多男性朋友在结婚前很浪漫体贴,可是一旦结婚了心态就悄然发生变化,他觉得反正你已经追到手了,注意力会集中在工作中,从而忽略了你。

当你多说他几句,他也许会吼你,你会觉得他变了。他对外人温文尔雅,却在家里横行霸道。

恰恰是因为对外人的犯错成本太高,而妻子的犯错成本很低,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怎么吼你,你也会原谅他。

可惜他不知道,妻子表面上原谅了他,但内心深处还是很受伤,感情就是这样一点点流逝的。

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利刃,它的威力足以杀死一个人,和一颗热切的心。所以,婚前请尽情试爱,婚后请好好说话。

有多少不好好说话的夫妻,就有多少婚姻死于语言暴力,好的婚姻,从夫妻之间好好说话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