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目之所及,一條條道路寬闊暢通,一片片綠地生機盎然,仲秋時節,登上和林縣南山公園向北眺望,一座花園式的小鎮就在眼前,放眼望去,路正道寬,乾淨整潔,筆直向前。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曾經縣城控制面積僅僅6平方公里、全縣僅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城鎮化率僅有18%、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僅為的7.80平方米的小縣城。如今,和林縣已在向康養小鎮、幸福小鎮、宜業宜遊小鎮挺進,城鎮人口、城鎮化率、城鎮綠地率等主要指標逐年遞增。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穿過綠地花海,漫步在總面積近12萬平方米的寶貝河帶狀公園,清風習習、草香陣陣,好一座巧奪天工的“綠色氧吧”。人們三五成群,或席地而坐,或跟著音樂翩翩起舞,盡享河畔優美的風光。寶貝河帶狀公園,已然成了市民休閒的最佳場所。

聚指成拳,和林縣城鎮建設從完善基礎設施開始落筆。“最近幾年縣裡新建了不少公園、遊園,亭子,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而且遠離喧囂,心情也變好了。”市民張文在和林縣居住了20多年,他說,和林的變化真是大。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沿著外環路向東,滿目蔥蘢、處處皆景。昭君公園裡,“仁、義、禮、智、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隨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為公園增添了濃郁的文明內涵韻味,美德與公園美景相得益彰,文明新風尚撲面而來。“這個公園不僅承擔著居民休閒鍛鍊的功能,更發揮著思想引導、道德教化、文化薰陶的責任,文化氛圍很濃厚。”和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迷所說。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公園的另一邊,是寬闊的柏油馬路。十幾年前,昭君大道還是一條狹窄低窪的小土路,如今已成為一條寬廣平坦的柏油馬路,昭君大道是和林縣的象徵,這條東西方向的大道,見證著和林縣由一座昔日小縣城成長為一個宜居小城鎮的印記。時間的年輪記載著一個個事件,有多少小街變成了大道,有多少溝壑變成了通衢。道路的變遷,不僅僅是城市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更是和林縣一個又一個跨越,一次又一次蝶變的見證:近年來,和林縣對舊城區路網進行了改造,建成了“六橫四縱”路網,形成了“兩條道路”平行連接“三大組團”的基礎框架。累計建成市政道路44公里。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馬路中間,一個披著橘紅色的馬甲的環衛工佝僂著身子,去撿起路上的一片紙屑,來往的車輛不約而同地停下來為他讓路,車流裡,沒有一聲鳴笛;馬路上,沒有一片落葉。突然間,一股熱流湧上我的心頭,再看這些街道、樓群時,他們不再是凝固不變的化石,從而變得有血有肉,這是時代賦予的力量,更是文明滋養的靈性。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踏上和盛路, 讓我徹底感受到了什麼是“城在林中,路在樹中,人在園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群綠相擁兩側,豔彩點綴其間,遍地花黃迷人眼。在串聯起道路、公園的健身步道上,每日早晚,出門鍛鍊的人群也是絡繹不絕。在跑步達人張敏的手機相冊裡,記錄下了綠道無數個美麗的瞬間:當花香撲鼻,當綠草蕩眼,我能深切感受到自治區園林縣城的綠色魅力。

穿過條條街道,掠過座座廠房,我的目光又定格在經濟開發區。這裡店鋪挨著店鋪,樓房挨著樓房,匯聚了不同業態,融合休閒、餐飲、娛樂、購物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展示的是和林縣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風尚。當年,盛樂城也繁華過,然而一夜間,城內的居民連同整座城池在歷史上消失,留下的,是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不文明、不和諧而付出的慘重代價和深刻思考。如今,我們目睹的是有序經營、文明守法、誠實守信,耳聞的是群眾的高度讚譽。

小城靚,百業旺。基於良好的投資環境,截至目前,和林縣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基本形成了以蒙牛乳業、蒙羊牧業、中糧可口可樂、桃李食品、宇航人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紛美包裝、藝虹包裝等為依託的食品配套產業,以神舟光伏、浩源新材、顯鴻科技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產業,以蒙草生態、和盛蒙樹等為代表的林草生態產業。

「本地」在行走中邂逅文明

秋風襲來,掠過一絲涼意。可我在這裡分明聽到了一個“春天的故事”。和林,一個聞名遐邇的國貧縣,何以成為了一個宜居宜業、浸透文明的綠色小鎮?盛樂,一個雁過留聲的荒漠,何以成為一方投資熱土?翻開和林縣的城建篇章,我便找到了答案。

——加快推進“三大組團”建設,使城鎮規模迅速擴大,城鎮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一批嶄新的道路和重點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城市的整體框架迅速拉開,中心城區面積迅速拓展,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

——81條小街巷成功換“新顏”,建成廣場10處、整治寶貝河環城水系全長3.6公里、城區綠地總面積達到15.6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5%,綠化覆蓋率達到36.5%,7.6公里的和盛路兩側林木滴翠、清新雅緻。一件件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繼落地,讓老百姓擁有了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完成拆遷382戶,拆除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徵收土地面積132畝,實施了5箇舊城區平房改造工程。城中村、棚戶區、舊居民小區的拆遷改造,構築了和諧溫馨的新家園。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由1949年的7.80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24.80平方米。

……

從零星的建起了一些二層、三層樓房,開始對城關鎮進行村鎮建設;到加快城市建設與改造步伐,把城鎮建設作為振興和林經濟的突破口;再到大力推進實施青山綠水工程、便民利民工程、拆遷改造工程、城鎮精細化管理工程、治霧工程等“五大工程”, 加快城關鎮改造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林縣城鎮建設,碩果累累。從全區十佳文明縣城,到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再到全國文明縣城,和林縣文明之風,處處洋溢。

“我們要按照‘文旅結合、產城融合’的思路,推進城關鎮城市轉型和旅遊轉型升級,保留和擴大自然生態空間,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鎮,打造文旅城鎮、康養城鎮、運動休閒城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林格爾縣委書記王威亮描繪出和林縣城鎮藍圖。

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城市,讓市民更文明。小至一釐一毫,大到千家萬戶,近在一朝一夕,遠到千秋萬代……城鎮建設串連起和林縣發展的足跡,印證了民生為本的赤子初心,彰顯了文明和林的深厚內涵。

走出和林縣城,依然為那個美麗的小鎮流連駐足,那些幸福花開的故事、那些文明和諧的樂章,已經寫進20萬人民的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