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華,中日拓展經貿合作新領域

■ 觀察家

據新華社報道,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至後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後首次訪華。安倍此前認為,中日關係“已經完全回到了正常”。經歷了八年的風雨,中日兩國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遷,在新的歷史基礎上,重構中日關係。今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站在40年的視角上,中日關係已經超越雙邊的意義。

安倍首相訪華也是中日高層系列互動之後水到渠成的結果。今年中日韓領導人會晤之際,李克強總理訪日,也是時隔多年,中國總理訪問日本。9月份,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安倍首相舉行了會晤。中日高層會晤和共識為雙邊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戰略引領。

安倍此次來訪率領龐大的經貿代表團,也是拓展中日合作的新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將舉辦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的論壇,中日之間經濟關係的競爭性向合作性轉變。

今年中國將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日本也有很多企業參與,中日經濟關係一直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在新的歷史階段,中日經貿關係也在重構。美國政府退出多邊,以雙邊重建貿易合作關係,日美關係面臨新的挑戰。中日兩國在維護區域多邊貿易體系,革新WTO都有相同立場和利益。兩國經濟實力和結構的變化是中日關係新的變量,或者說雙方基本解決了在經濟合作問題上的不同看法。

面向未來,中日之間的合作不僅有助於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區域經濟秩序重構的關鍵動力。中日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相似,都是貿易國家,未來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就需要提升東亞國家金融能力。可以說,中日兩國肩負超越東亞模式的歷史使命。

今年對於中日關係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開放與改革是一個相互推動的過程,中日關係也嵌入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之中。40年前,中日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奠定了中日關係的基石。當然,在世界處於百年變局的時代,中日之間需要尋找新的合作增長點,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不僅有助於兩國經濟升級,也可以推動地區繁榮。

以100年的視角,東亞將呈現出“雙強”的結構,在中日間相互尊重、彼此承認的基礎上,雙方關係才能從經濟合作開始,逐漸破解一個又一個問題,最終實現中日關係結構性的轉型。安倍訪華不僅是中日雙方高層對雙邊關係的重新界定,也可能開啟中日攜手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這也是中日關係性質的變遷,更是新的歷史使命。

□孫興傑(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