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屏看點|《彭德懷元帥》好在哪裡

一鳴

建國這麼多年來,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陸陸續續拍了不少,涉及重大革命歷史人物的很多,但平心而論,精品並不算多。箇中原因之一是,這些影視作品往往不能放開手腳,太多追求主角形象的高大全。但有兩部卻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這便是由侯勇主演的《陳賡大將》和由董勇主演的《彭德懷元帥》。

陳賡大將一生的經歷十分傳奇,再加上主創人員的合理改編,使得《陳賡大將》成為這類題材裡的佳作。那麼,《彭德懷元帥》好在哪裡呢?

好在彭德懷。

彭德懷渾身散發著非常強大的人格魅力。1928年,當彭德懷和他的入黨介紹人段德昌一起走進一座關帝廟時,段德昌指著關羽的坐像問他對關雲長有什麼想法,要知道彭德懷的性情是很像關羽的,而千百年來民間也一直流行著關公崇拜。彭德懷是這麼回答的:“關羽是過去的人,現在還被統治階級利用,沒有意思。”

彭德懷對關羽的否定並不完全是他對關羽有多不屑。事實上,彭德懷這一生都以反抗為主基調。他脾氣暴躁、敢愛敢恨、敢說敢為、敢作敢當。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評價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不同於其他傳記影視劇里老老實實從一個人童年講起,《彭德懷元帥》開頭就是彭得華(彭德懷原名)殺地主惡霸歐盛欽的場景。電視劇從由1920年彭德懷為民除害遭通緝展開,到考入湖南講武堂後再入湘軍參加北伐,從秘密參加中國共產黨,到1928年組織平江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從率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到領導紅三軍團以少勝多佔領長沙,從五次反圍剿到萬里長征,從八年抗戰到解放戰爭,從臨危受命參加抗美援朝打出國威軍威,到銳意改革建設現代化新型軍隊,再到人民軍隊授銜,彭德懷波瀾壯闊的一生為這部電視劇賦予了起伏跌宕的藝術特點。人民軍隊從井岡山斗爭開始的諸多重大事件,都可以看到彭德懷的影子。從一個側面看,《彭德懷元帥》又是一部形象化的軍史。

重大歷史題材,特別是寫在黨和軍隊的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作品,必須對史實進行精準把握。該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達數百人,所寫事件基本依照黨和軍隊的發展過程。編導嚴格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使彭德懷剛正不阿、追求真理的共產黨人形象顯得真實可信。劇中井岡山斗爭時期,是共產國際有絕對權威和黨內錯誤路線佔上風的時期,中央來信否定毛澤東建立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正確戰略方針,關鍵時候彭德懷給中央寫信,要求糾正這種錯誤的路線。

彭德懷的精神還突出表現在他的大局意識。劇中,彭德懷率紅五軍來到井岡山,與井岡山原有紅四軍實力相當,怎樣調度這兩支隊伍,形成更強的戰鬥力是一個重大問題。彭德懷主動提出了將紅五軍整體編入紅四軍的建議,沒有這次編制體例上的重大調整,面對蔣介石鐵壁合圍的戰術和優勢兵力,紅軍就無法形成整體戰力,後來一系列的勝利就可能都是空談。比如,面對敵軍總指揮何鍵親率重兵圍剿紅軍的危險局面,井岡山紅軍決定將一部分兵力留守井岡山,另一部分轉移贛南作戰,留下來的部隊很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但全部轉移,紅軍費盡心血建立的根據地就會喪失。危難時刻又是彭德懷勇挑重擔,自告奮勇率領部分部隊堅守井岡山,這種在危急關頭赴湯蹈火的勇氣和胸懷,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閃耀著光輝。再比如,當毛澤東決定出兵抗美援朝時,相當一部分領導持不同意見,又是彭德懷臨危受命率師出征。從這些影像故事中,我們可以形象而直觀地感受到,毛澤東筆下“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詩句,正是對彭德懷偉大形象的高度概括。

觀眾隨著電視劇的情節演進,回望那段崢嶸歲月,感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和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該劇提供了強大的精神能量,將這位功勳卓著的元帥還原為一個大寫的人,讓其以一種令我們仰視、供我們學習,神聖而具有美感的形象佇立於熒屏之上,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中國電視劇生態環境中的某種失衡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