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院醫生被打了,有兩件事大家都不明白

9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發生赫英東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的事件,該事件在朋友圈刷屏。在吃瓜群眾的關注之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為此專門發佈“事件聲明”,呼籲嚴厲打擊暴力傷醫事件,維護醫護人員人身安全。隨後,警方也發表了通報,於10月13日對產婦的丈夫鄭某宇依法刑事拘留,對產婦女兒取保候審。

對此,燒傷超人阿寶根據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這事還沒完,因為通報說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對赫醫生的行為還沒有結論,有可能定性“互毆”。

這顯然不是互毆啊,雖然第一輪毆打時,赫醫生被迫還擊,把鄭某宇打倒在地,又砸了一拳,但是在第二輪被圍毆的時候,“赫醫生始終保持克制,未予還手”。警方通報裡都這麼說了,要是還能再定義為互毆,那真是奇葩了!

還有人有疑問:產婦的老公和女兒都處理了,產婦也打人了,為啥產婦沒被處理?

話說產婦打人的時候還是孕婦,根據中國刑法,孕婦可以免予死刑,打個人確實不算什麼,這也是人道主義被人濫用了,確實沒法說什麼。

不是群毆,產婦也沒法處理,其實這兩件都是很明顯的事,沒有必要多說。

本文想說的是另外兩件事。

1. 喝酒真的有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本事件的新聞裡提到:

“其丈夫鄭某某從外面酒醉回到醫院後,在病房門口突然抓住值班一線張醫生,嚷嚷要見醫院領導。張醫生當即向值班室彙報。”

看見沒有?酒醉!

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了,有两件事大家都不明白

每次科普文章說酗酒不好,雖然同意的人自然不能再同意,喜愛杯中物自然不會同意,而且能分分鐘拋出幾篇喝酒有益健康的網文。

認為喝酒有益健康的論點不外乎那麼幾個:

  • 對心臟好

  • 有助睡眠

  • 可以養顏

  • 最奇葩:某名牌的酒竟然可以抗癌

喝酒喝到入睡,那不叫催眠,那叫喝醉。對於喝酒有助睡眠的論點,有人做過測試,發現喝酒對睡眠其實是不可控的,入睡時間有時加快,有時變慢,關鍵是睡眠會變淺,睡眠的效率會變低。現在有很多監測睡眠的APP,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監測一下。

有助養顏,那也是傳說。對於女性來說,每天只要一杯酒,就會增加得乳腺癌的風險,所以在喝得面如桃花和減少乳腺癌風險之間,每個有知性的女紙應該會選擇後者。對於男性來說,即便自己喝得面如桃花,估計最多也就是被當成菊花,所以還是省省吧。

喝酒抗癌就不要提了,要達到那個效果,先要把自己變成一隻老鼠,因為那個所謂的效果是用老鼠做出來的。而且要看到這個效果,也能光是喝酒,還要同時服用致癌物,因為在那個實驗裡,喝某酒的所謂好處,比較的是“喝某酒+致癌物”和“酒精+致癌物”,根本不是喝酒和不喝酒。

這所有的觀點都好反駁,只是這條“對心臟好”,一直不容易批倒。

但是,《柳葉刀》上最新發表的數據顯示,喝酒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最重要的風險因素[1]。重要的數據有這麼幾個:

  • 在全球每年因各種原因死去的3200多萬人中,喝酒直接導致了280萬人的死亡;

  • 對於全世界的中青年男性(15-49歲)來說,喝酒是導致死亡的頭號兇手;

  • 中國是全世界喝酒喝死人最多的國家,每年有70萬國人把命給喝沒了,其中65萬是男性!

看到這結果,我明白了,男人喝酒不會喝成桃花,也不會喝成菊花,而是喝成昨日黃花。

這個研究發現,雖然喝酒可能會對降低冠心病和女性糖尿病的風險有一點點好處,但是這個好處太微不足道了,因為帶來的其他風險太大。

如果說適量飲酒有好處,那這個適量是多少呢?零!不喝酒,才有益健康!

喝酒不但對自己不好,對社會也是危害。比如這個北大醫院打人事件裡的鄭某宇,且不說自己老婆在醫院待產,自己還能出去喝酒,這是什麼樣的渣才能幹得出?試想一下,如果他沒喝酒,也許就不會打醫生,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所以這喝酒的後果,不但是讓一個醫生白白捱了打,還把自己打到了拘留所,把自己正在上大學的女兒也打出了一個人生汙點。

酒壯色膽聽說過,幾年前比較火的電視相親節目,就確實有男嘉賓,在上場之前先喝幾口二鍋頭。如果能達到那樣的效果,也就值了,可是這顯然不可控,說不定壯起來的,就是打人的壞膽,幸虧那節目上沒發生女嘉賓被暴打事件。不過,真要是發生了,也不會播出來。

2. 總有人覺得自己比專家牛!

當然,不能把這所有的鍋,都讓喝酒背上。產婦沒喝酒也打人了,產婦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女兒,以後本來要為人師表的,應該沒喝酒,也同樣打人了。

事情的起因,也不是喝酒,而是產婦過了預產期,要求剖腹產,醫生認為沒有指徵,不同意進行。

很巧,《柳葉刀》雜誌踩著點在幾天前發表了一篇論文,對全世界剖腹產的情況進行了分析[2]。根據這個分析,全世界所有的分娩中,因為醫療目的確實需要進行剖腹產的比例,應該是10-15%,但是實際的比例,是21%。

一半的剖腹產,從醫學上講,都是不需要的。

等會兒,這是全世界的比例,中國是多少呢?2012年為45.7%,2016年為41.3%! 按照這比例,中國有幾乎四分之三的剖腹產,都不需要。

哪些是需要剖腹產的呢?對於有出血、胎兒窘迫、高血壓、胎位異常等情況的孕婦,剖腹產可以改善產婦、新生兒的存活率,也可以降低產婦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風險。

但是剖腹產也是有風險的,如果沒有上述這些醫學指徵,產婦就完全暴露在剖腹產的風險之中:剖腹產產婦死亡率和殘疾率都高於陰道分娩、產後恢復更為複雜,可能導致子宮瘢痕,對產婦以後的懷孕和分娩帶來麻煩。

從醫院的監視視頻上看,鄭某宇在正式動手之前(一開始其實已經先推了一把郝醫生),應該在質問為啥不給自己老婆剖腹,而郝醫生也應該是進行了解答。

但是,鄭某宇不買這個說法,開始打人。

該不該剖腹產要聽誰的?是接生過無數孩子、非常有經驗的醫學專家?還是已經生過一胎的產婦?或者是覺得自己拳頭比較硬的鄭某宇?

這其實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在中國,患者“指導”醫生進行醫療的事情比比皆是。

其實不只是醫療問題,這個現象可能已經覆蓋到整個社會。試想一下,如果誰的拳頭硬就該聽誰的話,那麼是不是在什麼地方建個大壩,就該聽領導而不是專家的?

當然,如果領導沒有一點對專家的尊重,一意孤行,是不是專家也會認同拳頭,從而迎合領導的意見?

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了,有两件事大家都不明白

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吃瓜群眾會覺得所謂專家,其實都是該挨磚的家,意見根本不值得尊重。

這樣的社會,還可能是一個和諧社會嗎?

所以,構建一個和諧社會,要從戒酒開始,要從對專業知識的尊重開始。

藉此機會,希望赫英東早日恢復!也許今後你還是會迎來一頓老拳,但是今天先接受一個擁抱。

參考文獻:

1. Griswold, M.G., et al.,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2018. 392(10152): p. 1015-1035.

2. Boerma, T.,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use of and disparities in caesarean sections.The Lancet, 2018. 392(10155): p.1341-13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