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广安之行

知道邓小平的出生地是广安,也曾经想过要到邓小平的故居去看一看,但终究没有成行。没有刻意去,也许是为了等待最合适的时刻?

邓小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改变命运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一定能够那么快成功,中国在发展道路上还要摸索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今天的中国依然会是一个封闭、落后和贫穷的国家。

我们这代人中很多人的命运,因为邓小平做了一件事情而改变了。1977年邓小平召开高考改革座谈会,提出恢复高考,大学生不再从工农兵中进行选拔,而是从高考优异者中进行选拔。几百万被上山下乡耽误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高考。那些在文革时期依然坚持学习的青年,迎来了他们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机会。这些人里面,就包含了今天的总理李克强。

1977年我在高一,学校从一所以劳动为光荣的农村高中,立刻变成了一切以高考为核心。我也下定决心要考上大学。我们的班主任鼓励我们说:“你们都是农村孩子,可能一个都考不上,但我依然要求你们全部参加高考。以后你们拄着锄头,在田头仰望蓝天的时候,一定会回忆起来,你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曾经付出过一次努力!”

1978年高二毕业(那个时候高中只有两年),我参加了第一次的全国高考统考。落榜、再考、再落榜、再考,最后稀里糊涂被北大录取了。当时,外语考生可以享受一个政策,数学不计入总分。这个政策不知道是不是邓小平提倡的,但对我实在是如甘露春风,因为在所有学科中,我最头疼的就是数学。

邓小平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第二件事情是92年的南巡讲话。在92年之前,我一直打算出国,并且做好了出国后就不再回国的打算。但92讲话的精神,像春风一样吹了过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会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希望。中国政治变得更加开明,经济开始腾飞起来。现在企业家中的所谓92派,都是因为南巡讲话下海的。我在93年注册成立了新东方学校,94年彻底放弃了出国读书定居的想法,决心把新东方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这一做,就一直做到了今天。

如果说世界上有人改变了十几亿人的命运,并且是往不断变好的方向改变,让人民变得更加富有和幸福,邓小平即使不是唯一的一个,也是仅有的几人之一。这样的人,我们把他们叫做伟人。

也许是因为14岁就离开家乡,16岁就出国读书打工,也许植根于中国最基层的社会,又亲身体验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优势和弊病,也许是因为三落三起尝尽人间的各种世态炎凉,同时伟大的信念一直是支撑他生命的动力,邓小平身上有一种历尽沧海的大气,一种深通人性的悲悯,一种闲庭信步的沉着,一种穿透迷雾的睿智,一种明白世事的通透,一种举重若轻的豁达。政治家很多,而伟大的政治家,必然具备终极意义上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这就是在我们崇敬邓小平的同时,觉得他亲切如自家爷爷的地方。

今年夏天,我的一个朋友调去广安工作,他对于教育非常痴迷,觉得我对学生们有一定的影响力,邀请我去广安给学生做演讲。并给了我不得不去的理由:一是我们的命运因为高考而改变。是邓小平给了我们这样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农村孩子进入优秀高校学习,无论如何应该到邓小平故居来献个花篮表示感谢;二是广安到今天为止也不是发达地区,来帮帮这里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学,鼓励孩子走出大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三是朋友邀请,从情义上来说必须来,不来也可以,只要心里过得去就行。话说到这个份上,不去就变成心头负担了。晚去不如早去,于是就确定了9月10日去广安。

9月9日,我在西藏参加了另外几个活动,订了9月10日早上飞成都的机票。后来在地图上一查,发现广安离重庆才一个多小时,离成都要三个小时,赶紧重新换了到重庆的机票。10日上午12点多重庆落地,坐上车就赶到了广安,入住广安思源宾馆。

4点钟朋友来宾馆接上我,一起去广安中学。到了现场,竟然有一万多学生和老师,在广安中学的露天操场,来听演讲。广安中学是邓小平的母校,当年邓小平14岁的时候,在广安中学(当年还不叫广安中学)学习了一年,从学校不远处的渠江码头,坐船到了重庆,在重庆读完一年预科后,再坐船到上海,赴欧洲勤工俭学。这一走,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从这里出发的那个少年,后来成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推动者之一。

老俞闲话|广安之行

在广安中学演讲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讲了几个要点:

一、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要胸怀世界,走出大山。只有走出大山,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你才能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大可能。

二、要有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情怀,不要只想着自己。想着自己,格局就会很小,小格局的人不会有大发展。有大格局就能够成大事,就能够为祖国发展做更大贡献,同时自己也会变得更好。

三、不要去管自己现在成绩好不好,家庭好不好,邓小平爷爷也没有上名牌大学,家庭背景也一般,但因为不断努力,绝不放弃自己、放弃希望,所以就有了后来成为时代推动者的机会。

四、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邓小平爷爷三落三起,就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能够心平气和对待自己的处境和挫折,最后以七十多岁高龄复出,为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杰出贡献。

演讲结束,参观了广安的思源广场和街景。广安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城,城市人口只有几十万,但市容比较干净,老百姓心态也比较平和。晚上,朋友在一个叫纳古纳的餐厅,请我吃了一顿地道的四川火锅。我是一个地道的吃货,觉得做一场讲座,换一顿地道的四川火锅,加上和朋友可以轻松交流,实在太合算了。

老俞闲话|广安之行

第二天早上,广安教育局和新东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我希望新东方能够在广安教育中做点有用的事情,尤其是把这几年新东方在科技和教育结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广安教育中,为广安教育的均衡发展做点贡献。随后,朋友安排我们到邓小平故居参观。

故居景区范围很大,到处都是全国各地来种植的纪念林,形成了植被非常丰富的环境。我们步行穿过优美的林区,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为铜像敬献花篮,恭敬地三鞠躬。然后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看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当年邓小平参加恢复高考座谈会的照片和文字都在里面。

跟着图片和文字介绍,我们追随邓小平成长的脚步,走过了一段段烽火岁月,一次次革命洗礼,一场场关键抉择,一片片人间真情。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文革期间,邓小平在江西劳动时,为了子女的身体健康,给中央写的几封信,字里行间,作为一个父亲的深情和挚爱,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老俞闲话|广安之行

从陈列馆出来,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撑着雨伞,来到邓小平的故居。他在这个故居里生长到了14岁。故居是旧时常见的一层瓦房,正房加上两边的厢房,三面被树林包围,一面敞开朝向一个连着河道的水池。据说邓小平小时候,常常和兄弟姐妹们,在这个水池周围玩耍,在水池中洗刷毛笔等。

雨中的故居,幽静肃穆,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透露出某种韵味深长的文化气息。不知道当初邓小平坐船沿渠江而下,是不是也在这样的潇潇秋雨中?那一刻他的心,一定已经穿越千山万水;那一刻他的思绪,可能就决定了后来几十年他要走的路。这条路,最终把中国人民带向了希望和发展的大地。

因为要赶下午3点的航班,参观故居的脚步匆忙而急促。朋友安排匆匆吃了便饭,我就坐车离开广安向重庆机场出发。但在匆忙的脚步后面,我的思绪一直翻滚不已。

没有邓小平,中国一定还在,但可能是一个不同的中国;没有邓小平,我们可能还活着,但可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活法。邓小平把中国带向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并不完美,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努力,但至少这个时代给了大部分人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给了很多人有人格有尊严活着的机会。当邓小平故居从我视线中消失时,我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为了这个人,也为了这个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