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警方摧毀兩個集資詐騙平台,「高收益」其實是陷阱

■通訊員 林琳 許雷陽

今年6月,P2P平臺接連爆雷,其中包括“匯淘金”“愛多銀”兩個投資網貸平臺。兩個平臺停止兌付後,杭州江干警方接到不少投資人的報警。

回報期短、收益率高 有大學生借錢去投資

小周是下沙一所高校學生,父母在外地,每月初都會給她匯生活費。除了日常開銷,小周時不時會和同學聚餐、逛街,她漸漸感覺到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不夠用。

打工太累、家庭條件一般,就在她發愁怎麼才能“賺”到更多錢的時候,有朋友向她推薦了一條“生財之道”——把錢放到投資平臺上拿高利息。

朋友推薦的平臺名叫“愛多銀”,小周下載了APP,發現有很多“投資項目”,起投金額不高,時間不長,有些十來天就能還本付息。最讓她心動的是,年化收益率在8.8%到12.8%之間,遠高於一般理財產品。

小周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500元,10天后收到返還的本金和利息。嚐到甜頭後,小周陸續“投資”了幾個項目,金額越來越大,不僅把生活費全放進去,還借錢“投資”,每次獲得的利息也被她投進去“賺錢”。

今年6月,小周往一個“項目”投了5000元錢,到期後錢卻遲遲沒有到賬。這筆錢裡大部分是她借的。小周在網上輾轉查到平臺的地址,可已經“人去樓空”,只有幾個和她遭遇類似的受害人在門口等著討說法。小周隨即報了警。

負債累累的老闆

花巨資為APP競價排名

6月27日起,江干警方陸續接到群眾報警,控告“愛多銀”平臺出現逾期兌付,警方當天便受理並展開偵查。

民警發現,設立“愛多銀”平臺的愛慕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家空殼公司,2017年9月,51歲的江蘇男子潘某花130萬元買下公司的全部股份,並請人在網上搭建了“愛多銀”網貸平臺,將公司註冊地和經營地變更為江乾區某寫字樓。

潘某初中文化,沒有任何金融從業經驗,在收購公司前,他已經債務累累,名下房產也已被法院查封。

鑑於潘某跑路,江干警方對他進行上網追逃,民警還多次前往潘某老家做他家人工作。一週後,潘某投案自首。

和他一起投案的還有30歲的河南男子何某,他曾是愛多銀平臺總經理,也是實際經營負責人。

據潘某交代,愛多銀平臺的借款標的都是虛構的,不存在“借款人”,從投資人處收來的錢,最後都打進潘某控制的賬戶,一部分用來支付員工工資,一部分用來償付之前客戶的本金和利息,還有約30%都花在了給平臺做廣告上。

類似潘某這樣的網貸平臺經營者不僅在網站、電臺等媒體上投放本平臺的廣告,還花費大量資金做APP的競價排名。

所謂競價排名,就是花錢買位置,客戶只要在APP商店裡搜索“理財”兩個字,本平臺的APP就會比其他應用軟件更快更早地出現。

最終目的是“轉賣”平臺

這種經營模式只有消耗沒有收益

其實,潘某收購平臺的時候,平臺不但沒有收益,還有上千萬元的債務等待兌付。花錢買一堆債回來,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據潘某交代,他聽說這種投資平臺做大做強後,可以賣給別人,賺取“轉手費”,所以收購平臺後,他就不斷花錢打廣告,吸引新的投資人進來,想等半年以後把這個“鍋”甩給別人。

也就是說,在潘某經營的這段時間裡,平臺沒有進行任何實際的投資,也沒有收益,所有的支出都來自於新進入的投資人。

“這就和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樣,平臺不斷在消耗,遲早都有爆掉的一天。”江干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教導員胡警官說。

潘某和何某來投案自首的時候,都已經身無分文、負債累累。

經查,愛多銀平臺總計吸收資金1456萬餘元,其中600餘萬元用於歸還前期投資人的本息,其他均被潘某用於償還個人債務、支付平臺運營費用等。截至案發,還有270名投資人的790餘萬元沒有兌付。

受害人多是90後

遇到高利新型投資一定要謹慎

“匯淘金”網貸平臺與愛多銀平臺情況基本類似,成立於去年9月,是家空殼公司,上線運營後虛構借貸標的,以9.6%至18%的高收益率吸引投資人。直到今年7月,因資金鍊斷裂停止兌付,投資人發覺被騙陸續報警。

經查,截至案發,共有858名投資人投入資金2270萬元,其中164名投資人實際損失544萬餘元。

“匯淘金”負責人邵某48歲,初中文化,對於網絡、金融等一竅不通。在收購匯淘金平臺後,為了虛構標的、運作APP,他僱32歲的老鄉張某負責平臺具體運作。

目前,潘某、何某、邵某、張某等人都已被江干警方執行逮捕。

民警發現,這兩個平臺的受害人大多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其中有不少還是在校大學生。

胡警官說,這兩家公司都租賃了高檔寫字樓,就是為了營造“高大上”的感覺。運營前期都是“剛性兌付”,這就吸引了不少人復投,最後越陷越深。

警方提醒廣大投資人,遇到利息高到離譜的新型投資,務必謹慎再謹慎,利益與風險往往是成正比的。一旦發覺被騙,要注意留存證據,第一時間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