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對於導演王競,我們很少能在當下商業電影氾濫式的宣傳中暼到他的名號,但是如果深扒近年來國產小成本優秀影片,那麼他絕對是其中的一號人物,從2012年的《萬箭穿心》到2013年的《大明劫》,他完成了在現實和歷史的雙重語境中,探討夾縫中的人物生存。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萬箭穿心》的故事似乎存在於二十世紀之交中國內地的大多數城市家庭,儘管這種悲劇性衝突不一定到處都是,但是電影中的人物就像我們兒時身邊的鄰居,真實不造作。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強勢而市儈的女人為了掌控家庭的主導權,以致逼死文化階層小幹部的丈夫,雖然在其後十年任勞任怨做苦力供兒子考上大學,但卻換回兒子一句“斷絕母子”關係的結局。

顏丙燕飾演的妻子李寶莉從一出場便帶有主導權的地位,不管是在床上撩動丈夫馬學武企圖做愛,還是之後在搬家的過程中對丈夫數次奚落,都讓這個人物的強勢性格完成了建制。女強男弱的家庭導致的後果則是男方不堪忍受以致出軌,本來在那個年代習以為常的惡習,成為了李寶莉扳回家庭主導權的籌碼。在丈夫和情人開房的過程中,李寶莉通過向警方匿名舉報,把本來處於弱勢地位的自己硬生生地拉到丈夫必須滿懷愧疚對她俯首稱臣的王座。而當其後丈夫知曉實情,精神的壓迫和生存的窘境自然成為他自殺的必然選擇。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丈夫的死去,使得李寶莉得獨自擔負兒子和婆婆的生活花銷,影片在這個關口的處理方式更是讓李寶莉的堅韌和不屈性格凸顯熒幕,她沒有選擇朋友的經濟接濟,而是選擇了挑扁擔、做苦力。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讓她本來以為可以換回兒子上大學後的舒坦,但是兒子由於母親對父親的逼迫,加上查到母親當年的匿名告密,促使他狠心地讓母親離開居住十幾年的房子。

當電影在李寶莉踢著破爛麵包車,揚長離家之後,這種撕心裂肺的“萬箭穿心”之痛卻在電影的升降鏡頭中逐漸凝固了。本片的片名“萬箭穿心”來自中國的風水習俗,原因在於李寶莉一開始搬進的新家就是處於多條道路穿行之地,每條路就像箭一樣,狠狠地插在李寶莉一家人的心中。片中每個人都懷著狠,不管是丈夫馬學武,還是兒子,或者是婆婆,都對李寶莉的現在或者過去有著極大的怨憤。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這部小成本倫理片用剋制的鏡頭語言、凝練的敘事手法,總能隱忍地講述一個巨大的人物悲劇,那就是李寶莉的鬥爭,她是一個不屈服人、有著生存自信的強勢女人,但是恰恰是這種堅硬讓她四面受敵,她做了一切該做的,不管是勤儉持家,還是後來的任勞任怨;她也做了一切必須做的,不管是利用兒子換回丈夫的心,還是過於心機地舉報丈夫出軌,但是電影彷彿就像生活一樣,無論她如何做,她都是錯的,有一個巨大的謬論似乎寫滿了整部電影,那就是:她就是個錯的人,她又怎麼能做對的事?

而到2013年,王競在《大明劫》的特定歷史環境中似乎又將這一命題重新書寫,而這次則是:錯誤時代的人不管做什麼,都難以促成正確的事。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大明劫》的開篇便是一個沉重的詛咒,那句“1642年,距明朝覆滅還有兩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包圍開封,明朝大廈將覆。”一開始便否定了片中所有人的努力。影片有兩個主線,一是馮遠征飾演的遊醫吳又可醫治瘟疫,二是戴立忍飾演的明軍督師孫過庭抗擊闖軍,兩條線在影片過半的時候交錯成一條,但是在結尾之處又再次分開,分別書寫各自的人生故事。

和《萬箭穿心》類似的是,本片中的人物或者群體都在做著各自認為對的事情,而且也組成了相對應的矛盾:吳又可認為醫病救人是首要,而孫過庭則抱著救國抗敵才是根本;吳又可覺得醫術得應時而變,而其師則抱殘守缺,認為恪守醫書老方才是王道;地方鄉紳覺得王朝更替不關己事,保住家產才是本分,而孫過庭則堅守國家如果覆滅,小家豈能不亡的信條。這三對矛盾貫穿著整部電影,而其中最後一個矛盾像是一支箭,戳中了明軍最後的死穴。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大明劫》的優秀其實正好對比出當下國產電影一個根本性問題——講不好一個故事,儘管本片也存在前面節奏過於緩慢,情節銜接略有生硬,而高潮部分的相對缺失和煞尾過急都使得本片不能讓觀影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可是本片的優秀之處卻在於能沉穩的將故事線鋪展,和《萬箭穿心》類似,把人物性格的悲劇調和進歷史的塵埃中,這種環境主導人物性格和命運走向的手法,在近些年的國產電影中很難見到,相反,國產商業片相當多地用人物性格打破電影環境的限制,以致出現故事線斷崖式發展,人物關係肆意組合,將電影敘事規則徹底撕裂。而這兩部電影在藝術上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這個畢業於北電攝影專業的中年男人在藝術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現實主義風格。

國產電影能不能回到九十年代現實主義的光輝歲月?這個問題在當下青春片和商業片氾濫的內地電影市場很難得到確定的回答,但是王競的《萬箭穿心》和《大明劫》兩部影片彷彿在用另一種口吻回應這一詰問,那就是在小成本優質製作的帶動下,讓更多熱愛電影的人看到這一生機勃勃的土地,至於能否種下更多的種子,至於能否發芽、能否開花,這個問卷不能只是交給電影製作方,也該在廣大影迷心中插上一個標:你們是願意繼續忍受套路化的青春商業片,還是打算開始接納真誠感的現實人性片。

王競現實主義電影的“逆流”

“少點套路,多點真誠”這句話並不只是一個網絡流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