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美聯儲加息與白宮何以「離心」?

10月17日,美聯儲公佈最新會議紀要。美聯儲全體官員都認為繼續漸進加息是適合的,多數人支持利率暫時超過預計的長期中性水平,而且他們認為刪除“貨幣政策立場仍寬鬆”這一說辭並非改變預期利率路徑。

美聯儲和特朗普依然存在嚴重分歧。美聯儲9月決定加息後,特朗普已經多次公開表達對加息的不滿,但從最新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不會理會特朗普的指責,並決定12月份還要第四次加息。特朗普何以怒“懟”美聯儲?因為兩者不在一個頻道上。

美股出現動盪性下調,特朗普認為美聯儲的加息決定讓“特朗普行情”成了泡影——這是特朗普引以為豪的政績。而且,特朗普大規模減稅計劃吸引的各路資金,也有相當部分投入到股市裡。美股動盪下調,傷害的不僅是特朗普的面子,還有減稅計劃被股市蒸發掉的裡子。

在美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較量中,前者從來都是落盡下風。兩種資本的競爭,也是傳統產業和華爾街巨頭的博弈。特朗普支持產業資本,從減稅計劃到全球貿易摩擦,特朗普關切產業資本的努力,因為具有逐利屬性的資本,都被虹吸進美國股市的“絞肉機”。美股維持牛市,“特朗普行情”給予特朗普政績跡象;而美股動盪下調,特朗普內外政策的諸多努力也伴隨著股市蒸發而打了折扣。

特朗普所需的是政績——股市要牛,經濟要好,就業、消費、通脹等各種紙面數據必須好看。而且,這些政績數據必要維持下去,最起碼要維持到中期選舉。顯然,這也符合特朗普的一貫功利訴求——國際關係追求“美國優先”,國內政治必須“特朗普優先”。因此,特朗普將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的“飯碗”端掉,換上共和黨的鮑威爾,就希望鮑威爾為特朗普的政績服務。

但美聯儲是相對獨立的專業機構,向來不受美國政權更迭的影響,也不受白宮指令的影響。這是美國的政治傳統,也是美國治理的原則。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有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體系,出發點是基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這固然和白宮存在基本共識,但美聯儲和白宮又存在分歧。前者既要考慮美國市場的基本面,而且要關切貨幣政策的延續性——這種延續性是跨政府和超越黨派利益的。譬如鮑威爾實行的漸進加息政策,是對美國10年華爾街金融危機衍生的量化寬鬆政策做個了斷,這個週期涵蓋了兩任美國政府,也是耶倫漸進加息政策的延續。

關鍵是,美聯儲的漸進加息政策,也不是鮑威爾一個人的決定,而是彌合了美聯儲內部“鴿派”和“鷹派”的分歧,集體做出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決定。

美聯儲具備繼續加息的所有要素。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的就業報告,美國失業率降至3.7%,為近50年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平均時薪環比上漲8美分,漲幅0.3%,與8月份的漲幅持平。美聯儲也將年內美國經濟增長調整為3.1%,而且強調通脹可控。

通脹是特朗普不滿美聯儲加息的主要藉口。特朗普政府認為,美聯儲加息會加通脹,影響資本流動活躍性,降低美國大規模減稅的效果,影響美國經濟和股市。美聯儲加息對於通脹指標已經有充分的預判,即維持2%的通脹水平。因此,特朗普指責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國通脹,並不屬實。

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和股市的關鍵不是美聯儲的加息政策,而是白宮的政策設計。譬如,美國對華和其他貿易伙伴的貿易戰,更容易增加消費者成本,推升美國通脹水平。數據顯示,美國鋼鐵和鋁的價格已經上升33%和11%,如果美國加徵25%的進口汽車關稅,美國消費者每年將增加450億美元的消費開支。對此,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表示,關稅已經造成“負面影響”,呼籲在貿易爭端上迅速採取行動。

目前來看,美聯儲不會停止加息步伐,特朗普也不會停止批評美聯儲。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也好,貿易戰策略也好,也是為了夯實美國製造業的根本,築牢美國實體經濟的根基。但是作為實體經濟血液的金融業,並不受白宮的操控,而是掌握在美聯儲和華爾街巨頭手裡。白宮的產業政策,一旦涉及金融因素,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很難把握住執行方向,政策效果也充滿不確定性。因此,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和貿易戰政策,不僅沒有築牢美國實體經濟的根基,反而加大了資本“脫實向虛”的流速。

美股下挫,對特朗普政府的打擊將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其充滿爭議的經貿政策難以為繼;更重要的是將會影響特朗普和共和黨的中期選舉選情,影響特朗普的權力基礎。特朗普不滿美聯儲,也使焦慮之下找替罪羊。不過,從美聯儲的表現看,鮑威爾不會背這個鍋。

文章來源:《僑報》,2018-10-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