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品是現在什麼級別?

晨70277431


清代官制分為九品十八級,低於九品的叫做不入流,而三品有正三品與從三品兩種,算是比較高的了,那正三品與從三品都有哪些官員呢?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都察院主管監察工作,是三法司之一,另外兩個就是大理寺與刑部了,如果碰到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一起會審,就叫做“三司會審”。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般是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的加銜。

通政使,通政使司長官,通政使司就是負責公文的發佈,奏章的接收。

大理寺卿,大理寺的長官,大理寺也是三法司之一,主要負責重大案例的複核。大理院少卿,大理封卿的副職,也為正三品。

詹事府詹事,詹事府的長官,詹事府先是太子的輔佐機構,後來成為翰林院的輔助機構,負責一些史書的篡修。

上駟院卿,內務府的上駟院的主管,上駟院主要負責御馬的政令,還有皇帝內廷御馬的管理使用。

太常寺卿,太常寺的長官,太常寺負責宗族的祭祀。

順天府尹,京城順天府的長官,奉天府尹,盛京(今瀋陽)奉天府的長官。

按察使,也叫臬臺,負責一省的司法監察。

從三品:太僕寺卿,太僕寺的長官,負責國家馬匹的管理與飼養。

光祿寺卿,光祿寺的長官,負責宮廷的宴席,祭祀所需要的物品。

鹽運使,負責一省的鹽務。

參政道,也叫道臺,處於省與府之間,負責一府,或者多府的某種政務的長官。

清代三品官員的頂戴是藍寶石,朝服前面那塊長方型的圖案叫做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三品文官的補子是孔雀,三品武官的補子是豹子。清代三品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部級吧。


歷史簡單說


清代的正三品如下

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包括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具體來說清朝的文官三品相當於現在很有實權的省部級幹部,武職三品則含金量遠遠不足。文官三品中的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就是現在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監察部副部長、中央紀委的副書記,如果地方官員每年的意思都不夠,他們就可以“不好意思”嚴查。大理寺卿是最高法院院長,也是比較有含金量的官職。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這四個官職的含金量相對較低,是文治京官裡比較有清望的官職,說起來好聽。正三品文職外官中的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就不用說了,都是地方上的實力派。從三品中的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屬於責任重大、表面光鮮的職位,掌管祭祀、皇帝出行等差事,出了差錯可不是小事。三品官中最肥的當屬都轉鹽運使司運使,清代稅收中五分之一都是鹽稅收入,這個官職就是專管鹽業生產流通的,相當於現在兩桶油、移動電信和菸草總公司負責人,是想清廉都難的肥差。

清代各種武官三品官手中掌握的兵力很少超過千人,只有參將手中的兵力可以超過上千人。遊擊只掌管一營數百人綠營的兵力,八旗中護軍、前鋒、驍騎參領也一樣。由於兵力少,大部分武職三品剋扣的軍餉也不多,是軍官中的相對“清貧”的,他們只是有將軍軍銜的實營團級幹部。


冷兵器研究所


各位簡直是大比拼哦,宋朝就開始說,提問就一個,“清朝三品是現在什麼級別”,直接回答不好?冗長一大堆。 清朝正三品大概相當於現在各省副書記或常委副省長。不能說省部級,只能說省。因為清朝各部尚書為從一品,比各省巡撫大多了。 總督(不加銜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為從一品)相當於我國解放初期成立的六大行政區的首長。 巡撫(不加銜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可以相當於各省書記那種權利。 布政使(從二品)雖然與不加銜的巡撫同品,但是明確為總督巡撫屬官,但是權利很大,歷史上多次出現過不買巡撫賬的,大概相當於省長的位置,主要管民政和人事考核以及財政。 按察使(正三品),相當於現在各省的政法委書記,公檢法都管。 太僕寺卿、光祿寺卿、都轉鹽運使司運(都是從三品),這三個職位與現代社會不好對接,因為比如古代食鹽那是相當重要的。從三品大概也相當於副省級,大概就是非常委的副省長左右。 👍所以清朝正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省副書記地位,從三品相當於非常委的副省長地位。 只是介紹的文官,武官複雜了,還分武職京官和武職外官。而且文官比武官地位高,網上應該資料多。


擁有歲月


回答這問題,先知道第一個問題,官與吏。古代的官等同於現代公務員。吏就是職員國企員工,職工或臨時招聘人員。宋江常說,小等是鄆城小吏,因為他是鄆城押司屬於吏不是官。吏,不屬於國家編制人員,是本級軍政長官個人僱請工作人員,工資也由長官負責。第二個問題〝不入流〞,入流就是有品級的官,不入流是指沒有品級的官,連股級都不是,相當於現在事業編制幹部。還有一類叫土官,就是少數民族首領叫土司。參照明清兩代官員品級與現代官職如何對位。以清朝為例,叫九品十八從。從九品相當於普通科員,正九品是股級,以此類推八品正科,七品正處。六品到四品比較複雜了,按清制守備只是武官正五品,守備相當於現代旅長(副師,副廳),六品呢也可以看作副廳,只是層級比較低一點,好比有的副廳行政十二級,有的十級可以這樣理解。四品可以明確套現在的正廳,曹雪芹父親,祖父都是江寧織造正四品相當於知府這一級。正三品已跨入省(部,軍)職高幹了。布政使相當於省長正三品,按察使是紀委書記,檢查長一類也是三品。明後期各省出現巡撫,是中央派員相當省委書記,從二品,兼兵部侍郎正二品。總督偏重軍事多數又是文官,主要以文抑武,曾國藩,李鴻章就是總督相當於軍區司令正二品,兼兵部尚書高配從一品。上面還有正一品和超品,正一品只三公三傅這些虛職或大學士,比如太師,太傅,武英殿大學士這類中央高官,相當於政治局常委,人數極少。超品按清制是貝孑以上爵位是超品。大體如此,詳細以後再探討。


豐180524135


清朝官職選常見的,列舉如下:正一品宰相,大學士。從一品六部尚書,總督,正二品各部侍郎,各省總督巡撫,從二品,各省布政使,正三品,各省按察使,正四品各省河道,鹽運使,五品知府,六品知州,七品知縣。武將,大將軍一品,將軍二品,副將三品,參將總兵四品,下面還有諸多低級軍官。同品級文官高於武官。


小城大智


清承明制,明朝採用三權分立的行省制度,理論上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均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巡撫明朝不是常設機構清朝才為常設機構。清朝正三品為省部級幹部,同樣六部侍郎也為從二品和正三品銜,武將中正三品為綠營都統等同於明朝都指揮使銜,為一省最高統兵將領,等同於省軍區司令。補充下巡撫實為中央派出機構他們一般都會身加監察御史或侍郎銜,不能設為正省級幹部,應為副部級幹部


遺忘_15440931


清朝承襲明朝的官員制度。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即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品大員,都是在中央政府裡,當然了地方上就只有八大總督也一品或者是從一品。二品官員,一般都是各省的巡撫。布政使多數都是從二品。也有正三品的。三品也分,從三品和正三品的。三品官相當於副省級的官員。在電視劇《李衛當官》裡的三品鎳臺?就相當於省高法的院長,主管一省的司法和刑獄。但是順天府和奉天府的知府(明朝是應天府)也是從三品起步或者是正三品的官員來擔任。


愛看愛思考


文職的話大概現在的副省級, 武職的話就比較小了,三品武職最厲害的是滿員的專城城守尉,辦事在大臣列。如果是綠營兵正三品參將從三品遊擊只是相當於現在的團職但是屬於上校銜,同樣都是亮藍頂子但是差距卻不是一點半點,一個四品兵備道員都能把這些三品的武職呼來喝去,比如開會他坐那裡,一群三品武職能站一大片。總兵正二品屬於現在大概的師長但是是中將銜,副將屬於現在的旅長但是是少將銜,一個四品的都司鳥都不算,縣令都不鳥他。 總之文職四品以上算大官兒,武職二品以上算大官兒。


初雨的愛


清朝三品文官相當於副部級 地方上副省級 記得看過《官場現形記》裡清朝地方官員分府臺道臺 臬臺 蕃臺 這裡的臬臺就是正三品 主管一省司法 相當於我們政法委書記 而蕃臺就是省長 從二品 如加侍郎銜 那就是正二品 再往上升就是總督 加尚書銜 從一品 于成龍就是二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清朝漢人能做到從一品已經很了不起了


渦石水


正三品 :(副部級)

文職京官: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市長)、奉天府府君(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