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朱關田(中國書協副主席)

5月4日上午接到小京兄的電話,告知建賢(吳建賢,生前任上海書協副主席等職——編者)兄已經仙去,遽然噩耗,簡直不敢相信,數十日前在滬上相聚,晤言一室,高談闊論,諸多妙言哲語尚浮在腦際,而今竟隨著無常去了極樂世界。奇怪的是我一向好睡,往往一碰枕頭便沉沉入睡,數十年如是,唯有一次沙匡世世兄去世前夜,一夜未安,這會3日晚上亦不知何故,若有所思而不能思之,似有煩心又無事可煩,天既不悶亦未喝茶,輾轉反側一如前次,回想起來是不是一種心理感應不得而知。

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我與建賢相識於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杭州書畫社(西泠印社)工作,記得是柳曾符先生介紹來的,人文弱,言不俗,還帶著一幅書法作品,說是請我指教,寫的是沈尹默一路的行書,甚娟秀。我自工作始,與朋友往來,以書法定交,是時尚屬首次。建賢屬雞,小我一歲,但學書甚早,早在60年代初即在上海市少年宮上書法培訓班,與周慧珺同學,亦是沈尹默的高足,而我1964年才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本科,算來正規訓練要早好多年,且意氣風發,已經出道多年。後來隨著《書法》雜誌的創辦,建賢為其編輯之一,再後來編輯出版《沙孟海書法作品集》、《沙孟海真行草書法集》與《沙孟海論書叢稿》、《沙孟海論書文集》,建賢是前兩集的責任編輯(後兩集是戴小京與方傳鑫),滬杭之間,我來你往,接觸更是頻繁,瞭解益見深入。建賢之為人,正直敢言、率性天真純是文人作風,雖然某些不合時宜的豪爽與義氣,加上好酒善飲,給人以一種“名士派頭”,但心宅卻是十分寬厚的。正是這種“名士派頭”,因其不韜晦、不隨和,給人以距離,終是有礙於交遊,卻因其清高、狂狷,省心不少,少了不少虛境應酬,贏得時間與自由,耿介而獨立。特別是提前退養之後,垂翼而居,困窘躓礙、“風光”不再,正因為“寬厚”兩字,才賴之以不忮不求、不亢不卑,孤高幽閒、深居簡出,安然於案几,快哉於翰墨,專注於書練形、練氣與練神;寄情於藝求真求善與求美。將期有成,出一頭地,個性已見張揚,筆法亦趨精湛,境界正待昇華,奈何天妒其才,有忌英傑,此妙未極,中道而息!

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建賢書法正草並運,其正書法度嚴正,早期受滬上風氣所染,從二王入手,偏重唐楷,於歐、褚得力最多,歐骨褚氣是他的童子功夫。其後旁涉徐浩,以補體勢,綜合運用深入唐人三昧。其草書氣勢雄逸,初師沈尹默,復仿王覺斯,後追米元章,對其“刷筆”體會尤深。70年代服膺先師沙孟海,心儀其奇肆雄秀、筆挾風雷之體勢,遂學其所學,轉攻黃道周、倪元璐一路,再參入吳昌碩篆法,終於悟得自身筆法,漸開新境。建賢能工能放,工放全能,工能真書包括蠅頭小楷,放能大草狂逸有盈丈之勢,曾見其當眾揮灑,轉折鉤趯,翻騰起倒,疾筆如飛,沉著痛快。而目其正書尤其細字,清剛雅秀,其靜中寓動,平中不平又是另一手法。古人云正書見功力,草書寫才情。又謂靜若處女動脫免才是真豪傑。建賢正草相濟,工放並善,並世書家幾無幾人可儔。

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真才子有真情性。建賢耿介之外尚見平易,有如工作上的執著、敬業,友朋間的真誠、熱心,都是有口皆碑的。至於師道中的尊道、敬學亦見其處世之順謹。建賢私淑先師多年,又先後責任編輯二集論書文稿,而沙先生年事既高,師道又嚴,且作風嚴刻,幾近古板,編書出版人生大事更見頂真,直容不得半點馬虎,加上心急耳聾,電話不便,每每一有想法,便立刻詢問,每事詢問,則立等回聲,建賢總是不嫌其煩及時回答未見稍作延緩,有時電話不便,書信亦未能詳盡,即走馬來杭,面陳垂詢,從不粗浮,且執弟子禮,畢恭畢敬,便中問學。侍問者如撞鐘,不叩不鳴,多叩多鳴,大叩則大鳴。先師喜其殷勤,好其善問,無論書法篆刻、文字考古,集內集外甚至生平仕履、師友交遊包括師事吳昌碩、馮君木,同學朱復戡、王個簃諸軼事趣聞,隨淺隨深,有問有答,百問不倦,談到高興處,燦燦然如清閒老人講古事,其蕭散暢逸幾異常人。沙先生之信任與關愛亦盡在其中矣!

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我叨陪末座,亦一同獲益,建賢受之激勸,我亦受之;建賢聞之學問,我亦聞之;建賢悟之根性,我亦悟之。同聲自然響應,同類勢必道從,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日夕相與,雖無西窗剪燈之思,亦有夜雨對床之眠,酒後茶餘作秉燭夜遊更是常事。

祭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建賢

我忝列沙氏門牆,雖先進為大,建賢亦折節以兄相待,然求其道德文章即使僅以師道之尊、傳承之誠、侍問之善而言之,反見後來居上,閒來思及未嘗不流汗而慚愧也。

相視而笑,宛如昨日,交臂之悲,今焉已失。天意其欺,豈能無慟;人望其重,亦可無恨。高山流水,知音尚在,逸筆草書,以祭建賢。嗚呼哀哉,尚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